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電機全速度無傳感器控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2-09 15:11
永磁同步電機(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因其具備功率密度大、響應快、控制性能優(yōu)越等一系列的優(yōu)點,近年來在諸多領域得到了應用。本文所采用的控制策略為矢量控制策略。傳統(tǒng)的矢量控制需要通過位置傳感器獲取相應的位置信息從而完成閉環(huán)控制,然而,由于傳統(tǒng)的位置傳感器具有成本高,可靠性差等一系列的缺點,因此,利用電流電壓信號來估測電機轉(zhuǎn)子位置角的方法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對無傳感器控制方法比較之后,設計了 I/f流頻比開環(huán)啟動與基于干擾觀測器相結合的全速度范圍內(nèi)的永磁同步電機無傳感器控制的控制方法。本文主要內(nèi)容如下:1.在矢量控制策略的基礎之上研究了兩種永磁同步電機初始位置定位的方法—預定位法,設計了該種方法的控制模型,并運用Matlab仿真驗證這種方法的準確性。在初始位置確定后,提出了基于I/f開環(huán)啟動策略,運用Matlab仿真驗證了這種方法的準確性。最后,當電機在零低速范圍內(nèi)啟動成功后,提出了平滑切換至中高速閉環(huán)控制的方法。2.在中高速范圍內(nèi)的無傳感器控制當中,提出了基于干擾觀測器估測擴展反電動勢的無傳感器控制方法。本文分別介紹了基于隱極機和...
【文章來源】: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9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一永磁同步電機矢量控制圖
Fig.2-3?id?=?0?Control?Strategy?Block?Diagram??(2)最大轉(zhuǎn)矩電流比控制(MTPA):該控制策略旨在用最小的電流幅值發(fā)??出特定的電磁轉(zhuǎn)矩。在這種方法當中,如果忽略掉電機鐵芯的消耗,電機的消耗??與電機的電流幅值呈正相關。這種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凸極機的磁阻轉(zhuǎn)矩,盡可能??的縮小電機的電流損耗,從而提高電機的效率。這種方法在凸極機的控制當中有??很多的應用[39 ̄^。??在凸極機當中,需要通過MTPA算法給出相應的id,?iq電流。在d-q坐標系??當中,假設給定的電流幅值為/,,定子電流可以寫成以下的這種形式(5表示的??是電流矢量與d軸的夾角):??[/?=?I?sin?8??\?q?8?0?(2-13)??[id=Iscosd??現(xiàn)在將方程(2-12)代入矩陣方程當中,就會有:??Te=^PnIsSinS[v/f+?(Ld?-L.Vs?COS?5?]?(2-14)??根據(jù)MTPA控制的定義,如果需要采用MTPA控制,則需要求出轉(zhuǎn)矩與電流??
