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晶硅太陽電池酸制絨雙層膜工藝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單晶硅太陽電池酸制絨雙層膜工藝研究 出處:《太陽能學報》2014年1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單晶硅 酸制絨 雙層膜 低反射率 反向漏電流
【摘要】:將酸制絨方式與雙層膜工藝進行結(jié)合,研究發(fā)現(xiàn)酸制絨電池片跟堿制絨電池片相比,除短路電流和效率略低外,開路電壓、并聯(lián)電阻和反向漏電流均有明顯優(yōu)勢。在雙層膜工藝中,當?shù)谝粚幽さ腻兡r間小于180 s(膜厚小于34.6 nm)時,隨鍍膜時間增加,總反射率降低,尤其是短波范圍,短路電流也因此增加;但大于180 s后,隨鍍膜時間增加,雖然短波反射率仍降低,短路電流卻有所下降。
[Abstract]:The acid texturing and double membrane technology were combined, it was found that acid etching with alkali cell texturing cells compared in short-circuit current and efficiency is slightly lower, the open circuit voltage, shunt resistance and reverse leakage current has obvious advantages. The double membrane process, when the first film coating time is less than 180 s (film thickness is less than 34.6 nm), with the deposition time increasing, the total reflectance decreased, especially the short range, short circuit current and therefore increased; but more than 180 s, with the deposition time increased, while the short wave reflectance was still lower, the short-circuit current is decreased.
【作者單位】: 北京交通大學太陽能研究所;北京中聯(lián)科偉達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0978060;10974013) 北京市科委(Z090803044009001)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20090009110027;20070004024) 博士點新教師基金(20070004031) 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2007A024)
【分類號】:TM914.4
【正文快照】: 0引言提高太陽電池效率必須要做好光學管理和電學管理。所謂光學管理就是如何讓入射光更有效地被電池吸收,轉(zhuǎn)變成光生載流子,工藝技術(shù)有:在電池表面進行表面織構(gòu)、鍍減反射膜層、減少電極柵線的遮光損失。對于單晶硅太陽電池的表面織構(gòu)常用方法是通過堿腐蝕形成金字塔絨面,需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閆寶華;檀柏梅;劉玉嶺;孫增標;申曉寧;張研;;太陽能電池單晶Si表面織構(gòu)化的工藝改進[J];微納電子技術(shù);2009年11期
2 王立建;劉彩池;陳玉武;辛國軍;左云翔;章靈軍;;酸腐多晶硅太陽電池表面織構(gòu)的研究[J];電源技術(shù);2008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范希智,李國軍;薄膜限抑全反射的討論[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1996年04期
2 袁英,楊帆,孫騏;溶膠-凝膠多層高反射膜光學特性研究[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3 楊帆,路達;多層介質(zhì)高反膜理論設計與光學特性分析[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4 周震;馬建新;余重秀;;一種新型諧振腔增強型光調(diào)制器結(jié)構(gòu)的研究[J];半導體光電;2006年03期
5 侯識華;孫捷;毛容偉;吳旭明;馬驍宇;譚滿清;陳良惠;;基于InP/空氣隙分布布拉格反射鏡的微機械可調(diào)諧光濾波器[J];半導體光電;2006年05期
6 彭偉,戚兵,丁建華,林鈞岫;采用偏振分光棱鏡的光橋式補償技術(shù)[J];半導體光電;1998年05期
7 王燕,但亞平,岳瑞峰,劉理天;硅基法布里-珀羅微腔的室溫發(fā)光[J];半導體學報;2003年01期
8 康香寧,徐云,宋國峰,葉曉軍,陳良惠;窗口型極小孔激光器的研制(英文)[J];半導體學報;2003年11期
9 趙妙;周代兵;譚滿清;王曉東;吳旭明;;雙源電子束蒸發(fā)制備Si/SiO_2光學薄膜的工藝[J];半導體學報;2006年09期
10 李陽;孟志國;吳春亞;王文;郭海成;張芳;熊紹珍;;多晶硅薄膜陽極微腔有機發(fā)光器件及其簡化制備流程的研究[J];半導體學報;2008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8條
1 周言敏;李建芳;王君;袁勇;梅高國;;寬光譜監(jiān)控法制作紅外超寬帶減反膜[A];中國光學學會2010年光學大會論文集[C];2010年
2 李建芳;周言敏;王君;袁勇;梅高國;;光學薄膜在激光測距望遠鏡中的應用及設計[A];中國光學學會2010年光學大會論文集[C];2010年
3 趙升林;孫龍;;薄膜沉積的影響因素和修正方法的研究[A];第十七屆十三。ㄊ校┕鈱W學術(shù)年會暨“五省一市光學聯(lián)合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金揚利;馬勉軍;;導納軌跡圖解方法在誘導透射濾光片設計中的應用[A];第六屆全國表面工程學術(shù)會議暨首屆青年表面工程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06年
5 任秀娟;曹雪峰;;關(guān)于藍寶石減反膜的研究[A];2006年全國光電技術(shù)學術(shù)交流會會議文集(B 光學系統(tǒng)設計與制造技術(shù)專題)[C];2006年
6 鄢秋榮;黃偉;張云洞;;傅里葉合成法設計漸變折射率薄膜[A];2007年先進激光技術(shù)發(fā)展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索妮;張敏;王菲菲;趙雙;;W-AlN高溫太陽光譜選擇吸收涂層的膜層設計與優(yōu)化[A];第十屆全國表面工程大會暨第六屆全國青年表面工程論壇論文集(二)[C];2014年
8 張婷;胡古今;洪學濵;商景林;褚君浩;戴寧;;鐵電光學微腔的構(gòu)筑與性能表征[A];上海市激光學會2009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源;分光譜太陽能光電轉(zhuǎn)換系統(tǒng)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2 郭培濤;長脈沖激光輻照下多孔薄膜激光損傷機制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3 王瓊?cè)A;投影管中高亮度高分辨率YAG熒光屏的研制[D];電子科技大學;2000年
4 吳東江;有機及聚合物微腔激光器[D];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00年
5 鄧云龍;渦輪LP-MOCVD研制GaInP/GaA1InP應變多量子阱高亮度發(fā)光二極管[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6 陳文彬;有機電致發(fā)光器件設計與制作[D];電子科技大學;2002年
