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電力論文 >

參數(shù)自適應SFS算法多逆變器并網(wǎng)孤島檢測技術

發(fā)布時間:2018-03-13 08:50

  本文選題:孤島檢測 切入點:Sandia頻率偏移 出處:《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14年2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針對傳統(tǒng)Sandia頻率偏移(SFS)算法在多逆變器并網(wǎng)條件下孤島檢測性能的不足,提出了一種基于參數(shù)自適應的改進SFS算法。該算法利用數(shù)字相關原理檢測公共耦合點電壓與逆變器輸出電流間相位差,根據(jù)測到的相位差對SFS算法中的初始斬波系數(shù)cf0及正反饋增益K隨逆變器頻率檢測誤差及負載品質因數(shù)的不同做相應調整,以消除稀釋效應及高品質因數(shù)負載所導致的孤島檢測失敗。理論分析及仿真實驗結果表明,所提出的改進SFS算法在出現(xiàn)稀釋效應及負載條件較惡劣的情況下,孤島檢測性能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算法。
[Abstract]:Aiming at the shortcoming of traditional Sandia frequency offset algorithm in detection of isolated island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ulti-inverter grid-connected, An improved SFS algorithm based on parameter adaptation is proposed, which detects the phas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mmon coupling point voltage and the output current of the inverter by using the digital correlation principle.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d phase difference, the initial chopping coefficient (cf0) and the positive feedback gain K in SFS algorithm are adjusted with different frequency detection errors and load quality factors.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dilution effect and the failure of island detection caused by high quality factor load,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improved SFS algorithm has the effect of dilution and the bad load condition. The detection performance of isolated islands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algorithms.
【作者單位】: 合肥工業(yè)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277051)~~
【分類號】:TM46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劉方銳;段善旭;康勇;張宇;;多機光伏并網(wǎng)逆變器的孤島檢測技術[J];電工技術學報;2010年01期

2 袁玲;鄭建勇;張先飛;;光伏發(fā)電并網(wǎng)系統(tǒng)孤島檢測方法的分析與改進[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07年21期

3 馬靜;米超;王增平;;基于諧波畸變率正反饋的孤島檢測新方法[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12年01期

4 路艷潔;席志紅;王姜鉑;;FFT法與數(shù)字相關法在相位測量上的比較[J];信息技術;2007年12期

5 劉燦濤,趙偉,袁俊;基于數(shù)字相關原理的相位差測量新方法[J];計量學報;2002年03期

6 劉方銳;余蜜;張宇;段善旭;康勇;;主動移頻法在光伏并網(wǎng)逆變器并聯(lián)運行下的孤島檢測機理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9年12期

7 李軍;黃學良;陳小虎;徐文;謝淼;;基于分壓器原理的孤島檢測技術在微電網(wǎng)中的應用[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0年3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程明;張建忠;趙俊杰;;分布式發(fā)電系統(tǒng)逆變器側孤島檢測及非檢測區(qū)描述[J];電力科學與技術學報;2008年04期

2 周羽生;鄺江華;唐攀龍;韋肖燕;彭琢;唐躍進;;一種基于相關函數(shù)法的超導失超檢測方法[J];電力科學與技術學報;2009年04期

3 趙冬青;任勇峰;;高速數(shù)字采集系統(tǒng)通道間信號傳輸延遲時間分析[J];測試技術學報;2011年02期

4 楊輝躍;涂亞慶;張海濤;;基于Hilbert變換的相位差測量法分析及改進[J];四川兵工學報;2011年01期

5 鄭勝峰;陳素明;王本軼;樓梅燕;姚錫欽;;一種基于TS201的高速信號相位差測量系統(tǒng)設計[J];電測與儀表;2010年S2期

6 肖龍;楊國華;鮑麗芳;智騰飛;韓世軍;王金梅;;基于改進滑模頻率偏移法的光伏孤島檢測研究[J];電測與儀表;2012年06期

7 江亞群;何怡剛;;周期信號相位差的高精度數(shù)字測量[J];電工技術學報;2006年11期

8 任碧瑩;孫向東;鐘彥儒;同向前;沈宏;;用于單相分布式發(fā)電系統(tǒng)孤島檢測的新型電流擾動方法[J];電工技術學報;2009年07期

9 張琦;孫向東;鐘彥儒;任碧瑩;;用于分布式發(fā)電系統(tǒng)孤島檢測的偶次諧波電流擾動法[J];電工技術學報;2011年07期

10 劉國繁;基于諧波分析和周期跟蹤的相位差測量[J];電機與控制學報;200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鄭世松;孫冰;王玉斌;;光伏并網(wǎng)給定電流幅值偏移的孤島檢測方法[A];2011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汪旭東;李世平;李建紅;;基于PC機的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的開發(fā)及其發(fā)展前景[A];2003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3 俞建衛(wèi);尤濤;焦明華;田明;孫貼;;減振器模擬實驗臺動態(tài)摩擦學特性測試系統(tǒng)的研究[A];第二屆全國工業(yè)摩擦學大會暨第七屆全國青年摩擦學學術會議會議論文集[C];2004年

