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直流微電網組網能量管理
發(fā)布時間:2019-11-29 03:34
【摘要】:在社會用電需求高漲而非可再生能源不斷減少和環(huán)境惡化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成為各國重點關注的問題,而微電網不僅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而且避免了傳統集中供電方式帶來的多個問題。本文主要研究以分布式光伏發(fā)電為基礎的直流微電網系統,以實現高效利用新能源和保障負荷不間斷供電為目標,設計負荷功率5kW的直流微電網系統,主要應用于民用設施供電。 文中提出一種改進的基于直流母線電壓的全自動能量管理策略,旨在實現新能源的有效利用和系統穩(wěn)定工作。系統由兩組光伏陣列和光伏接口、一組蓄電池和儲能接口、一個并網接口和負載組成,一般情況下均并網運行,如遇特殊情況或人為選擇也可以離網運行。系統狀態(tài)及其切換完全取決于直流母線電壓,無需集中控制器,不需要通信,提高了系統可靠性并降低成本。同時系統配置更加靈活,維護也更加方便,可隨時摘除部分組件。 文中根據能量流動設計出各模塊的功率,并給出系統的拓撲,對各模塊能量流動過程進行詳細分析,計算出主電路元件參數。分別給出了光伏、網側和儲能接口變換器的控制方法,光伏變換器包括MPPT和輸出恒壓兩種控制模式,網側和儲能接口變換器都采用電壓外環(huán)電流內環(huán)的雙閉環(huán)控制。對光伏接口、儲能接口和并網接口拓撲進行建模,通過數學模型得到他們的傳遞函數,結合控制傳函繪制Bode圖和奈奎斯特曲線分析了各自的穩(wěn)定性。在此之后進行了整體阻抗穩(wěn)定性分析。通過穩(wěn)定性分析,使得系統運行更具理論依據,有效調和系統在各種極端條件下快速性和穩(wěn)定性之間的矛盾。 在MATLAB/Simulink環(huán)境下建立了直流微網系統的物理仿真模型,力求精確仿真,對光伏陣列最大功率點跟蹤、蓄電池充放電、并網接口控制、微電網各種工作模式之間切換進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結果驗證了控制及能量管理策略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圖文】: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工學碩士學位論文 2 章 直流微電網結構、運行分析與參數設言文所研究的小型直流微網系統,也常稱直流極微電網(DC-based N-1 所示,兩組光伏陣列通過光伏接口連接母線,一組蓄電池通過,本地負荷分為恒功率負載和電阻性負載,均安裝在直流母線并網接口與電網相連,通過能量的供需情況協調系統工作狀態(tài)系統沒有集中控制器控制,每個模塊有各自的控制芯片,不需通訊,一定條件下可以實現新能源發(fā)電裝置的即插即拔。
在可再生能源發(fā)電領域,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仍有一些明足亟待彌補,但是也要看到我國取得的長足進步。特別是在光伏發(fā)電領域已經完成了多個獨立光伏電站的建設工作,光伏并網示范項目也層出不窮多企業(yè)也展開了小功率并網逆變器研究并投入生產,部分高校也成為光伏目的研究主力軍。不論產品性能能否達到很高的要求,成本能否降到足夠足可以大面積推廣的要求,這些進步都為未來光伏發(fā)電大量應用奠定基礎作為新興產業(yè)的光伏產業(yè)遭遇到許多問題,諸如補貼機制不完善、輸送能、質量與標準有待提高,但因我國國土面積較廣,總體太陽能資源非常豐之國家政策大力扶持,技術不斷革新,所以光伏發(fā)電從資源、政策、技術說具備了走出危機、全面復蘇的條件,隨著化石燃料的逐步減少,同時其生能源應用的也有各自的局限,光伏的未來發(fā)展趨勢,將逐步由補充能源能源轉變。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不一,光照在我國的分布并不均衡,光照大致情況如圖 2-2 所示,從資源儲量來看十分適合使用分布式發(fā)電,能夠讓光伏小水電產生互補,與風電互補,同時對電網也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學位授予單位】: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TM73
【圖文】: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工學碩士學位論文 2 章 直流微電網結構、運行分析與參數設言文所研究的小型直流微網系統,也常稱直流極微電網(DC-based N-1 所示,兩組光伏陣列通過光伏接口連接母線,一組蓄電池通過,本地負荷分為恒功率負載和電阻性負載,均安裝在直流母線并網接口與電網相連,通過能量的供需情況協調系統工作狀態(tài)系統沒有集中控制器控制,每個模塊有各自的控制芯片,不需通訊,一定條件下可以實現新能源發(fā)電裝置的即插即拔。
在可再生能源發(fā)電領域,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仍有一些明足亟待彌補,但是也要看到我國取得的長足進步。特別是在光伏發(fā)電領域已經完成了多個獨立光伏電站的建設工作,光伏并網示范項目也層出不窮多企業(yè)也展開了小功率并網逆變器研究并投入生產,部分高校也成為光伏目的研究主力軍。不論產品性能能否達到很高的要求,成本能否降到足夠足可以大面積推廣的要求,這些進步都為未來光伏發(fā)電大量應用奠定基礎作為新興產業(yè)的光伏產業(yè)遭遇到許多問題,諸如補貼機制不完善、輸送能、質量與標準有待提高,但因我國國土面積較廣,總體太陽能資源非常豐之國家政策大力扶持,技術不斷革新,所以光伏發(fā)電從資源、政策、技術說具備了走出危機、全面復蘇的條件,隨著化石燃料的逐步減少,同時其生能源應用的也有各自的局限,光伏的未來發(fā)展趨勢,將逐步由補充能源能源轉變。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不一,光照在我國的分布并不均衡,光照大致情況如圖 2-2 所示,從資源儲量來看十分適合使用分布式發(fā)電,能夠讓光伏小水電產生互補,與風電互補,同時對電網也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學位授予單位】: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TM7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漳華;艾芊;;微電網的研究現狀及在我國的應用前景[J];電網技術;2008年16期
2 麻敏;韓繼明;麻秀慧;陳衍妍;;淺談微電網[J];科技資訊;2009年15期
3 樓書氫;李青鋒;許化強;劉魯丹;;國外微電網的研究概況及其在我國的應用前景[J];華中電力;2009年03期
4 楊為;丁明;畢銳;高研;丁銀;;微電網實驗平臺的設計[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1期
5 袁清芳;周作春;陳艷霞;李香龍;陳國鋒;;微電網發(fā)展應對策略[J];農村電氣化;2010年10期
6 安智敏;羅時光;;微電網的概念及發(fā)展[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21期
7 王t
本文編號:256730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2567301.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