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GBT離線測試平臺的功率逆變器損耗準在線建模方法
[Abstract]:Inverter loss research has been an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field of power electronics. Most of the existing methods depend on the data manual provided by the device manufacturer, but the data extraction environment is standard test environment, which is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working conditions. In this paper, a quasi-on-line modeling method based on IGBT off-line test platform is proposed. The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various commutation modes, modulation methods and load types of equivalent inverters. With the help of off-line test platform, the converter mode, driving condition, buffer circuit and stray parameters of inverter are simulated. The switching energy loss of each switching point is obtained by using the multidimensional database of switching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established by the test platform. Finally, the power inverter loss is calculated.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measured loss proves the correctness of the quasi-online modeling method. This modeling method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election of radiator and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high efficiency inverter structure.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電力電子國家專業(yè)實驗室;
【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2011ZX02604-001)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項目子課題(2012CB215106) 歐盟FP7國際合作項目“HEMOW”(FP7-IRSES-269202)
【分類號】:TM46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王群京;陳權;姜衛(wèi)東;胡存剛;;中點鉗位型三電平逆變器通態(tài)損耗分析[J];電工技術學報;2007年03期
2 胡建輝;李錦庚;鄒繼斌;譚久彬;;變頻器中的IGBT模塊損耗計算及散熱系統(tǒng)設計[J];電工技術學報;2009年03期
3 Boris L Corral Martinez;馬柯;李睿;徐德鴻;;三電平和兩電平逆變器效率分析與比較[J];電力電子技術;2009年07期
4 黃碧霞;陳陽生;;一種三相逆變器損耗分析方法[J];微電機;2009年09期
5 吳洪洋,何湘寧;多電平載波PWM法與SVPWM法之間的本質聯系及其應用[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2年05期
6 洪峰;單任仲;王慧貞;嚴仰光;;一種逆變器損耗分析與計算的新方法[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8年15期
7 汪捚;楊兵建;徐枝新;鄧焰;趙榮祥;何湘寧;;750kVA高功率密度二極管鉗位型三電平通用變流模塊的低感疊層母線排設計[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0年18期
8 何湘寧;楊兵建;吳巖松;吳建德;鄧焰;;大功率三電平逆變器開關動態(tài)特性在線測試方法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2年24期
9 何湘寧;吳巖松;楊兵建;汪捚;鄧焰;;大功率三電平逆變器的開關模態(tài)轉換狀態(tài)的實時監(jiān)測[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2年30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景巍;大功率三電平變頻器功率器件損耗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鋼;劉志剛;沈茂盛;刁利軍;;組合式變流器錯時矢量調制技術及并聯控制方案[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08年02期
2 陳遠;張慧;秦亮;劉開培;;選擇性諧波控制的通用優(yōu)化多電平PWM方法[J];大功率變流技術;2009年04期
3 辛想;張慶范;;二極管箝位型多電平逆變器載波PWM控制方法的研究[J];變頻器世界;2007年01期
4 馬小亮;魏學森;;西門子的優(yōu)化三電平PWM信號生成方法[J];變頻器世界;2010年01期
5 高吉榮;洪書娟;陳炎;;基于矢量合成的三電平PWM整流器脈寬調制技術的研究[J];變頻器世界;2011年12期
6 史麗萍;常偉;時培磊;杜坤坤;;1140V鏈式STATCOM IGBT尖峰抑制與驅動電路設計[J];電測與儀表;2011年05期
7 楊旭;周雒維;杜雄;沈剛;徐銘偉;;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結溫測量方法及其發(fā)展[J];電測與儀表;2012年02期
8 宋文祥;陳國呈;丁肖宇;束滿堂;;基于兩類脈寬調制方式本質聯系的三電平逆變器中點電壓平衡控制的研究[J];電工技術學報;2005年12期
9 陳權;王群京;姜衛(wèi)東;胡存剛;;二極管鉗位型三電平變換器開關損耗分析[J];電工技術學報;2008年02期