4 張忠紅;江海清;高梅國;;基于數(shù)字信道化接收機的相位差測量方法研究[A];第六屆全國信號和智能信息處理與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5 吳玫蓉;陶順;肖湘寧;羅超;;基于LCL濾波器的光伏并網(wǎng)控制策略[A];分布式發(fā)電、智能微電網(wǎng)與電能質量——第三屆全國電能質量學術會議暨電能質量行業(yè)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3年

6 蘇海濱;劉江偉;常瑞;;基于模糊邏輯的微電網(wǎng)孤島檢測算法[A];2013年中國智能自動化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三分冊)[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敏;分布式電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對電力系統(tǒng)的影響[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劉科;高速任意波形合成關鍵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3 樊淑嫻;信號注入法在有源配電網(wǎng)保護與控制中的綜合應用[D];山東大學;2011年

4 劉鴻鵬;基于Z源網(wǎng)絡的光伏并網(wǎng)逆變系統(tǒng)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5 段玉兵;微電網(wǎng)潮流分析與柔性控制技術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胡國珍;充放儲一體化電站功率變換系統(tǒng)穩(wěn)定分析與控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7 黃偉;基于雙縱模同軸差動原理用于超精密加工在線檢測的輪廓測量技術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8 劉芙蓉;并網(wǎng)型戶用光伏系統(tǒng)的孤島檢測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9 張志勇;飛行目標位置和姿態(tài)光電測量技術的研究與應用[D];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10 侯梅毅;分布式同步發(fā)電機的孤島檢測原理與實現(xiàn)[D];山東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志山;基于LabVIEW的船式旋耕埋草機功耗檢測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李本元;太陽能光伏發(fā)電單相并網(wǎng)逆變器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張琪祁;大型光伏電站接入電網(wǎng)的技術和特性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4 張武斌;單級式光伏并網(wǎng)逆變系統(tǒng)最大功率點的研究與分析[D];東華大學;2010年

5 楊磊;孤島式微網(wǎng)系統(tǒng)控制技術研究與實現(xiàn)[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6 張桂盛;基于微電網(wǎng)技術的多保障供電系統(tǒng)[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7 陳孔陽;變電站電氣設備絕緣性能在線監(jiān)測數(shù)據(jù)處理算法的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8 張靜;基于諧振腔式氫氣傳感器檢測濃度的算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9 張文娟;高精度無線測距的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1年

10 韓耀鵬;基于可控短路技術的微電網(wǎng)孤島檢測技術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丁英麗;相位差的測量方法[J];本溪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02期

2 劉方銳;康勇;張宇;段善旭;;帶正反饋的主動移頻孤島檢測法的參數(shù)優(yōu)化[J];電工電能新技術;2008年03期

3 郭小強;趙清林;鄔偉揚;;光伏并網(wǎng)發(fā)電系統(tǒng)孤島檢測技術[J];電工技術學報;2007年04期

4 張純江;郭忠南;孟慧英;劉煒;;主動電流擾動法在并網(wǎng)發(fā)電系統(tǒng)孤島檢測中的應用[J];電工技術學報;2007年07期

5 陳衛(wèi)民;陳國呈;吳春華;崔開涌;張翼;肖鵬;;基于分布式并網(wǎng)發(fā)電的新型孤島檢測研究[J];電工技術學報;2007年08期

6 劉芙蓉;康勇;段善旭;王輝;王志峰;;一種有效的孤島檢測盲區(qū)描述方法[J];電工技術學報;2007年10期

7 劉方銳;段善旭;康勇;張宇;;多機光伏并網(wǎng)逆變器的孤島檢測技術[J];電工技術學報;2010年01期

8 劉芙蓉;康勇;王輝;段善旭;唐愛紅;;主動移相式孤島檢測的一種改進的算法[J];電工技術學報;2010年03期

9 雷亞洲;與風電并網(wǎng)相關的研究課題[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03年08期

10 張超,何湘寧;一種用于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的新型高頻逆變器[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05年19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孫亞男;分布式發(fā)電孤島檢測判據(jù)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2 李春玲;基于光伏并網(wǎng)發(fā)電系統(tǒng)的孤島檢測[D];天津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永東,倚鵬;大功率高性能逆變器技術發(fā)展綜述[J];電氣傳動;2000年06期

2 陳榮,王曉琳,鄧智泉;零漂對逆變器的影響及其抑制[J];電力電子技術;2003年04期

3 徐強,張維剛;電動車用輔助逆變器的設計與實現(xiàn)[J];電氣傳動;2003年02期

4 閆耀民,范瑜,汪至中;一種改進的電壓電流混合控制的并聯(lián)逆變器[J];鐵道學報;2003年03期

5 王崇武,任章,王淑蓉;SPWM逆變器計算機輔助分析[J];西安工業(yè)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6 鐘思正,王問斯;獨立逆變器快速保護作用分析[J];浙江工業(yè)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7 王江,王民,K.M.Tsang;采用主從型逆變器結構的靜態(tài)同步補償器[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3年11期