解出(2-16)的方程,因可:??■?3=,+如}+咖立?(2-17)??^Ld-Lq)Is??結合方程(2-17)中的關系可以得出,此時iq的值為:??iq=4^?^2-18)??結合方程(2-17)和方程(2-18)可以得知,當電機電流夾角處于最大轉(zhuǎn)矩電??流比夾角時,電機的id,?iq電流軌跡方程為:??+?穴?(2-19)??2(Z,-々)??由上面的(2-19)可以畫出在同一個凸極機中id與iq的電流軌跡并且與&?=0??控制的電流軌跡進行對比。通過對比得知,當q軸電流不斷增加的時候,d軸電流??會負向增加,此時的電流矢量Is與d軸的夾角也在不斷地增大。并且根據(jù)MTPA??算法與0算法所得出的轉(zhuǎn)矩進行對比可以得知,在相同的轉(zhuǎn)矩指令當中,MTPA??算法可以輸出更大的電磁轉(zhuǎn)矩。圖2-4所表示的是在使用同一個凸極機的情況下??MTPA與id=0控制電流軌跡以及轉(zhuǎn)矩曲線的對比。??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永磁同步電動機調(diào)速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J]. 薛海明,薛洪森. 山東工業(yè)技術. 2019(08)
[2]基于擾動觀測器和推力觀測器的永磁直線同步電機推力控制研究[J]. 季明麗,錢厚亮. 機電工程. 2019(03)
[3]基于PMSM的無傳感器控制技術的研究[J]. 胡霞,李淑賢. 佳木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01)
[4]矢量控制交流調(diào)速系統(tǒng)的研究[J]. 張駿華. 集成電路應用. 2019(01)
[5]基于無濾波器高頻方波注入的IPMSM無傳感器控制策略[J]. 傅睿瀟,黃守道,王海龍,王家堡. 大電機技術. 2018(06)
[6]用于無刷直流電機無位置控制的轉(zhuǎn)子磁鏈觀測器設計[J]. 徐波,楊燁. 電工電氣. 2018(11)
[7]基于改進脈振注入法的永磁直線電機無傳感器低速控制[J]. 李星雨,杜錦華,梁得亮,黃龍飛,婁建勇. 電機與控制學報. 2018(12)
[8]反電動勢積分法永磁同步電機無傳感器模型[J]. 王旭東,吳勇,李啟東,劉濤. 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 2018(24)
[9]內(nèi)置式永磁同步電機的無位置傳感器控制研究[J]. 李政,魏崢嶸,李祥,夏俊. 機械制造與自動化. 2018(04)
[10]IPMSM混合式無位置傳感器調(diào)速系統(tǒng)研究[J]. 王金玉,李飛,趙永忠,胡明哲. 自動化儀表. 2018(02)
博士論文
[1]永磁同步電機無傳感器矢量控制技術研究[D]. 陸婋泉.東南大學 2016
碩士論文
[1]永磁同步電機的抗干擾控制方法研究[D]. 陳潔新.北京化工大學 2017
[2]永磁同步電機全速范圍無位置傳感器運行控制技術研究[D]. 張金孌.北京交通大學 2017
[3]基于擾動觀測器的永磁同步電機調(diào)速系統(tǒng)控制[D]. 許彥卿.東南大學 2016
[4]地鐵永磁同步電機驅(qū)動系統(tǒng)傳感器故障診斷[D]. 李永新.西南交通大學 2016
[5]永磁同步電機直接轉(zhuǎn)矩控制策略的研究[D]. 魏祥林.蘭州理工大學 2008
[6]基于DSP的永磁同步電機控制方法研究[D]. 林海.西北工業(yè)大學 2007
[7]永磁同步電機高性能調(diào)速控制系統(tǒng)研究[D]. 胡奇鋒.浙江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617228
【文章來源】: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9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一永磁同步電機矢量控制圖
Fig.2-3?id?=?0?Control?Strategy?Block?Diagram??(2)最大轉(zhuǎn)矩電流比控制(MTPA):該控制策略旨在用最小的電流幅值發(fā)??出特定的電磁轉(zhuǎn)矩。在這種方法當中,如果忽略掉電機鐵芯的消耗,電機的消耗??與電機的電流幅值呈正相關。這種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凸極機的磁阻轉(zhuǎn)矩,盡可能??的縮小電機的電流損耗,從而提高電機的效率。這種方法在凸極機的控制當中有??很多的應用[39 ̄^。??在凸極機當中,需要通過MTPA算法給出相應的id,?iq電流。在d-q坐標系??當中,假設給定的電流幅值為/,,定子電流可以寫成以下的這種形式(5表示的??是電流矢量與d軸的夾角):??[/?=?I?sin?8??\?q?8?0?(2-13)??[id=Iscosd??現(xiàn)在將方程(2-12)代入矩陣方程當中,就會有:??Te=^PnIsSinS[v/f+?(Ld?-L.Vs?COS?5?]?(2-14)??根據(jù)MTPA控制的定義,如果需要采用MTPA控制,則需要求出轉(zhuǎn)矩與電流??
