基于PCB諧振線圈的無線能量傳輸系統(tǒng)設計及其特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29 12:12
隨著物聯(lián)網(wǎng)、可穿戴和便攜式設備的發(fā)展,用電設備越來越多,傳統(tǒng)有線供電方式越來越無法滿足人們對品質生活的追求,而無線能量傳輸技術(WPT)因其較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等優(yōu)點而廣受關注。在植入式醫(yī)療設備、水下環(huán)境以及礦井等特殊領域,無線供電技術的優(yōu)勢體現(xiàn)更加明顯。最近幾年來,廣大科研工作者積極投身到無線供電相關技術的研究中,從人體檢測膠囊到無線充電樁都有其身影。雖然,該技術早就被提出,但目前并未被大規(guī)模推廣應用。究其原因是該系統(tǒng)充電速度、所能傳輸?shù)木嚯x、功率及效率還未達到大規(guī)模應用的要求,這也是該技術的瓶頸所在。以此為切入點,本文借助仿真工具并結合理論分析,針對普通中小功率家用電器,設計了基于磁耦合諧振理論的無線能量傳輸系統(tǒng)。并進行了相關實驗驗證和特性研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該系統(tǒng)展開研究:(1)基于推挽式E類功率放大電路拓撲設計了高頻電源,并采用了由氮化鎵新材料制成的功率場效應管作為開關器件,該電源可在0.5MHz~1.5MHz頻率范圍內高效穩(wěn)定工作。(2)借助于仿真軟件強大的多場耦合能力,通過建模仿真獲得了系統(tǒng)效率隨諧振回路LC比值變化而變化的關系曲線。因而,確定了 LC比值的最佳范圍。...
【文章來源】:廈門大學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9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3微波輻射式無線能量傳輸示意圖??
交流電源?負i??圖1.2磁耦合諧振式無線能量傳輸示意圖??1.3.3微波輻射式??微波輻射式無線能量傳輸技術以電磁波作為傳輸媒介,如圖1.3所示,電能??通過微波轉換裝置,從發(fā)射端的天線發(fā)出電磁波,接收端的天線接收到后再通過??轉化裝置轉化為電能,提供給負載使用。??I7?、A?['?W?'?'??'?\/?II?微波?1?V?;?/??\、?V?=^>?\v?V???、微波轉?N?I?微波轉?\??電能發(fā)射天線?電能接收天線??圖1.3微波輻射式無線能量傳輸示意圖??基于微波轄射的無線傳能方式屬于遠場傳輸,傳輸距離可在千米以上,且可??進行大功率傳輸。但也同樣存在許多不足,例如發(fā)射和接收天線需嚴格矯正對準,??4??
從而推動無線充電技術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持續(xù)發(fā)展[11]。??:.P調??圖1.5無線充電汽車叫??#錚桑剩??^?Coffl?DO?coill? ̄j?if—DD?coil2??一碰?I:?wsmem??m,?f_:??圖1.6奧克蘭大學設計的接收線圈方案_??6??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無線輸電關鍵技術及其應用[J]. 程時杰,陳小良,王軍華,文勁宇,黎靜華. 電工技術學報. 2015(19)
[2]無線電能傳輸中線圈設計對效率的影響綜述[J]. 李素環(huán),廖承林,王麗芳,郭彥杰,朱慶偉. 電工技術學報. 2015(S1)
[3]E類功率放大器負載變化對工作特性的影響分析[J]. 鄧思建,譚堅文,廖瑞金,葉方偉,曾德平,劉青松. 電工技術學報. 2015(04)
[4]電磁機械同步共振無接觸傳能與轉換方法研究[J]. 張獻,章鵬程,楊慶新,李陽,金亮,薛明. 電機與控制學報. 2014(09)
[5]電磁耦合諧振式無線電能傳輸系統(tǒng)的建模、設計與實驗驗證[J]. 張獻,楊慶新,陳海燕,李陽,蔡燕,金亮.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2012(21)
[6]基于動態(tài)調諧實現(xiàn)感應耦合無線電能傳輸系統(tǒng)的最大功率傳輸[J]. 強浩,黃學良,譚林林,吉青晶,趙家明. 中國科學:技術科學. 2012(07)
[7]電磁耦合諧振式傳能系統(tǒng)的頻率分裂特性研究[J]. 張獻,楊慶新,陳海燕,李陽,張欣,金亮.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2012(09)
[8]利用超聲波方式實現(xiàn)無線電能傳輸?shù)目尚行缘难芯縖J]. 張建華,黃學良,鄒玉煒,柏楊. 電工電能新技術. 2011(02)
[9]基于磁場諧振耦合的無線電力傳輸發(fā)射及接收裝置的研究[J]. 黃輝,黃學良,譚林林,丁曉辰. 電工電能新技術. 2011(01)
[10]無接觸電能傳輸技術的研究進展[J]. 楊慶新,陳海燕,徐桂芝,孫民貴,傅為農. 電工技術學報. 2010(07)
博士論文
[1]大功率諧振式無線電能傳輸方法與實驗研究[D]. 李陽.河北工業(yè)大學 2012
[2]基于電磁—機械同步共振的無線電能傳輸與轉換方法研究[D]. 張獻.河北工業(yè)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磁耦合諧振式無線電能傳輸系統(tǒng)傳輸功效的優(yōu)化與研究[D]. 李庚午.沈陽工業(yè)大學 2017
[2]植入式磁耦合諧振無線電能傳輸研究[D]. 楊鵬.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2017
[3]四線圈電磁諧振式無線能量傳輸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D]. 萬如.華南理工大學 2015
[4]磁諧振耦合無線能量傳輸機理及實驗裝置研究[D]. 杜秀.北京交通大學 2014
[5]高頻磁元件磁芯損耗的測量研究[D]. 楊向東.福州大學 2014
[6]磁耦合諧振式無線能量傳輸距離特性及其實驗裝置研究[D]. 張小壯.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370635
【文章來源】:廈門大學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9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3微波輻射式無線能量傳輸示意圖??
