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態(tài)分析和模糊一致矩陣識別技術機會
發(fā)布時間:2021-08-12 09:49
技術創(chuàng)新已成為推動發(fā)展的第一動力,組合創(chuàng)新或整合創(chuàng)新已成為技術創(chuàng)新的重要形式。本文以此為出發(fā)點,將形態(tài)分析思想引入到技術評價中,提出了一套基于形態(tài)分析和模糊一致矩陣方法的技術機會分析模型。該模型首先采用SAO語義挖掘方法構建技術形態(tài)矩陣,并開展形態(tài)分析,形成技術形態(tài)組合的備選集;其次,構建基于技術價值、社會經濟效用、產業(yè)化可行性和在中國產業(yè)化的潛力4個維度的技術形態(tài)組合評價體系;再次,引入模糊一致矩陣方法對得到的技術形態(tài)組合開展綜合評價和排序,識別技術創(chuàng)新機會;最后,本文以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技術為例開展實證研究,證實了該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實證結果對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領域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文章來源】:科研管理. 2020,41(07)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頁數】:9 頁
【部分圖文】:
基于SAO鏈的技術形態(tài)結構構建流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一種新型的技術形態(tài)識別方法——基于SAO語義挖掘方法[J]. 郭俊芳,汪雪鋒,李乾瑞,朱東華. 科學學研究. 2016(01)
[2]基于SAO分析的R&D合作伙伴識別研究[J]. 汪雪鋒,付蕓,邱鵬君,劉玉琴. 科研管理. 2015(10)
[3]基于專利SAO結構的技術應用領域識別方法研究[J]. 吳菲菲,李倩,黃魯成. 科研管理. 2014(06)
[4]新興技術產業(yè)化潛力評價與選擇的研究[J]. 盧文光,黃魯成. 科學學研究. 2008(06)
[5]基于科技文獻的技術機會分析方法初探[J]. 李輝,喬曉東. 情報雜志. 2007(05)
[6]模糊一致判斷矩陣3種排序方法的比較研究[J]. 張吉軍. 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 2003(11)
[7]建立改進的模糊一致矩陣優(yōu)選氣田開發(fā)方案[J]. 張吉,張烈輝,馮國慶,陳軍. 天然氣工業(yè). 2003(05)
[8]基于模糊一致矩陣的模糊層次分析法的排序[J]. 呂躍進. 模糊系統(tǒng)與數學. 2002(02)
[9]模糊偏好條件下多目標群決策的方法[J]. 周文坤,武振業(yè),劉家誠.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 2001(03)
[10]模糊一致矩陣在多層次、多因素決策方案優(yōu)選中的應用[J]. 黃健元. 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9(05)
博士論文
[1]基于語義挖掘的技術創(chuàng)新路徑分析與評價方法研究[D]. 郭俊芳.北京理工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338091
【文章來源】:科研管理. 2020,41(07)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頁數】:9 頁
【部分圖文】:
基于SAO鏈的技術形態(tài)結構構建流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一種新型的技術形態(tài)識別方法——基于SAO語義挖掘方法[J]. 郭俊芳,汪雪鋒,李乾瑞,朱東華. 科學學研究. 2016(01)
[2]基于SAO分析的R&D合作伙伴識別研究[J]. 汪雪鋒,付蕓,邱鵬君,劉玉琴. 科研管理. 2015(10)
[3]基于專利SAO結構的技術應用領域識別方法研究[J]. 吳菲菲,李倩,黃魯成. 科研管理. 2014(06)
[4]新興技術產業(yè)化潛力評價與選擇的研究[J]. 盧文光,黃魯成. 科學學研究. 2008(06)
[5]基于科技文獻的技術機會分析方法初探[J]. 李輝,喬曉東. 情報雜志. 2007(05)
[6]模糊一致判斷矩陣3種排序方法的比較研究[J]. 張吉軍. 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 2003(11)
[7]建立改進的模糊一致矩陣優(yōu)選氣田開發(fā)方案[J]. 張吉,張烈輝,馮國慶,陳軍. 天然氣工業(yè). 2003(05)
[8]基于模糊一致矩陣的模糊層次分析法的排序[J]. 呂躍進. 模糊系統(tǒng)與數學. 2002(02)
[9]模糊偏好條件下多目標群決策的方法[J]. 周文坤,武振業(yè),劉家誠.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 2001(03)
[10]模糊一致矩陣在多層次、多因素決策方案優(yōu)選中的應用[J]. 黃健元. 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9(05)
博士論文
[1]基于語義挖掘的技術創(chuàng)新路徑分析與評價方法研究[D]. 郭俊芳.北京理工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33809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3338091.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