8 張洪耀;梁詩瑩;;簡易逆變器的制作[J];家電檢修技術;2003年08期

9 徐國富;潘孟春;單慶曉;;全數(shù)字升壓逆變器設計[J];電工技術;2003年01期

10 ;逆變器選型推薦[J];電工技術;2003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明正峰;鐘彥儒;;用于電機驅動的諧振極ZVT-PWM逆變器功耗及效率分析[A];第11屆全國電氣自動化電控系統(tǒng)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2 郭滎祥;鞏瑞春;袁紅霞;;單相SPWM逆變器重復控制技術的仿真研究[A];冶金自動化信息網(wǎng)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于海龍;劉鋒;;一種新型便攜式逆變器的分析與設計[A];冶金自動化信息網(wǎng)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郭榮祥;鞏瑞春;袁紅霞;;單相SPWM逆變器重復控制技術的仿真研究[A];全國冶金自動化信息網(wǎng)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朱安遠;;關于在逆變器輸入側是否加裝外置快熔的探討[A];中國計量協(xié)會冶金分會2012年會暨能源計量與節(jié)能降耗經(jīng)驗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6 楊立強;丘東元;;一種改進型三相Z-源逆變器[A];第七屆中國高校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7 余仕求;;SVPWM逆變器低次電壓諧波分析[A];教育部中南地區(qū)高等學校電子電氣基礎課教學研究會第二十屆學術年會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0年

8 單慶曉;潘孟春;翁飛兵;羅超;;聯(lián)型逆變器的可靠性分析[A];2006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力電子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9 許哲雄;徐國卿;;一種諧振型軟性逆變器的分析與仿真[A];2000年上海市系統(tǒng)仿真學會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0年

10 湯雨;張超華;謝少軍;;新型Z源逆變器[A];2008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力電子學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涂露芳;北京大型光伏逆變器基地奠基[N];北京日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張子瑞;逆變器行業(yè)逆市擴張[N];中國能源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徐建華;光伏逆變器:“寒冬”中逆勢而上[N];中國質量報;2012年

4 本報記者 徐恒;國產(chǎn)逆變器:市場好競爭力弱[N];中國電子報;2012年

5 張志輝;致力于提供高性能的光伏逆變器[N];中國能源報;2012年

6 CUBN 記者 周洪博;光伏逆變器或提振光伏產(chǎn)業(yè)[N];中國聯(lián)合商報;2012年

7 廣東 付兵彭;簡易方波12V轉220V交流逆變器電路圖[N];電子報;2012年

8 王輝;2012年全球光伏逆變器將破70億美元[N];中國能源報;2012年

9 浙江 吳建龍;簡易逆變器的制作[N];電子報;2013年

10 本報記者 朱怡;逆變器制造商轉向電站開發(fā)[N];中國電力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蔡春偉;串聯(lián)型高增益Z源逆變器及其應用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2 丁凱;混合多電平逆變器拓撲及其市制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3 莊凱;輸入串聯(lián)輸出并聯(lián)逆變器系統(tǒng)控制策略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年

4 陳金平;多電平直流環(huán)節(jié)逆變器新型拓撲與調制方法研究[D];長安大學;2013年

5 范功誠;混合動力電動車中高性能Z源逆變器控制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6 單慶曉;級聯(lián)型逆變器關鍵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3年

7 裴雪軍;PWM逆變器傳導電磁干擾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8 佟為明;PWM逆變器特定消諧式諧波抑制技術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1999年

9 王姿雅;多電平二級管鉗位型逆變器電容電壓平衡SVM算法及其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14年

10 孫東森;儲能型Quasi-Z源級聯(lián)多電平光伏逆變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潤彪;三相并網(wǎng)/獨立雙模式逆變器并/脫網(wǎng)控制研究[D];燕山大學;2011年

2 李洋;離網(wǎng)型風力發(fā)電單相逆變器的研究與實現(xiàn)[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3年

3 宋靜文;大功率光伏逆變器損耗模型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4 常琳;基于Z源逆變器的光伏并網(wǎng)系統(tǒng)研究[D];燕山大學;2013年

5 薛東;基于市電補償?shù)墓夥孀兤餮芯颗c設計[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3年

6 楊婷;基于鍵合圖理論的逆變器故障診斷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7 程紅江;開關電感型Z源/準Z源逆變器的研究[D];安徽大學;2014年

8 于海明;碳化硅場效應管光伏逆變器的研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9 元志;基于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逆變器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08年

10 王大偉;3KW中功率光伏逆變器的研制[D];天津大學;2008年

,

本文編號:160566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160566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598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