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圓的測量方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12 13:53
隨著世界能源危機時刻的到來,核電作為清潔能源之一,越來越引起全球各國的關注。AP1000是我國引進美國西屋公司的第三代核電技術,也是目前全球核電市場最安全,最先進的商業(yè)核電技術之一。由于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制作精度高,一直是我國核電技術國產化的難點。目前,針對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測量工作的研究,國內缺乏相關文獻及論述。本文以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圓的測量為研究目標,通過工程測量的方法,對安全殼的封頭、筒體進行測量研究,提出了安全殼組裝測量的一整套方法,為安全殼的組裝及核電站其他相關測量工作都提供借鑒基礎,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介紹了工程測量平差、控制網(wǎng)布置以及最小二乘理論,并闡述了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結構及制作流程。將測量理論與鋼制安全殼的制作要求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建立了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對接測量模型,從理論上對鋼制安全殼的制作要求進行分析。通過分析,提出了鋼制安全殼的滿足對接所需要的條件和要求。在工程中為達到滿足安全殼對接的要求,需將測量與工藝相結合。本文通過對儀器、測量方法、測量控制網(wǎng)等一系列測量因素進行深入研究,將測量與鋼制安全殼制作的工藝相結合...
【文章來源】:武漢理工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背景
1.1.1 AP1000核電的背景
1.1.2 AP1000核電站的介紹
1.1.3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簡介
1.2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圓的測量目的與意義
1.2.1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圓的測量目的
1.2.2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圓的測量意義
1.3 國內外發(fā)展狀況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第2章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圓的測量理論基礎
2.1 平差理論基礎
2.1.1 經(jīng)典平差理論
2.1.2 近代平差理論
2.2 控制網(wǎng)原理
2.2.1 控制網(wǎng)的分類和作用
2.2.2 工程控制網(wǎng)的質量標準
2.2.3 工程控制網(wǎng)的優(yōu)化設計
2.3 最小二乘原理
2.3.1 基于平差理論的最小二擬合原理
2.3.2 基于函數(shù)極值理論的最小二擬合原理
2.4 樣本均值及粗差剔除原理
2.4.1 樣本均值
2.4.2 粗差剔除
2.5 本章小結
第3章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圓的測量分析
3.1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制作簡介
3.1.1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制作簡介
3.1.2 鋼制安全殼制作難點分析
3.1.3 鋼制安全殼制作思路分析
3.2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圓的測量對象及目標
3.3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圓的測量對接模型分析
3.3.1 對接測量模型的建立
3.3.2 對接測量模型分析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半徑測量方法研究
4.1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測量分析
4.1.1 半徑測量方法分析
4.1.2 弧長測量方法分析
4.1.3 鋼制安全殼測量分析
4.2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測量方法分析
4.2.1 鋼制安全殼半徑直接測量方法
4.2.2 鋼制安全殼半徑間接測量方法
4.3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測量精度分析
4.3.1 全站儀測量誤差分析
4.3.2 測點坐標誤差精度
4.3.3 測量對中誤差消除
4.3.4 半徑測量精度
4.3.5 弧長測量精度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圓的測量方案設計
5.1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圓的測量控制網(wǎng)的布置
5.1.1 鋼制安全殼半徑直接測量控制網(wǎng)的布置
5.1.2 鋼制安全殼半徑間接測量控制網(wǎng)的布置
5.2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圓的測量方案
5.2.1 基于鋼制安全殼半徑直接測量的方案
5.2.2 基于鋼制安全殼半徑間接測量的方案
5.3 本章小結
第6章 結論與展望
6.1 課題結論
6.2 創(chuàng)新點
6.3 課題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的主要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工程計算中最小二乘法的應用及研究[J]. 黃師化. 信息與電腦(理論版). 2011(12)
[2]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測量系統(tǒng)線性回歸分析與檢驗[J]. 周波,孫淑珍. 科技信息. 2011(32)
[3]中國核電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J]. 葉奇蓁. 電網(wǎng)與清潔能源. 2010(01)
[4]三坐標測量機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評定[J]. 張克欣. 計量與測試技術. 2009(11)
[5]標準環(huán)規(guī)直徑測量的不確定度評定[J]. 張輝. 中國計量. 2009(01)
[6]核電站精密工程測量控制網(wǎng)的建立方法[J]. 雷旺成,尹洪斌. 地理空間信息. 2008(05)
[7]第三代壓水堆核電機組AP1000的模塊化施工分析[J]. 魏俊明,劉瓊,孫坤. 電力建設. 2008(04)
