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電壓穿越過程中DFIG型風電場同步穩(wěn)定及無功電流控制方法
本文選題:風電場 + 嚴重故障穿越; 參考:《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7年15期
【摘要】:電網故障持續(xù)過程中,低電壓穿越導則要求風電場輸出規(guī)定的無功電流以支撐電網電壓恢復。目前電網運營商通常規(guī)定風電場配置一定容量的靜態(tài)無功補償裝置(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TATCOM)來提供無功支撐,該文對配有STATCOM的風電場進行研究。為滿足低壓穿越要求,風電機組和STATCOM都需采用基于鎖相環(huán)的電流矢量控制方法。但是在電網嚴重故障時,由于鎖相環(huán)與風電場電流控制之間存在動態(tài)交互,風電場輸出與電網存在同步失穩(wěn)的風險。該文以雙饋型發(fā)電機的(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風電場為例,分析了風電場的同步穩(wěn)定機理和條件,得出實現風電場的同步穩(wěn)定必須輸出一定的有功電流。而STATCOM只能輸出無功,因此需DFIG的協(xié)助才能實現同步穩(wěn)定;同時受功率變流器輸出能力的限制,DFIG無功輸出能力減弱,需STATCOM協(xié)助才能滿足并網導則的無功需求;诖,提出一種DFIG和STATCOM的協(xié)同電流控制方法,根據電網傳輸線路阻抗角協(xié)調控制風電場輸出電流的有功、無功分量,確保風電場同步于電網運行。最后通過仿真驗證了理論分析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Abstract]:Low voltage traversing guidelines require wind farms to output specified reactive currents to support grid voltage recovery in the process of power grid failure.At present, grid operators usually require wind farms to be equipped with 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 STATCOMs with certain capacity to provide reactive power support. In this paper, a wind farm with STATCOM is studied.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low voltage crossing, both wind turbine and STATCOM need to adopt current vector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phase locked loop (PLL).However, when the power network is in serious trouble, there is a risk of synchronous instability between the wind farm output and the power grid due to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LL and the current control of the wind farm.Taking 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 wind farm of doubly-fed generator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ynchronous stabilization mechanism and conditions of wind farm, and concludes that certain active current must be output to realize synchronous stabilization of wind farm.But STATCOM can only output reactive power, so it needs the assistance of DFIG to realize synchronization stability, and the reactive power output ability of STATCOM is weakened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output ability of power converter, so it needs STATCOM assistance to meet the reactive power demand of grid connection guidelines.Based on this, a cooperative current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DFIG and STATCOM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impedance angle of transmission line, the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components of wind farm output current are coordinated to ensure the wind farm to run synchronously in the power grid.Finall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control method is verified by simulation.
【作者單位】: 武漢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清華大學自動化系;龍源(北京)風電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基金】: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2016YFB090030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U1510208)~~
【分類號】:TM61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林;孔慧穎;;無功支持的成本分析[J];河南電力;2001年02期
2 張金霞;發(fā)電機的無功出力服務分析[J];青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4期
3 鄭媛;;趣談“無功”[J];電力電子;2003年06期
4 徐楠;文福拴;余志偉;;電力市場環(huán)境下的無功問題[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06年11期
5 章健;栗鵬輝;賀芳;沈瑩;;非正弦電路無功功率及其對無功計量的影響[J];電測與儀表;2007年04期
6 唐宗全,王正風,徐先勇;計及無功電價的無功優(yōu)化規(guī)劃[J];華東電力;2000年03期
7 方軍,張永平,陳壽孫,焦連偉,倪以信;計及無功功率成本及其資源價值的無功采購方法[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02年20期
8 吳國丙,任震,祁達才;電力市場環(huán)境下的無功服務及其成本分析[J];繼電器;2002年08期
9 杜文學;李雙虎;何雄旺;;配電網三相不對稱系統(tǒng)無功智能測量法[J];電工技術;2002年12期
10 查世錦,查叢梅,王東升;基于MATLAB/SIMULINK的新型無功發(fā)生器的仿真模型[J];河南科學;200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孔飄紅;;基于統(tǒng)一優(yōu)化補償的無功電力市場[A];浙江電力科學發(fā)展[C];2005年
2 韓宏光;;赤峰地區(qū)電網無功配置探討[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一)[C];2007年
3 樊勤;;節(jié)能降耗 無功補嘗問題不應被忽視[A];通信電源新技術論壇——2008通信電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孟偉;李永斌;李偉;李子軒;劉麟;;改進模式分析法在電網無功分區(qū)規(guī)劃中的應用[A];2007中國繼電保護及自動化行業(yè)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王世界;;發(fā)電機并列瞬間無功的分析計算與對策[A];2008中國電力系統(tǒng)保護與控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劉安喜;;無功技改給湖州帥豪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帶來經濟效益[A];2003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專委會供用電管理自動化分專業(yè)委員會成立暨第一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C];2003年
7 趙強;司大軍;孟明;;雙饋風機無功出力極限及控制研究[A];2012年云南電力技術論壇論文集(文摘部分)[C];2012年
8 周方圓;黃燕艷;龍禮蘭;周靖;邱文俊;;地鐵供電系統(tǒng)無功特性分析與補償設計研究[A];第二屆全國電能質量學術會議暨電能質量行業(yè)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9 劉文穎;王維洲;;甘肅電網內無功環(huán)流的計算分析[A];第八屆全國電技術節(jié)能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10 鄭文;劉學成;郭樹方;;白城地區(qū)電網電壓無功閉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研究方案[A];高效 清潔 安全 電力發(fā)展與和諧社會建設——吉林省電機工程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蔡曉華 整理;平穩(wěn)過渡混日子無功就是過[N];遼寧日報;2014年
2 ;生產技術管理(75)[N];中國電力報;2001年
3 節(jié)寧;“無功”革命促節(jié)約[N];中國電力報;2005年
4 ;生產技術管理(76)[N];中國電力報;2001年
5 韓穎龍;無功就是過[N];浙江日報;2012年
6 河南黃河河務局局長 趙勇;實現從“無功便是過”向“無創(chuàng)新即是過”的轉變[N];黃河報;2006年
7 陳武云;節(jié)能有為 無功“有功”[N];國家電網報;2008年
8 石連友;“下馬威”與“無功先獎”[N];中國石化報;2009年
9 閆紅、張創(chuàng)奇;工作組無功而返為何受表揚[N];人民武警報;2011年
10 ;生產技術管理(103)[N];中國電力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牛懷平;電力市場初期的無功定價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2 王玉斌;配電系統(tǒng)動態(tài)無功補償技術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為進;智能低壓SVG型無功補償控制器的研究[D];上海工程技術大學;2015年
2 李占峰;提高系統(tǒng)靜態(tài)電壓穩(wěn)定性無功補償算法的研究[D];青島大學;2015年
3 李雪云;基于線性自抗擾的SVG無功振蕩抑制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4 丁寧;計及風電的無功定價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6年
5 張曉麗;大型風光電場無功容量規(guī)劃軟件的研究與開發(fā)[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6年
6 吳東兵;基于H橋串聯的無功發(fā)生器及補償系統(tǒng)的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6年
7 李太亮;高效模糊無功補償控制器的研究與設計[D];湖南大學;2016年
8 李玲雪;諧波無功綜合補償系統(tǒng)在中頻爐電源的應用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5年
9 戴宏學;電力混合濾波系統(tǒng)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10 楊士偉;脈沖發(fā)電機整流型電源的混合無功和諧波補償系統(tǒng)設計[D];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76475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764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