10 原熙博;李永東;王琛琛;;基于零序分量注入的三電平PWM整流器目標優(yōu)化控制[J];電工技術學報;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費雯麗;袁佳歆;陳立;;基于免疫算法的單相逆變器多目標最優(yōu)控制策略研究[A];第七屆中國高校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2 吳軍科;周雒維;孫鵬菊;杜雄;;功率變流器中IGBT模塊的結溫管理策略研究[A];第七屆中國高校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金輝;數字化PWM逆變系統(tǒng)控制關鍵技術研究及其應用[D];湖南大學;2010年
2 蔡凱;多電平逆變器通用調制策略和電容電壓平衡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張鼎;磁浮電源與懸浮控制系統(tǒng)的耦合作用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4 謝維;在線圈中心測量磁場垂直分量的頻率域電磁測深方法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5 劉子建;四象限級聯型多電平高壓大功率逆變器控制系統(tǒng)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6 蔣奇云;廣域電磁測深儀關鍵技術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7 李浩;大功率三電平變換器關鍵技術及同步電機傳動控制系統(tǒng)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0年
8 田凱;基于雙調制波載波PWM策略的中點電位平衡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9 景巍;大功率三電平變頻器功率器件損耗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10 毛鵬;航空應用三相高功率因數整流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兵建;基于IGBT的大功率三電平逆變器控制與測試方法等相關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2 吳懷亮;隔爆水冷變頻器熱交換及溫差控制機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3 侯少敏;高速動車組變流系統(tǒng)損耗分析與散熱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4 戴恩強;基于零序電壓的二極管箝拉型三電平變換器控制策略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5 尹艷清;級聯多電平逆變器空間矢量調制技術的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6 何文志;電力電子裝置的多物理場耦合模型及優(yōu)化設計[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7 徐鐸;三電平PWM整流器及網側諧波抑制[D];安徽理工大學;2010年
8 盧旭倩;帶逆變器負載的直直變換器的設計[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9 張亮;AFE在高壓變頻器中的應用研究[D];河南科技大學;2009年
10 廖展圖;基于DSP的三電平交流調速系統(tǒng)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海濤,張斌;大功率快速軟恢復二極管概述[J];半導體情報;2001年03期
2 胡書舉;李建林;許洪華;;一種二極管箝位五電平H橋逆變器的應用[J];變流技術與電力牽引;2008年04期
3 錢照明;盛況;;大功率半導體器件的發(fā)展與展望[J];大功率變流技術;2010年01期
4 倚鵬;;高壓變頻器的產品和市場狀況[J];變頻器世界;2006年03期
5 續(xù)明進;張皓;董武;;高壓變頻器散熱與通風的設計[J];變頻器世界;2006年05期
6 蔣國正;白太平;;國產高壓大功率變頻器在油田注水系統(tǒng)中的應用[J];變頻器世界;2006年06期
7 馬建彬;郭培彬;;國產高壓變頻器在煤礦主扇風機中的應用[J];變頻器世界;2006年09期
8 趙振波;陳子穎;;IPOSIM-IGBT仿真工具在變頻器設計中的應用[J];變頻器世界;2007年05期
9 趙爭鳴;白華;袁立強;;基于IGCT的高壓三電平變頻器若干關鍵技術問題思考[J];變頻器世界;2007年07期
10 袁登科;;二極管箝位型三電平逆變器正弦脈寬調制方法比較[J];變頻器世界;2007年08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李浩;大功率三電平變換器關鍵技術及同步電機傳動控制系統(tǒng)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0年
2 葉宗彬;大功率提升機三電平雙饋調速關鍵技術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0年
3 袁立強;基于IGCT的多電平變換器若干關鍵問題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4 李海山;基于IGCT的中壓大容量三電平NPC逆變器PWM技術和緩沖電路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電工研究所);2005年
5 張帆;大功率集成化電力電子模塊關鍵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6 王小峰;三相多電平變流器電壓平衡、箝位策略與調制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7 胡存剛;多電平二極管箝位型逆變器PWM控制方法及相關問題的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8年
8 劉健;新型三電平高壓變頻調速關鍵技術及成套裝備研發(fā)[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汪捚;基于IGBT的750kVA三相二極管箝位型三電平通用變流模塊設計[D];浙江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魏偉;胡瑋;魏嵐婕;;多功能開關電源的研究[J];電氣應用;2007年10期
2 楊潮,韓英鐸,馬維新;單相串聯電壓質量補償器控制器的研究[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02年15期
3 張春雨;彭詠龍;張智娟;;一種基于FPGA的諧振型逆變器控制電路的分析和實現[J];電力電子;2005年06期
4 袁佳歆;陳柏超;田翠華;賈嘉斌;;基于免疫遺傳算法的逆變器控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6年05期
5 李鑫;朱建華;岑盈盈;;吸收式冷藏箱逆變電源控制系統(tǒng)[J];輕工機械;2006年02期
6 金園園;王正仕;陳輝明;劉歡;;基于根軌跡的單相逆變器PID控制器設計[J];機電工程;2008年02期
