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電抗器檢測儀光電控制系統(tǒng)研究
本文選題:電抗器 切入點:控制系統(tǒng) 出處:《長春理工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以往對電抗器內(nèi)表面檢測大都采用光纖內(nèi)窺鏡進行檢測。該種檢測方法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時間長,二是畫面不穩(wěn)定,三是容易引起視覺疲勞,產(chǎn)生漏檢。本論文設計了一種基于DSP+CPLD架構(gòu)的空心電抗器內(nèi)表面檢測器的內(nèi)窺探頭控制系統(tǒng),如果內(nèi)窺探頭運動不穩(wěn)定,會影響探頭相機的成像效果,因此本設計提出了一種基于自適應寬速細分的電機控制算法,解決了步進電機在低速運行時可能產(chǎn)生抖動的問題,同時,文中還設計了基于光柵尺的閉環(huán)內(nèi)窺探頭精確定位方法,并在所設計的硬件平臺下完成了上述算法的驗證。論文主要工作如下:1.簡要介紹了步進電動的特性,建立了內(nèi)窺探頭的運動模型,為步進電機的選擇提供了理論依據(jù),針對步進電機運動特性,提出了一種自適應寬速細分的步進電機驅(qū)動方法,通過分析表明,該方法可以較好的控制步進電機的運動。2.設計了基于FPGA+DSP架構(gòu)的電機控制硬件平臺,平臺采用USB2.0接口與上位機通信。在此硬件平臺上,采用C語言完成了自適應細分算法的實現(xiàn),并采用VHDL語言完成電機驅(qū)動時序的設計。3.電抗器內(nèi)表面檢測器的內(nèi)窺探頭控制系統(tǒng)進行了實驗,證明了該系統(tǒng)可穩(wěn)定的工作。
[Abstract]:In the past, optical fiber endoscope was used to detect the inner surface of reactor. There are three main problems in this method: first, long time, second, unstable picture; third, easy to cause visual fatigue. This paper designs an endoscope prob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DSP CPLD architecture for inner surface detector of hollow reactor. If the motion of the probe is unstable, it will affect the imaging effect of the probe camera. Therefore, this paper presents a motor control algorithm based on adaptive wide speed subdivision, which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step motor may jitter at low speed, and at the same time, In this paper, the precise location method of closed loop endoscope probe based on grating ruler is designed, and the algorithm is verified on the hardware platform. The main work of this paper is as follows: 1. The motion model of the endoscope probe is established,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election of stepping motor. According to the mo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ep motor, an adaptive and wide speed subdivision method is proposed for the drive of step motor. This method can better control the movement of stepper motor. 2. The hardware platform of motor control based on FPGA DSP architecture is designed. The platform uses USB2.0 interface to communicate with host computer. On this hardware platform, C language is used to realize the adaptive subdivision algorithm, and VHDL language is used to complete the design of motor driving timing. 3. The experiment of the control system of the inner surface detector of reactor is carried out, which proves that the system can work stably.
【學位授予單位】:長春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TM4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段華煒,王為民,荊奎;空心電抗器的交工驗收標準[J];山西建筑;2004年03期
2 李飛舟;徐靖;王鈺;文武;;多支路并聯(lián)型空心電抗器電感的場-路耦合計算方法[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13年04期
3 朱曉偉;;串聯(lián)空心電抗器故障分析[J];廣西電力;2013年04期
4 黃緝熙;肖志華;陳光凱;;空心電抗器計算和設計[J];電氣傳動;1991年05期
5 陳喬夫,李湘生;空心電抗器的電感計算[J];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4期
6 陳喬夫,候波,,彭兵舫;箔式空心電抗器的固有頻率計算[J];湖北工學院學報;1994年S1期
7 趙海翔;干式空心電抗器磁場對空間閉合環(huán)路影響的研究[J];電網(wǎng)技術;2000年02期
8 趙海翔;存在空間閉合環(huán)路時干式空心電抗器周圍磁場的計算[J];變壓器;2001年11期
9 陳崇源,金瑋;多層并聯(lián)空心電抗器的優(yōu)化設計[J];電工技術雜志;2001年03期
10 馬淑青;大電流干式空心電抗器的運行分析[J];青海電力;200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劉志剛;劉勇;蔣元華;;干式空心電抗器的研究進展及設計軟件開發(fā)[A];電力電容器、無功補償技術論文集[C];2006年
2 張建軍;覃朝云;;干式空心電抗器全絕緣的研究與應用[A];2010輸變電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牛艷艷;劉志剛;耿英三;;基于ANSYS二次開發(fā)的干式空心電抗器優(yōu)化設計軟件[A];中國電工技術學會低壓電器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姜志鵬;干式空心電抗器我物理場分析及應用研究[D];武漢大學;2014年
2 袁召;筒式多包封空心電抗器的熱、磁優(yōu)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汪耀輝;三相空心電抗器的計算方法和設計[D];西安理工大學;2008年
2 代忠濱;干式空心電抗器損耗及溫度場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2年
3 趙延山;空心電抗器電場及電動力問題分析[D];山東大學;2012年
4 青曄;大型空心電抗器電磁與損耗計算[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2年
5 周開濤;基于Ansoft的空心電抗器工頻磁場干擾屏蔽分析[D];山東大學;2015年
6 張海鋒;空心電抗器檢測儀光電控制系統(tǒng)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4年
7 季娟;空心電抗器工頻磁場計算及改善磁場分布的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8 趙琳娜;空心電抗器內(nèi)表面檢測儀傳動和控制系統(tǒng)設計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09年
9 于健;空心電抗器電場及其瞬態(tài)問題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0年
10 于海;干式空心電抗器的優(yōu)化設計[D];西安理工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60456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1604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