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r鐵素體/馬氏體耐熱鋼的組織演化和強度退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12-09 15:52
利用掃描電鏡、透射電鏡、X射線衍射和蠕變試驗等方法研究了9Cr鐵素體/馬氏體耐熱鋼在650℃長期時效過程中的顯微組織演化以及在650℃和700℃蠕變過程中的強度退化。結(jié)果表明: 經(jīng)1100℃×1h正火和700℃×1h+750℃×1h兩階段回火處理后,試驗研究的9Cr鐵素體/馬氏體耐熱鋼的顯微組織均為板條狀回火馬氏體。含0.020wt.%C-0.005 wt.%N的9Cr鋼中在原奧氏體晶界、馬氏體板條界和基體上分別分布著0.2μm左右的M23C6型碳化物和納米尺寸的MX型碳氮化物;隨著碳含量的降低和氮含量的增加,納米尺寸析出相的數(shù)量增多。在超低碳的9Cr鐵素體/馬氏體耐熱鋼中析出相主要為兩種納米尺寸的MX型碳氮化物。 試驗合金在650℃/250MPa和700℃/1 40MPa條件下出現(xiàn)負蠕變現(xiàn)象,而且含有MX型納米析出相越多的鋼,負蠕變越明顯,原因可能與在650℃蠕變過程中Fe2W型Laves相的析出有關(guān)。沿原奧氏體晶界和馬氏體板條界析出Laves相使材料比容減小而引起體積收縮,同時由于MX型納米析出相的強化作用致使合金因...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引言
1.2 超超臨界機組概述
1.2.1 國外超超臨界機組發(fā)展概況
1.2.2 國內(nèi)超超臨界機組發(fā)展概況
1.3 超超臨界機組用新型耐熱鋼簡介
1.4 耐熱鋼基本性能要求
1.5 鐵素體系耐熱鋼的研究現(xiàn)狀
1.5.1 鐵素體系耐熱鋼研究概況
1.5.2 9-12%Cr鐵素體/馬氏體耐熱鋼
1.6 鐵素體/馬氏體耐熱鋼的發(fā)展方向和存在的問題
1.7 本文的研究內(nèi)容和創(chuàng)新之處
1.7.1 本文的研究內(nèi)容
1.7.2 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
第二章 實驗材料和研究方法
2.1 實驗材料
2.2 實驗內(nèi)容
2.2.1 試樣制備
2.2.2 組織觀察
2.2.3 性能測試
第三章 碳和氮的含量對9Cr鐵素體/馬氏體耐熱鋼組織和性能的影響
3.1 正火和回火處理后試驗鋼的顯微組織分析
3.2 650℃長期時效處理過程中顯微組織的演化分析
3.3 試驗鋼的力學性能分析
3.4 小結(jié)
第四章 650℃長期時效過程中Z相的析出行為
4.1 超低碳9Cr鐵素體/馬氏體耐熱鋼的顯微組織
4.2 超低碳9Cr鐵素體/馬氏體耐熱鋼的力學性能
4.3 650℃長期時效過程中試驗鋼的顯微組織演化
4.5 小結(jié)
結(jié)論
致謝
參考文獻
在學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3871764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引言
1.2 超超臨界機組概述
1.2.1 國外超超臨界機組發(fā)展概況
1.2.2 國內(nèi)超超臨界機組發(fā)展概況
1.3 超超臨界機組用新型耐熱鋼簡介
1.4 耐熱鋼基本性能要求
1.5 鐵素體系耐熱鋼的研究現(xiàn)狀
1.5.1 鐵素體系耐熱鋼研究概況
1.5.2 9-12%Cr鐵素體/馬氏體耐熱鋼
1.6 鐵素體/馬氏體耐熱鋼的發(fā)展方向和存在的問題
1.7 本文的研究內(nèi)容和創(chuàng)新之處
1.7.1 本文的研究內(nèi)容
1.7.2 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
第二章 實驗材料和研究方法
2.1 實驗材料
2.2 實驗內(nèi)容
2.2.1 試樣制備
2.2.2 組織觀察
2.2.3 性能測試
第三章 碳和氮的含量對9Cr鐵素體/馬氏體耐熱鋼組織和性能的影響
3.1 正火和回火處理后試驗鋼的顯微組織分析
3.2 650℃長期時效處理過程中顯微組織的演化分析
3.3 試驗鋼的力學性能分析
3.4 小結(jié)
第四章 650℃長期時效過程中Z相的析出行為
4.1 超低碳9Cr鐵素體/馬氏體耐熱鋼的顯微組織
4.2 超低碳9Cr鐵素體/馬氏體耐熱鋼的力學性能
4.3 650℃長期時效過程中試驗鋼的顯微組織演化
4.5 小結(jié)
結(jié)論
致謝
參考文獻
在學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387176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xiegongchenglunwen/387176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