交流電源?負i??圖1.2磁耦合諧振式無線能量傳輸示意圖??1.3.3微波輻射式??微波輻射式無線能量傳輸技術以電磁波作為傳輸媒介,如圖1.3所示,電能??通過微波轉換裝置,從發(fā)射端的天線發(fā)出電磁波,接收端的天線接收到后再通過??轉化裝置轉化為電能,提供給負載使用。??I7?、A?['?W?'?'??'?\/?II?微波?1?V?;?/??\、?V?=^>?\v?V???、微波轉?N?I?微波轉?\??電能發(fā)射天線?電能接收天線??圖1.3微波輻射式無線能量傳輸示意圖??基于微波轄射的無線傳能方式屬于遠場傳輸,傳輸距離可在千米以上,且可??進行大功率傳輸。但也同樣存在許多不足,例如發(fā)射和接收天線需嚴格矯正對準,??4??
從而推動無線充電技術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持續(xù)發(fā)展[11]。??:.P調??圖1.5無線充電汽車叫??#錚桑剩??^?Coffl?DO?coill? ̄j?if—DD?coil2??一碰?I:?wsmem??m,?f_:??圖1.6奧克蘭大學設計的接收線圈方案_??6??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無線輸電關鍵技術及其應用[J]. 程時杰,陳小良,王軍華,文勁宇,黎靜華. 電工技術學報. 2015(19)
[2]無線電能傳輸中線圈設計對效率的影響綜述[J]. 李素環(huán),廖承林,王麗芳,郭彥杰,朱慶偉. 電工技術學報. 2015(S1)
[3]E類功率放大器負載變化對工作特性的影響分析[J]. 鄧思建,譚堅文,廖瑞金,葉方偉,曾德平,劉青松. 電工技術學報. 2015(04)
[4]電磁機械同步共振無接觸傳能與轉換方法研究[J]. 張獻,章鵬程,楊慶新,李陽,金亮,薛明. 電機與控制學報. 2014(09)
[5]電磁耦合諧振式無線電能傳輸系統(tǒng)的建模、設計與實驗驗證[J]. 張獻,楊慶新,陳海燕,李陽,蔡燕,金亮.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2012(21)
[6]基于動態(tài)調諧實現(xiàn)感應耦合無線電能傳輸系統(tǒng)的最大功率傳輸[J]. 強浩,黃學良,譚林林,吉青晶,趙家明. 中國科學:技術科學. 2012(07)
[7]電磁耦合諧振式傳能系統(tǒng)的頻率分裂特性研究[J]. 張獻,楊慶新,陳海燕,李陽,張欣,金亮.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2012(09)
[8]利用超聲波方式實現(xiàn)無線電能傳輸?shù)目尚行缘难芯縖J]. 張建華,黃學良,鄒玉煒,柏楊. 電工電能新技術. 2011(02)
[9]基于磁場諧振耦合的無線電力傳輸發(fā)射及接收裝置的研究[J]. 黃輝,黃學良,譚林林,丁曉辰. 電工電能新技術. 2011(01)
[10]無接觸電能傳輸技術的研究進展[J]. 楊慶新,陳海燕,徐桂芝,孫民貴,傅為農. 電工技術學報. 2010(07)
博士論文
[1]大功率諧振式無線電能傳輸方法與實驗研究[D]. 李陽.河北工業(yè)大學 2012
[2]基于電磁—機械同步共振的無線電能傳輸與轉換方法研究[D]. 張獻.河北工業(yè)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磁耦合諧振式無線電能傳輸系統(tǒng)傳輸功效的優(yōu)化與研究[D]. 李庚午.沈陽工業(yè)大學 2017
[2]植入式磁耦合諧振無線電能傳輸研究[D]. 楊鵬.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2017
[3]四線圈電磁諧振式無線能量傳輸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D]. 萬如.華南理工大學 2015
[4]磁諧振耦合無線能量傳輸機理及實驗裝置研究[D]. 杜秀.北京交通大學 2014
[5]高頻磁元件磁芯損耗的測量研究[D]. 楊向東.福州大學 2014
[6]磁耦合諧振式無線能量傳輸距離特性及其實驗裝置研究[D]. 張小壯.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37063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337063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