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加權泊松模型的河南省火災風險模擬
本文選題:火險模擬 + 地理加權泊松模型; 參考:《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5期
【摘要】:火災風險模擬是探究火災風險機制和揭示影響火災主要因素的重要途徑。使用可解釋火災及其影響因素間局部變異關系的地理加權泊松模型為建模工具,選取坡度、人類活動可達性、太陽輻射、地表溫度、植被狀態(tài)等火環(huán)境因素,對河南省2002—2012年的火災風險進行空間模擬,并分別從可靠性和區(qū)分能力兩方面對模型進行檢驗。結果表明:1與廣義泊松模型相比,地理加權泊松模型的模擬精度和模型性能均顯著提高;2人類活動可達性對火災的影響在河南省內未呈現(xiàn)顯著空間變化,地形、太陽輻射、地表溫度和植被狀態(tài)對火災影響在河南省內表現(xiàn)出顯著空間變化,鄰近居民區(qū)和遠離主要道路的區(qū)域更易發(fā)生火災;3火災影響因素的估計系數(shù)圖可用于防火管理。
[Abstract]:Fire risk simul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fire risk and reveal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fire. Using the geo-weighted Poisson model which can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of local variation between fir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s modeling tool, the fire environment factors such as slope, human activity reachability, solar radiation, surface temperature, vegetation state are selected. The fire risk in Henan Province from 2002 to 2012 was simulated in space, and the model was tested from two aspects of reliability and distinguishing a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ized Poisson model, the simulation accuracy and performance of the geo-weighted Poisson model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impact of the accessibility of human activities on fire in Henan Province. The effects of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vegetation status on the fire in Henan Province show significant spatial variation. The estimated coefficient diagrams of fire factors in adjacent residential areas and areas far from the main roads can be used for fire prevention management.
【作者單位】: 國家林業(yè)局西北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設計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201099)
【分類號】:X4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張海軍;戚鵬程;;基于頻率比和邏輯回歸模型的東北地區(qū)火險制圖研究[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2年05期
2 郭其樂;陳懷亮;鄒春輝;薛龍琴;趙學斌;劉忠陽;;河南省近年來遙感監(jiān)測的森林火災時空分布規(guī)律分析[J];氣象與環(huán)境科學;2009年04期
3 王超;高紅真;程順;鹿德霖;常偉強;;塞罕壩林區(qū)森林可燃物含水率及火險預報[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09年03期
4 肖化順;張貴;蔡學理;;基于模糊數(shù)據(jù)挖掘技術的林火行為預測研究[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4期
5 張海軍;白景鋒;;空間抽樣對東北地區(qū)邏輯火險建模的影響[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年05期
6 景國勛;王衛(wèi)敏;溫宏民;;基于BP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河南省火災風險評價[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7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白夜;樸金波;湯宛地;;森林火災的合成滅火技術[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09年06期
2 葉更新;葉希瑩;;林下可燃物含水率預測的一個多項式氣象模型[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11年09期
3 孫武;牛樹奎;;北京地區(qū)主要針葉林型林火行為[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4 劉三章;王立中;趙希寬;;南甕河自然保護區(qū)森林枯落物含水率的變化規(guī)律[J];防護林科技;2014年02期
5 張海軍;;河南省火災影響因素的空間分析[J];地理科學進展;2014年07期
6 鄭興明;丁艷玲;趙凱;姜濤;李曉峰;張世軼;李洋洋;武黎黎;孫建;任建華;張宣宣;;基于Landsat 8 OLI數(shù)據(jù)的玉米冠層含水量反演研究[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4年12期
7 于士濤;;塞罕壩機械林場森林類型與林火關系的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4年22期
8 陳凱;王燕燕;;神經(jīng)網(wǎng)絡理論在建筑電氣安全評價中的應用[J];甘肅科技;2015年02期
9 馬麗芳;李文彬;張軍國;李惠行;;幾種森林地表可燃物含水率的預測研究[J];湖南農業(yè)科學;2011年03期
10 王萌;武勝利;鄭偉;;我國近10a熱源點統(tǒng)計分析研究[J];氣象與環(huán)境科學;201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黃合來;許鵬鵬;馬明;;道路交通安全規(guī)劃理論研究前沿[A];新型城鎮(zhèn)化與交通發(fā)展——2013年中國城市交通規(guī)劃年會暨第27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文東新;林火生態(tài)管理信息系統(tǒng)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0年
2 牛樹奎;北京山區(qū)主要森林類型火行為與可燃物空間連續(xù)性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3 鄧歐;黑龍江省森林火災時空模型與火險區(qū)劃[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4 李勇;基于MODIS數(shù)據(jù)的林火蔓延模型的研建[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7年
5 佟志軍;草原火災應急管理與決策支持集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張谷豐;基于WebGis的農作物病蟲預警診斷平臺[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9年
7 王秋華;森林火災燃燒過程中的火行為研究[D];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10年
8 翟一;我國交通與經(jīng)濟增長關系研究[D];武漢大學;2013年
9 胡慶芳;基于多源信息的降水空間估計及其水文應用研究[D];清華大學;2013年
10 喬寧寧;變系數(shù)空間計量模型的估計和應用[D];廈門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白霞;;對火災綜合評價體系中4項火災指標合理性的探討[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06年05期
2 單延龍,劉乃安,胡海清,張啟昌;涼水自然保護區(qū)主要可燃物類型凋落物層的含水率[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3 楊存建;馮涼;楊洪忠;程熙;;四川省林草火險等級評價[J];地理研究;2010年06期
4 羅永忠,車克鈞,蔣志榮;祁連山林區(qū)森林可燃物含水率變化規(guī)律研究[J];甘肅農業(yè)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5 張根明;向曉驥;王殊偉;;基于BP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中部六省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研究[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6年04期
6 張海軍;戚鵬程;;基于頻率比和邏輯回歸模型的東北地區(qū)火險制圖研究[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2年05期
7 申潔梅,夏艷芳,張麥記;河南省森林火因分析及管理對策[J];河南林業(yè)科技;2005年03期
8 孫秀忠,郝家學,李建明,蔡冬梅,信志紅;東營市森林火險天氣等級預報系統(tǒng)[J];河南氣象;2002年01期
9 別定超,禹相杰,張?zhí)烊A;伏牛山南坡生態(tài)變化對降水的影響[J];河南氣象;2004年02期
10 鄒春輝,趙學斌,劉忠陽,薛龍琴,郭其樂;衛(wèi)星遙感技術在秸稈焚燒監(jiān)測業(yè)務中的應用[J];河南氣象;2005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張?zhí)熘?;長期地震活動的非穩(wěn)定泊松模型[A];中國地震學會第四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1992年
2 張靜;趙秀平;;支付破產時刻赤字的復合泊松模型中最優(yōu)分紅問題[A];第二十九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瀟博;帶借貸的復合泊松模型的最優(yōu)分紅策略[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94788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947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