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電力論文 >

基于下垂控制的微網逆變器控制策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23 01:18

  本文關鍵詞:基于下垂控制的微網逆變器控制策略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三相逆變器 下垂控制 SOGI虛擬阻抗 平滑切換


【摘要】:微電網通過將一定區(qū)域內的分布式發(fā)電組織起來,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為當地負荷供能,或與電網并聯運行,從而提高電力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增強電網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對于電網乃至整個國家安全都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逆變器作為微電網中的基本接口,將分布式能源轉變?yōu)榻涣餍问?提供給負荷或電網,在微電網電能變換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對采用下垂控制的微網逆變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給出了三相逆變器的準確數學模型,分別建立了其電壓電流雙環(huán)和功率環(huán)的小信號模型。在此基礎上,分別對有功-頻率下垂系統及無功-幅值下垂系統的穩(wěn)定性和動態(tài)性進行分析,得出系統的穩(wěn)定性和動態(tài)性主要和下垂系數以及功率濾波器的設計有關,并給出了下垂系數和功率濾波器的設計方法。此外,搭建了逆變器并聯的仿真和實驗平臺,進行理論分析和實驗驗證。隨后,針對微電網連線阻抗呈阻感性的特點,采取基于SOGI虛擬阻抗法使連線阻抗呈主感性,實現有功無功解耦控制,提高系統的穩(wěn)定性和功率均分能力,減小實際連線電感的感值;赟OGI虛擬阻抗不僅能避免因電流微分而引入的噪聲,還可以濾除系統帶非線性負載而產生的諧波電流,使得虛擬電壓中不含諧波。推導了在dq旋轉坐標系下基于SOGI虛擬阻抗的實現方法。此外,給出了逆變器連線阻抗的設計方法,并提出了變虛擬阻抗的方法來減小并聯瞬間的沖擊電流,改善穩(wěn)態(tài)輸出特性。最后,針對主從結構的微電網系統,研究了一種混合控制策略:并網運行時,主逆變器采用下垂控制,以應對電網突發(fā)故障而發(fā)生的被動孤島轉換;孤島運行時,下垂系數逐漸減小為零,退化為v/f控制,以提供更加穩(wěn)定的母線控制性能。為實現系統運行模式和控制方式之間的平滑轉換需求,提出相應的控制邏輯,并提出了適用于下垂控制策略的預同步方法。仿真和實驗結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和控制邏輯的有效性、優(yōu)異性。
【關鍵詞】:三相逆變器 下垂控制 SOGI虛擬阻抗 平滑切換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M464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2
  • 注釋表12-13
  • 第一章 緒論13-22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13-14
  • 1.2 微電網的系統構架14-15
  • 1.3 微網逆變器的控制策略15-18
  • 1.3.1 基于P/Q和v/f控制策略的微網逆變器運行模式切換分析15-16
  • 1.3.2 基于下垂控制策略的微網逆變器16-18
  • 1.4 基于下垂控制策略的微網逆變器的國內外研究現狀18-20
  • 1.5 本文的研究意義和主要內容20-22
  • 第二章 常規(guī)下垂控制的逆變器建模與穩(wěn)定性分析22-41
  • 2.1 基于下垂控制的逆變器的結構及控制22-23
  • 2.2 逆變器的數學模型23-25
  • 2.2.1 abc三相靜止坐標系下的數學模型23-24
  • 2.2.2 αβ 坐標系下的數學模型24
  • 2.2.3 dq旋轉坐標系下的數學模型24-25
  • 2.3 電壓電流雙環(huán)參數分析25-31
  • 2.3.1 電流環(huán)參數分析25-29
  • 2.3.2 電壓環(huán)參數分析29-31
  • 2.4 功率環(huán)的建模與分析31-35
  • 2.4.1 功率環(huán)的建模31-32
  • 2.4.2 功率環(huán)的參數設計及穩(wěn)定性分析32-35
  • 2.5 逆變器并聯系統的仿真與實驗分析35-40
  • 2.5.1 仿真與實驗參數35
  • 2.5.2 逆變器并聯時的穩(wěn)態(tài)和動態(tài)實驗35-37
  • 2.5.3 不同阻性負載下并聯瞬間的電流沖擊37-38
  • 2.5.4 帶整流性負載實驗分析38-39
  • 2.5.5 不同下垂系數的動態(tài)響應39-40
  • 2.6 本章小結40-41
  • 第三章 基于二次廣義積分虛擬阻抗的下垂控制策略41-53
  • 3.1 基于虛擬阻抗的下垂控制數學模型41-43
  • 3.1.1 三相靜止坐標系下的數學模型41-42
  • 3.1.2 兩相靜止坐標系下的數學模型42
  • 3.1.3 dq兩相旋轉坐標系下的數學模型以及虛擬阻抗實現方法42-43
  • 3.2 基于SOGI虛擬阻抗控制策略43-49
  • 3.2.1 SOGI虛擬阻抗方法的原理43-46
  • 3.2.2 基于SOGI虛擬阻抗的下垂控制策略46-47
  • 3.2.3 基于虛擬阻抗的仿真分析47-49
  • 3.3 連線電感的設計與虛擬阻抗的實現49-52
  • 3.3.1 并網瞬間的沖擊電流分析49
  • 3.3.2 連線電感Lc造成的相位差分析49
  • 3.3.3 采用變虛擬阻抗在逆變器并網瞬間沖擊電流的抑制方法49-50
  • 3.3.4 實驗分析50-52
  • 3.4 本章小結52-53
  • 第四章 基于混合控制的微網逆變器控制策略研究53-64
  • 4.1 微網逆變器的混合控制策略53-57
  • 4.1.1 孤島切換至并網54-57
  • 4.1.2 并網切換至孤島57
  • 4.2 仿真及實驗分析57-63
  • 4.2.1 仿真分析57-60
  • 4.2.2 實驗驗證和分析60-63
  • 4.3 本章小結63-64
  • 第五章 總結與展望64-66
  • 5.1 全文工作總結64
  •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64-66
  • 參考文獻66-71
  • 致謝71-72
  • 在學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及參與完成的項目7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杰;陳新;馮志陽;龔春英;嚴仰光;;微網系統并網/孤島運行模式無縫切換控制策略[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4年19期