7 余海湖;靜電自組裝納米復合薄膜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8 王學華;TiO_2薄膜的結(jié)構(gòu)、特性及生長模式的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9 陳波;空間極紫外太陽望遠鏡光學性能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03年
10 張勝濤;鉛、鎳、鋁、鋅和銅電極改性的研究[D];重慶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東海;短脈沖激光對材料的作用及破壞機理研究[D];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2 趙纓慰;900nm~1100nm抗激光損傷高反射膜的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3 耿似玉;用于紫外指紋儀的短波通濾光片的研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4 張淼;改進粒子群算法在薄膜參數(shù)反演與設計中的應用[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1年
5 古賀生;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制絨新技術(shù)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6 王春華;鍍膜玻璃的生產(chǎn)工藝和膜層性能的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7 何衛(wèi)林;磁性碳纖維復合材料吸波性能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8 楊潔;905nm帶通濾光片制備工藝的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1年
9 宮大為;紅外雙頻波段激光濾光膜的研制[D];長春理工大學;2011年
10 王小偉;GZO薄膜的制備及其光電性能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6條
1 許寶興;半導體制造中清洗技術(shù)的新動向[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2005年07期
2 鄧淑芳,白敏冬,白希堯,劉興旺;羥基自由基特性及其化學反應[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3 楊志平;楊勇;勵旭東;許穎;王文靜;;硅酸鈉在太陽能電池單晶硅表面織構(gòu)化的作用[J];硅酸鹽學報;2005年12期
4 趙國華,肖小娥,祁源,李明利,胡惠康;金剛石膜電極電化學處理污染物的研究[J];工業(yè)水處理;2005年06期
5 沈輝;柳錫運;;太陽能電池單晶硅表面織構(gòu)化正交試驗[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10期
6 謝建;馬勇剛;廖華;蘇慶益;李景天;楊麗娟;;太陽電池及其應用技術(shù)講座(三) 各種太陽電池[J];可再生能源;2007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石晶;李杰;董云峰;;乳酸在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制絨中的作用[J];艦船防化;2013年02期
2 馮小強;陳平;趙永進;關(guān)宏武;舒福璋;;全自動太陽能制絨設備的工藝淺談[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2011年12期
3 韓麗;高華;張聞斌;楊樂;李杏兵;戴麗麗;;用雙氧水方法提高單晶硅片制絨效果的研究[J];光電技術(shù)應用;2012年04期
4 邱燕;;多晶硅太陽電池的制絨工藝及安全生產(chǎn)[J];無線互聯(lián)科技;2014年05期
5 于靜;王宇;耿魁偉;;晶硅太陽電池工業(yè)生產(chǎn)中制絨工藝與設備設計要點[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2010年04期
6 沈凱;滿石清;;乙二胺在單晶硅太陽能電池表面制絨中的應用[J];材料導報;2012年12期
7 吳文娟;張松;張立元;覃榆森;季靜佳;顧曉峰;李果華;;四甲基氫氧化銨應用于單晶硅高效制絨[J];硅酸鹽學報;2011年05期
8 管世兵;殷偉琦;嚴俊;顧順超;;太陽能級多晶硅片表面制絨的研究[J];材料導報;2013年06期
9 豆維江;秦應雄;巨小寶;李鍇;徐挺;;多晶硅片反應離子刻蝕制絨后擴散工藝的匹配性[J];光子學報;2013年06期
10 謝振民;陳婧;;太陽能電池單晶制絨與酸洗連體設備研究[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2013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鄒帥;辛煜;唐中華;吉亮亮;蘇曉東;;氟基等離子體診斷以及在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制絨中應用研究[A];第十五屆全國等離子體科學技術(shù)會議會議摘要集[C];2011年
2 楊春杰;沈?qū)?蔣紅彬;宋文濤;王栩生;王景霄;;單晶硅制絨液主要成分的濃度分析方法[A];第十屆中國太陽能光伏會議論文集:迎接光伏發(fā)電新時代[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諸玲珍;45所:光伏設備性價比具有競爭力[N];中國電子報;2009年
2 ;向硅材料設備領域擴展[N];中國電子報;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林鋒;單晶硅太陽能電池表面制絨新方法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2 康力文;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制絨及與后續(xù)工藝匹配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3年
3 古賀生;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制絨新技術(shù)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4 吳文娟;單晶硅高效制絨方法的研究[D];江南大學;2011年
5 鄒帥;氟基容性耦合等離子體診斷以及在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制絨中的應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6 李世杰;多晶硅太陽能電池酸腐蝕制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7 張啟華;單晶硅表面制絨研究[D];暨南大學;2013年
8 李家澍;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制絨前清洗的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9 王曉燕;單晶硅太陽電池制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10 徐華天;表面溫度場的分布對酸制絨多晶硅表面結(jié)構(gòu)的影響[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40995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1409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