7 王健;陳強;;免疫遺傳算法在逆變器開關優(yōu)化中的應用[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8 董超;邱創(chuàng);;基于分布式發(fā)電的并網逆變器控制方案優(yōu)化[J];湖北電力;2009年03期
9 曾嶸;年珩;;離網型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逆變器控制技術研究[J];電力電子技術;2010年06期
10 趙卓鵬;賈石峰;;電流滯環(huán)跟蹤PWM逆變器控制仿真研究[J];電氣傳動自動化;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文忠;張紅梅;張偉;李耀榮;王志;吳海波;;基于SVPWM的優(yōu)化Z源逆變器控制方法研究[A];2011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張少杰;段鐵群;楊勇;張亮;;1kW潮流能發(fā)電裝置逆變器SVPWM技術的研究與應用[A];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海洋能專業(yè)委員會第三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0年
3 胡存剛;;一種新型的光伏逆變器SHE-PWM開關模式研究[A];光子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業(yè)化——長三角光子科技創(chuàng)新論壇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6年
4 裘君;趙光宙;劉棟良;王家軍;;交流伺服系統(tǒng)逆變器死區(qū)效應分析及其補償策略[A];第12屆全國電氣自動化與電控系統(tǒng)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祝龍記;張立;;基于非正交坐標系的三電平逆變器控制策略研究[A];2008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力電子學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6 廖家平;張友獎;姚銘;;基于模數混合FPGA的標準正弦波逆變器設計[A];湖北省電工技術學會、武漢電工技術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暨理事會換屆大會論文集[C];2008年
7 徐憶平;李明;朱美強;;級聯式多電平逆變器控制方法研究[A];第十六屆全國煤炭自動化學術年會、中國煤炭學會自動化專業(yè)委員會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楊海柱;金新民;;基于狀態(tài)空間平均法的光伏并網逆變器控制建模(英文)[A];第十屆全國電工數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王洪禮;陳阿蓮;張承慧;;一種交流光伏模塊系統(tǒng)拓撲建模和仿真[A];2011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王春明;王金全;劉文良;張紅賢;;屋頂并網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的研究與應用[A];第十屆中國太陽能光伏會議論文集:迎接光伏發(fā)電新時代[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廣東 華田;300W高效率逆變電源板[N];電子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燕;微網逆變器的控制策略及組網特性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3年
2 湯雨;Z源逆變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年
3 謝東;分布式發(fā)電多逆變器并網孤島檢測技術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4年
4 何中一;PWM逆變器的控制及并聯運行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5 姜世公;微網孤島運行模式下阻抗匹配關系和混雜特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6 王強;軟開關PWM逆變器的研究及其在電氣傳動控制系統(tǒng)中的應用[D];東北大學;2010年
7 曹太強;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及其控制技術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8 黃杏;微網系統(tǒng)并/離網特性與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3年
9 朱艷萍;微電網多參數特性分析及其測控方法研究[D];燕山大學;2012年
10 陳敏;非線性負載條件下的逆變器特性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君惠;基于Z源逆變器的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尹越;兆瓦級風力發(fā)電逆變器的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歐陽桂泉;基于Z源逆變器的直驅式方波永磁同步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4 周國祥;小功率全橋光伏并網型逆變器的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5 皮海燕;柔性逆變器控制策略研究及其Matlab/Simulink仿真實現[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晨云;基于PEBB的光伏逆變器關鍵技術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7 呂世家;多模塊并聯DC/AC電力變換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8 李豐林;基于Quasi-Z源逆變器的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9 曹建;基于軟開關PWM技術的光伏逆變器的研究與設計[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10 朱志杰;逆變器控制及其并聯技術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16746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2167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