解出(2-16)的方程,因可:??■?3=,+如}+咖立?(2-17)??^Ld-Lq)Is??結合方程(2-17)中的關系可以得出,此時iq的值為:??iq=4^?^2-18)??結合方程(2-17)和方程(2-18)可以得知,當電機電流夾角處于最大轉(zhuǎn)矩電??流比夾角時,電機的id,?iq電流軌跡方程為:??+?穴?(2-19)??2(Z,-々)??由上面的(2-19)可以畫出在同一個凸極機中id與iq的電流軌跡并且與&?=0??控制的電流軌跡進行對比。通過對比得知,當q軸電流不斷增加的時候,d軸電流??會負向增加,此時的電流矢量Is與d軸的夾角也在不斷地增大。并且根據(jù)MTPA??算法與0算法所得出的轉(zhuǎn)矩進行對比可以得知,在相同的轉(zhuǎn)矩指令當中,MTPA??算法可以輸出更大的電磁轉(zhuǎn)矩。圖2-4所表示的是在使用同一個凸極機的情況下??MTPA與id=0控制電流軌跡以及轉(zhuǎn)矩曲線的對比。??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永磁同步電動機調(diào)速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J]. 薛海明,薛洪森. 山東工業(yè)技術. 2019(08)
[2]基于擾動觀測器和推力觀測器的永磁直線同步電機推力控制研究[J]. 季明麗,錢厚亮. 機電工程. 2019(03)
[3]基于PMSM的無傳感器控制技術的研究[J]. 胡霞,李淑賢. 佳木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01)
[4]矢量控制交流調(diào)速系統(tǒng)的研究[J]. 張駿華. 集成電路應用. 2019(01)
[5]基于無濾波器高頻方波注入的IPMSM無傳感器控制策略[J]. 傅睿瀟,黃守道,王海龍,王家堡. 大電機技術. 2018(06)
[6]用于無刷直流電機無位置控制的轉(zhuǎn)子磁鏈觀測器設計[J]. 徐波,楊燁. 電工電氣. 2018(11)
[7]基于改進脈振注入法的永磁直線電機無傳感器低速控制[J]. 李星雨,杜錦華,梁得亮,黃龍飛,婁建勇. 電機與控制學報. 2018(12)
[8]反電動勢積分法永磁同步電機無傳感器模型[J]. 王旭東,吳勇,李啟東,劉濤. 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 2018(24)
[9]內(nèi)置式永磁同步電機的無位置傳感器控制研究[J]. 李政,魏崢嶸,李祥,夏俊. 機械制造與自動化. 2018(04)
[10]IPMSM混合式無位置傳感器調(diào)速系統(tǒng)研究[J]. 王金玉,李飛,趙永忠,胡明哲. 自動化儀表. 2018(02)
博士論文
[1]永磁同步電機無傳感器矢量控制技術研究[D]. 陸婋泉.東南大學 2016
碩士論文
[1]永磁同步電機的抗干擾控制方法研究[D]. 陳潔新.北京化工大學 2017
[2]永磁同步電機全速范圍無位置傳感器運行控制技術研究[D]. 張金孌.北京交通大學 2017
[3]基于擾動觀測器的永磁同步電機調(diào)速系統(tǒng)控制[D]. 許彥卿.東南大學 2016
[4]地鐵永磁同步電機驅(qū)動系統(tǒng)傳感器故障診斷[D]. 李永新.西南交通大學 2016
[5]永磁同步電機直接轉(zhuǎn)矩控制策略的研究[D]. 魏祥林.蘭州理工大學 2008
[6]基于DSP的永磁同步電機控制方法研究[D]. 林海.西北工業(yè)大學 2007
[7]永磁同步電機高性能調(diào)速控制系統(tǒng)研究[D]. 胡奇鋒.浙江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61722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361722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