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驅動用永磁同步電機矢量控制的研究
【學位單位】: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U469.72;TM341
【部分圖文】:
混合動力的能源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都已經具有小批量制造的技術能力,此外純動汽車在很多企業(yè)已經進入了大批量生產的階段。目前,我國在電動汽車的電池和動機的研發(fā)方面,早就和世界先進技術水準逐漸縮小了差距,有一部分技術處于了頭羊的地位。比如,深圳某電動汽車研制科技公司的鋰離子電池續(xù)航力能夠接近總程 300 多公里,車輛運行時速高達 115 公里每小時,同時也降低了對電池成本的開。還有我國政府對稀土永磁電機的開發(fā)是非常的激勵,加之我國在此資源上獨有的地優(yōu)勢,使得更多稀土材料制作的 PMSM 轉子被廣泛運用到電動汽車上。對于本題所研究的給電動汽車提供直接驅動力的永磁同步電機來說,更是降低了產業(yè)化的動汽車造價。在電控方面,我國企業(yè)研發(fā)起步比較晚,很多技術會之后于西方發(fā)達家,如在半導體材料的研發(fā)上,特別是高端產品 IGBT 管件的研發(fā)能力。根據相關料顯示,在 2013 年,由于如圖 1.1 所示新型電動汽車的發(fā)展,每年減少了七萬多的成品油的消耗,同時削減了 15 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因此,在我國發(fā)展電動車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電動汽車的發(fā)展來改善城市大氣環(huán)境質量[15]。
量控制策略和開環(huán)恒壓頻比控制策略[23]。3.1 開懷恒壓頻比開環(huán)恒壓頻比的控制方式滿足了絕大多數復雜現(xiàn)場環(huán)境下對永磁同步電動機控制的要求,并且使用便利,是一種比較簡單的開環(huán)控制策略,省去了通過位置器和速度傳感器來獲取電動機轉子的位置和旋轉速度。對于控制現(xiàn)場運用開環(huán)恒比控制策略,在基頻以下的運轉過程中,能夠維持 PMSM 內部氣隙磁穩(wěn)定不變轉矩大小不變的狀態(tài)下,可以使 PMSM 的轉差率維持在恒定區(qū)間內,也就使電獲得了比較硬的機械特性,實現(xiàn)良好的調速性能。缺點是,如果電源提供的頻率低,就會需要提供電壓補償的辦法,使電動機依然獲得較大的帶載轉矩;在基頻調速時,隨著頻率的不斷提升增大,電源電壓卻不會增加到比額定電壓大,最多以保持兩者相等,故將促使電源頻率和電動機產生的磁通出現(xiàn)反比下降的趨勢,流電動機弱磁升速的控制方式類似,此種模式的調速方式稱為恒功率調速。恒壓控制策略的原理如圖 1.2 所示。
圖 1.3 直接轉矩控制Fig. 1.3 Direct torque control定向的矢量控制電動機的內部構造可知,測量得到的轉子磁通位置即為轉檢測到轉子轉動的實際位置,來獲取同步旋轉坐標軸 軸電壓源逆變器輸出的三相定子的合成的電流矢量和 軸重控制策略[31]。 控制策略的實現(xiàn)一般分為兩種形式:一轉速環(huán)以及電流環(huán)均為雙閉環(huán)控[32]。下面以轉速和電流雙例,如下圖 1.4 所示為它的控制原理圖。dq 0di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大偉;朱明剛;鄭立允;李衛(wèi);;稀土永磁材料在永磁電機中的應用[J];微特電機;2015年04期
2 張曉佳;劉陳石;陳子晃;;基于Cruise的純電動汽車驅動電機選型仿真應用[J];機電技術;2015年01期
3 徐福金;;電動汽車技術新進展探析[J];硅谷;2015年02期
4 賈鵬;鄭喜喜;;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5年01期
5 張志偉;常士林;張春雨;李泓楊;;淺析異步電機直接轉矩控制[J];電子世界;2014年18期
6 范思廣;;電動汽車電機驅動系統(tǒng)及其控制技術的研究[J];汽車零部件;2011年08期
7 張文亮;武斌;李武峰;來小康;;我國純電動汽車的發(fā)展方向及能源供給模式的探討[J];電網技術;2009年04期
8 王秉剛;;中國清潔汽車行動的成就與展望[J];汽車工程;2005年06期
9 翁力,韓林,趙榮祥,包輝;空間矢量脈沖調制(SVPWM)扇區(qū)過渡的分析研究[J];機電工程;2003年03期
10 張智文,申金升,李佩珩;城市交通的社會成本與我國電動汽車的發(fā)展[J];中國軟科學;1998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李全信;永磁同步電機控制與測試系統(tǒng)研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7年
2 羅青松;內置式永磁同步電機SVM-DTC系統(tǒng)滑模控制研究[D];江蘇大學;2017年
3 王帥;混合式永磁同步電機弱磁控制系統(tǒng)研究[D];浙江大學;2017年
4 李藝;Quasi-Z源逆變器的混合調制控制及其在永磁同步電機驅動系統(tǒng)中的應用[D];北京交通大學;2017年
5 唐瑞;AGV專用交流伺服驅動器的控制算法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6 靳運莘;多電機協(xié)調控制與容錯策略分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7 紀玉亮;基于矢量控制的B12電動汽車PMSM驅動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5年
8 伍倩倩;永磁同步電機低速轉矩脈動抑制方法研究[D];湖南大學;2013年
9 肖春燕;電壓空間矢量脈寬調制技術的研究及其實現(xiàn)[D];南昌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89145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2891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