2 邱麟;許烈;鄭澤東;李永東;鄭治雪;;微電網運行模式平滑切換的控制策略[J];電工技術學報;2014年02期

3 徐少華;李建林;;光儲微網系統并網/孤島運行控制策略[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3年34期

4 張慶海;彭楚武;陳燕東;金國彬;羅安;;一種微電網多逆變器并聯運行控制策略[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2年25期

5 ;A seamless operation mode transition control strategy for a microgrid based on master-slave control[J];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2年06期

6 唐西勝;鄧衛(wèi);齊智平;;基于儲能的微網并網/離網無縫切換技術[J];電工技術學報;2011年S1期

7 趙波;李鵬;童杭偉;張雪松;范元亮;;從分布式發(fā)電到微網的研究綜述[J];浙江電力;2010年03期

8 王成山;李鵬;;分布式發(fā)電、微網與智能配電網的發(fā)展與挑戰(zhàn)[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0年02期

9 于瑋;徐德鴻;;基于虛擬阻抗的不間斷電源并聯系統均流控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9年24期

10 廖志凌;阮新波;;獨立光伏發(fā)電系統能量管理控制策略[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9年2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于瑋;UPS并聯系統若干關鍵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2 張宇;三相逆變器動態(tài)特性及其并聯系統環(huán)流抑制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李聰;基于下垂控制的微電網運行仿真及小信號穩(wěn)定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2 姬秋華;基于主從結構的微電網綜合控制策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3年

3 郭晉楠;基于PQ控制策略的海島微網分布式發(fā)電并網的研究[D];安徽大學;2012年

4 張純;微網雙模式運行的控制策略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5 黃立麗;大功率PWM變換器的關鍵控制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年

,

本文編號:108095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108095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7f2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