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航運安全的航道通過能力研究
本文選題:港口規(guī)劃 切入點:通過能力 出處:《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近年來,世界經濟的回暖帶動了航運業(yè)的發(fā)展,國家對港口的未來目標提出了諸多要求,特別是要進一步完善沿海港口的布局,提升優(yōu)化港口碼頭,滿足大型船舶的服務需求。港口的高速發(fā)展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對港口系統(tǒng)的運營和維護提出了更高的挑戰(zhàn),不僅要增加泊位數量的增加,提高通過能力,更需要保持通航安全和拓展專業(yè)高效的服務功能。如何對現有的航道資源進行利用,如何更加準確的評估通過能力,這是港口部門亟需解決的問題。為應對不斷增多的交通量和頻發(fā)的安全事故,本文探討了航運安全的主要影響因素,建立航道多指標評價體系,確定各因素的影響程度,并將其作為模型搭建的基礎。采用模糊邏輯理論,構建航運安全評估模型。依托隸屬度函數和邏輯語句進行建模,考慮交通量、航道寬度、能見度和航道深度等四個因素,并通過計算分析,重點研究交通量與安全等級之間的聯系。本文分析港口航道作業(yè)系統(tǒng),通過對港口航道系統(tǒng)的仿真建模,選取年通過船舶量、年通過貨物量和服務水平三個指標,將安全因素作為約束條件來研究通過能力。本文主要考慮航運安全、單雙航道、排隊規(guī)則和港口的規(guī)模之間的關系,基于仿真結果,探討不同因素對于通過能力的影響程度,為港口部門的航道管理提供理論支持,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warming of the world economy ha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hipping industry. The state has put forward many requirements for the future objectives of the port, especiall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layout of the coastal ports and to upgrade and optimize the port terminal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ort has brought considerable economic benefits.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also posed a higher challenge to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port system, not only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berths, but also to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passage.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maintain navigation safety and expand professional and efficient service functions. How to make use of the existing waterway resources, how to evaluate the passing capacity more accurately,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increasing traffic volume and frequent safety accid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hipping safety, establishes the waterway multi-index evaluation system, and determines the influence degree of each factor. The model is based on fuzzy logic theory, which is based on membership function and logic statement, considering four factors, such as traffic volume, channel width, visibility and channel depth. Through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ffic volume and safety grade is studied emphatical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rt channel operation system, through the simulation modeling of the port channel system, selects the annual ship volume.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ipping safety, single and double channels, queuing rules and port size is considered,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the capacity of the port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waterway management of the port department.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U69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彭傳圣;;集裝箱船舶大型化新進展[J];中國港口;2006年11期
2 劉源源;;集裝箱船舶大型化對天津港發(fā)展的影響[J];港口經濟;2008年09期
3 于東升;;國有船舶供應企業(yè)的發(fā)展之路[J];中國水運;2009年01期
4 彭傳圣;;集裝箱船舶大型化現狀與未來發(fā)展預測[J];港口裝卸;2009年02期
5 凌慧;黃小彪;;船舶交易市場發(fā)展現狀及發(fā)展對策——以廣州為例[J];經濟論壇;2010年01期
6 彭傳圣;集裝箱船舶大型化與港口發(fā)展[J];集裝箱化;2001年08期
7 林建清;論航運企業(yè)的資本運營[J];交通企業(yè)管理;2001年03期
8 鄭愛兵,徐劍華;船舶大型化對港口的挑戰(zhàn)[J];中國水運;2002年12期
9 鄭愛兵,徐劍華;論船舶大型化對港口的挑戰(zhàn)[J];珠江水運;2003年02期
10 ;集裝箱船舶大型化與港口的發(fā)展[J];水路運輸文摘;200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計明軍;曲田;;集裝箱船舶配載策略比較分析[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運作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2 秦宏;;船舶大型化對船閘管理帶來的新挑戰(zhàn)[A];中國航海學會船閘專業(yè)委員會2008年論文匯編[C];2008年
3 鄭鏘;;銀企聯手,促進福建海運規(guī)模發(fā)展[A];第四屆長三角科技論壇航運分論壇暨2007年蘇浙閩滬航海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4 趙東華;陳虹;陳越;;內河航道定級與船舶大型化發(fā)展[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港口工程分會第七屆港口工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5 毛新健;;淺談AIS在助航上的應用[A];中國航海學會航標專業(yè)委員會沿海航標學組、無線電導航學組、內河航標學組年會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6 陳安;;船舶瞞報噸位的危害及對策[A];中國航海學會船閘專業(yè)委員會2008年論文匯編[C];2008年
7 ;論文題目匯編目次[A];中國航海學會優(yōu)秀論文文摘及學術會議論文目次匯編(1990—1991)[C];1992年
8 王琪;;沿江開發(fā)中江蘇航運業(yè)的發(fā)展思考[A];江蘇省航海學會2004年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9 胡洋;馮小檢;謝凱;肖玉華;蘭毓峰;;三峽樞紐運輸的能力、需求和對策[A];中國航海學會船閘專業(yè)委員會2008年論文匯編[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范易;船舶大型化后航運駛入“云”時代[N];中國水運報;2012年
2 金翠;令人眩暈的船舶大型化[N];中國水運報;2006年
3 記者 徐景明邋通訊員 陳新飚 張志雄;東渡港實現船舶進出“零時審批”[N];廈門日報;2007年
4 記者 管顥生 通訊員 徐國勤 郗林;15萬噸級及以上船舶貢獻首次超五成[N];南通日報;2014年
5 劉洋邋通訊員 周雨順;船舶大型化呼吁長湖申線盡快“四改三”[N];中國交通報;2007年
6 記者 張濤;長江船舶加快升級改造步伐[N];中國水運報;2009年
7 特約記者 穆洋;欽州港實施船舶報告制[N];中國交通報;2010年
8 陳杰躍 宋兵;寧波船舶交易市場日益紅火[N];國際商報;2011年
9 通訊員 戴麗潔 王敏豐 萬江波;蘇 有望通航千噸級船舶[N];中國水運報;2007年
10 孫妍;長江上游船舶選型需適度[N];中國交通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李耀鼎;不確定條件下的船舶投資決策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2007年
2 許貴斌;船舶大型化對鐵礦石供應鏈影響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4年
3 周斌;基于全壽命周期中小航運企業(yè)船舶管理策略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道凱;DH船舶建設項目投資效益及風險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2 李森;船舶港內航行限制航速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5年
3 耿晨;干散貨船大型化發(fā)展趨勢及對航運企業(yè)影響[D];大連海事大學;2015年
4 趙鵬;基于電子海圖的船舶交通流模擬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5年
5 郁鵬飛;基于節(jié)能減排要求的LNG動力船舶推廣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6 尹紅鑫;船舶大型化對航運業(yè)碳排放影響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5年
7 肖金北;大型散貨船裝載方案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5年
8 張恩營;基于模糊貝葉斯網絡的港口船舶溢油風險評價[D];大連海事大學;2015年
9 趙孝峰;海上穿梭油輪船舶配置及路徑優(yōu)化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5年
10 荊曉;嵐山港區(qū)深水航道船舶編隊進港通航安全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58867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588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