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電氣論文 >

雙饋風電系統(tǒng)低電壓穿越的聯(lián)合控制策略

發(fā)布時間:2018-03-13 03:33

  本文選題:雙饋風力發(fā)電機 切入點:低電壓穿越 出處:《電氣傳動》2017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由于雙饋風力發(fā)電機的定子繞組直接與電網相連,容易受到電網電壓故障的影響。主要的DFIG低電壓穿越技術有滅磁控制和撬棒控制等。滅磁控制是通過控制轉子側變換器(RSC)來獲得適當?shù)霓D子磁場,以抵消定子磁鏈中的暫態(tài)分量。由于RSC的容量限制,滅磁控制只能穿越輕微的電壓跌落故障。對于嚴重的電網電壓跌落故障,更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撬棒電路將RSC旁路。但使用撬棒電路只能保證雙饋風電系統(tǒng)的安全,無法協(xié)助電網電壓恢復。提出一種滅磁控制與撬棒電路聯(lián)合的LVRT方案,并使用Matlab/Simulink軟件進行了仿真實驗,仿真結果表明所提方案有助于提高雙饋風電系統(tǒng)的LVRT能力。
[Abstract]:Since the stator windings of the doubly-fed wind turbine are directly connected to the power network, The main low-voltage traversing techniques of DFIG include demagnetization control and crowbar control. The demagnetization control is to obtain the appropriate rotor magnetic field by controlling the rotor side converter. Because of the capacity limitation of RSC, the demagnetization control can only pass through the slight voltage drop fault. The more commonly used method is to bypass RSC with crowbar circuit. However, the use of crowbar circuit can only ensure the safety of doubly-fed wind power system and cannot assist the voltage recovery of power network. A new LVRT scheme is proposed, which combines degaussing control with crowbar circui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LVRT capability of doubly-fed wind power system.
【作者單位】: 三峽大學電氣與新能源學院;
【分類號】:TM61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L.N.MODRAN; LizetaPOPESCU;;一種小功率風電系統(tǒng)能量自動轉化裝置[J];電力電子;2005年02期

2 李鳳婷;晁勤;童菲;曹慧;;風電系統(tǒng)容量的優(yōu)化配置探討[J];電力自動化設備;2007年06期

3 顧為東;;大規(guī)模非并網風電系統(tǒng)開發(fā)與應用[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08年19期

4 王曉港;翟慶志;楊德昌;;離網小風電系統(tǒng)的現(xiàn)狀[J];農村電氣化;2008年10期

5 馬幼捷;楊海珊;周雪松;李季;問虎龍;;風電系統(tǒng)的電壓穩(wěn)定性分析[J];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學報;2010年03期

6 馬幼捷;問虎龍;周雪松;李季;楊海珊;;采用延拓法的風電系統(tǒng)穩(wěn)定模型二維參數(shù)分岔邊界的計算與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0年19期

7 栗然;王飛;;直驅型風電系統(tǒng)低電壓穿越技術仿真分析[J];陜西電力;2011年11期

8 孫燕華;趙飛;;5kW校園智能風電系統(tǒng)的開發(fā)與應用[J];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6期

9 賈超;李廣凱;王勁松;白愷;;直驅型風電系統(tǒng)高電壓穿越仿真分析[J];電力科學與工程;2012年10期

10 ;風電系統(tǒng)部件及電力系統(tǒng)接入研究[J];電氣制造;2012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傳杰;王錫凡;;分頻風電系統(tǒng)的頻率優(yōu)化控制策略研究[A];中國高等學校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第二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2 武云甫;武英華;蔡南;;大規(guī)模規(guī)劃建設風電芻議[A];規(guī)劃50年——2006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3 楊曉萍;段先鋒;馮帆;;直驅永磁同步風電系統(tǒng)低電壓穿越的研究[A];中國高等學校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第二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4 潘庭龍;紀志成;;變速恒頻雙饋風電系統(tǒng)的建模及運行特性分析[A];2009中國控制與決策會議論文集(1)[C];2009年

5 丁千;張微;張文德;朗作貴;;風電系統(tǒng)齒輪箱振動特性研究與優(yōu)化[A];第九屆全國動力學與控制學術會議會議手冊[C];2012年

6 肖運啟;徐大平;呂躍剛;;基于模糊邏輯的變速恒頻風電系統(tǒng)最大風能追蹤控制[A];第二十六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7年

7 史運濤;劉偉川;鄭虹;;基于MLD的風電系統(tǒng)全工況建模與預測控制研究[A];第25屆中國控制與決策會議論文集[C];2013年

8 王丹平;;考慮EENS的含風電系統(tǒng)旋轉備用獲取模型[A];2013年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3年

9 黃大可;;超級安全快速無限制的柔性滅磁技術[A];全國大中型水電廠技術協(xié)作網技術交流文集(十三)水電廠改造專集[C];2010年

10 黃大可;;不同滅磁配置與滅磁時間特性的分析[A];全國大中型水電廠技術協(xié)作網技術交流論文集(十一)水電機組勵磁系統(tǒng)專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季紅兵邋玉濤;戚機廠試制成功風力發(fā)電機[N];常州日報;2007年

2 黃宣傳;黃石一退休高工造出風力發(fā)電機[N];湖北日報;2007年

3 本報記者 原子 實習生 王太剛;一種家用風力發(fā)電機在黃石“懷胎”[N];黃石日報;2007年

4 熊兆蓉;德國風力發(fā)電“風險”引起關注[N];中國信息報;2007年

5 記者 毛慶邋通訊員 趙敬翔;南京首個風力發(fā)電機項目落戶溧水[N];南京日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嚴丹;北海風力發(fā)電機正式并網發(fā)電[N];北海日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劉麗娜 通訊員 劉振華;膠州農民自制家用風力發(fā)電機[N];青島日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楊期仁 通訊員 趙子征 李理純;湘機一風力發(fā)電機新產品通過省級鑒定[N];湘潭日報;2009年

9 記者 何旭;中國北車喜獲27億元風力發(fā)電機大單[N];人民鐵道;2010年

10 果巖;國家風力發(fā)電機研發(fā)中心落戶湘電[N];中國工業(yè)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洪兵;基于免疫算法的風電系統(tǒng)故障診斷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年

2 陳文杰;雙饋風電系統(tǒng)重復性低電壓穿越運行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3 董永軍;海島中小型獨立風電系統(tǒng)可靠運行技術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4 耿華;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能量優(yōu)化問題的研究[D];清華大學;2008年

5 江善和;粒子群算法改進研究及在風電系統(tǒng)優(yōu)化調度中的應用[D];江南大學;2015年

6 王建宏;風力發(fā)電機的柔性多體動力學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7 白\訝,

本文編號:160464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60464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2ec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