[8]核電站環(huán)吊安裝的施工測量方法[J]. 尹洪斌. 測繪技術裝備. 2008(01)
[9]基于激光-CCD器件的直徑測量系統(tǒng)[J]. 黃偉成,盧紅. 機電工程技術. 2008(03)
[10]世界核電發(fā)展歷程與中國核電發(fā)展之路[J]. 景繼強,欒洪衛(wèi). 東北電力技術. 2008(02)
碩士論文
[1]相位差式激光測距傳感器設計[D]. 徐家奇.上海交通大學 2010
[2]基于弓高弦長法的大直徑非接觸式測量研究[D]. 羅曉莉.湖南科技大學 2008
[3]相位式半導體激光測距系統(tǒng)的研究[D]. 徐陵.華中科技大學 2006
[4]滾輪測量頭結構設計及滾輪變形誤差修正研究[D]. 許彥鑫.合肥工業(yè)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338444
【文章來源】:武漢理工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背景
1.1.1 AP1000核電的背景
1.1.2 AP1000核電站的介紹
1.1.3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簡介
1.2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圓的測量目的與意義
1.2.1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圓的測量目的
1.2.2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圓的測量意義
1.3 國內外發(fā)展狀況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第2章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圓的測量理論基礎
2.1 平差理論基礎
2.1.1 經(jīng)典平差理論
2.1.2 近代平差理論
2.2 控制網(wǎng)原理
2.2.1 控制網(wǎng)的分類和作用
2.2.2 工程控制網(wǎng)的質量標準
2.2.3 工程控制網(wǎng)的優(yōu)化設計
2.3 最小二乘原理
2.3.1 基于平差理論的最小二擬合原理
2.3.2 基于函數(shù)極值理論的最小二擬合原理
2.4 樣本均值及粗差剔除原理
2.4.1 樣本均值
2.4.2 粗差剔除
2.5 本章小結
第3章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圓的測量分析
3.1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制作簡介
3.1.1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制作簡介
3.1.2 鋼制安全殼制作難點分析
3.1.3 鋼制安全殼制作思路分析
3.2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圓的測量對象及目標
3.3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圓的測量對接模型分析
3.3.1 對接測量模型的建立
3.3.2 對接測量模型分析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半徑測量方法研究
4.1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測量分析
4.1.1 半徑測量方法分析
4.1.2 弧長測量方法分析
4.1.3 鋼制安全殼測量分析
4.2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測量方法分析
4.2.1 鋼制安全殼半徑直接測量方法
4.2.2 鋼制安全殼半徑間接測量方法
4.3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測量精度分析
4.3.1 全站儀測量誤差分析
4.3.2 測點坐標誤差精度
4.3.3 測量對中誤差消除
4.3.4 半徑測量精度
4.3.5 弧長測量精度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圓的測量方案設計
5.1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圓的測量控制網(wǎng)的布置
5.1.1 鋼制安全殼半徑直接測量控制網(wǎng)的布置
5.1.2 鋼制安全殼半徑間接測量控制網(wǎng)的布置
5.2 AP1000核電站鋼制安全殼圓的測量方案
5.2.1 基于鋼制安全殼半徑直接測量的方案
5.2.2 基于鋼制安全殼半徑間接測量的方案
5.3 本章小結
第6章 結論與展望
6.1 課題結論
6.2 創(chuàng)新點
6.3 課題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的主要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工程計算中最小二乘法的應用及研究[J]. 黃師化. 信息與電腦(理論版). 2011(12)
[2]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測量系統(tǒng)線性回歸分析與檢驗[J]. 周波,孫淑珍. 科技信息. 2011(32)
[3]中國核電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J]. 葉奇蓁. 電網(wǎng)與清潔能源. 2010(01)
[4]三坐標測量機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評定[J]. 張克欣. 計量與測試技術. 2009(11)
[5]標準環(huán)規(guī)直徑測量的不確定度評定[J]. 張輝. 中國計量. 2009(01)
[6]核電站精密工程測量控制網(wǎng)的建立方法[J]. 雷旺成,尹洪斌. 地理空間信息. 2008(05)
[7]第三代壓水堆核電機組AP1000的模塊化施工分析[J]. 魏俊明,劉瓊,孫坤. 電力建設. 2008(04)
[8]核電站環(huán)吊安裝的施工測量方法[J]. 尹洪斌. 測繪技術裝備. 2008(01)
[9]基于激光-CCD器件的直徑測量系統(tǒng)[J]. 黃偉成,盧紅. 機電工程技術. 2008(03)
[10]世界核電發(fā)展歷程與中國核電發(fā)展之路[J]. 景繼強,欒洪衛(wèi). 東北電力技術. 2008(02)
碩士論文
[1]相位差式激光測距傳感器設計[D]. 徐家奇.上海交通大學 2010
[2]基于弓高弦長法的大直徑非接觸式測量研究[D]. 羅曉莉.湖南科技大學 2008
[3]相位式半導體激光測距系統(tǒng)的研究[D]. 徐陵.華中科技大學 2006
[4]滾輪測量頭結構設計及滾輪變形誤差修正研究[D]. 許彥鑫.合肥工業(yè)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33844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338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