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硬度車輪表面淬火工藝研究
本文關鍵詞:高硬度車輪表面淬火工藝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科學技術的進步加快了進入工業(yè)4.0時代,而我國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差,在起重機車輪設計、研發(fā)方面上還有很多欠缺。今年亞投行的成立,無疑又是給起重機制造業(yè)提出一個艱巨的挑戰(zhàn)。車輪在服役過程中既要滿足通常的力學性能,又要滿足耐磨性、耐腐蝕性、低溫韌性、導熱性等一系列的性能要求。感應淬火一種新型的表面熱處理方式,通過感應線圈僅對工件表層加熱,相比于傳統(tǒng)加熱方式,具有加熱速度快、生產效率高、節(jié)約能源、無污染等優(yōu)點,感應淬火在表面熱處理領域將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是感應淬火的加熱機理比較復雜,國內相關方面的研究迄今還不成熟。本文對42CrMo、65Mn、CL60三種車輪鋼材料進行端淬試驗,分別測得在水和有機溶液(8%UCON溶液)兩種淬火介質下的硬度分布曲線,通過其硬度大小及分布測定其淬硬層深度。比較兩種冷卻介質的冷卻性能以及三種鋼在相同冷卻介質下淬火后的硬度分布。本課題的主要工作內容是檢測65Mn、42CrMo車輪在不同感應淬火工藝處理后的硬度分布、顯微組織分布以及相應位置處的力學性能。分析同種材料不同工藝下對其的組織性能的影響,通過檢測硬度分布、淬硬層深度和金相組織分析的手段對淬火后結果進行分析;分別比較同種淬火工藝對輪緣、R角、踏面各個主要部分的影響;分析其淬火裂紋形成原因,綜合考慮淬火工藝的選擇。
【關鍵詞】:感應淬火 起重機車輪 淬硬層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G156.3;TH21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緒論9-19
- 1.1 前言9-10
- 1.2 感應加熱技術10-14
- 1.2.1 表面熱處理技術10
- 1.2.2 感應加熱技術的發(fā)展10-11
- 1.2.3 感應加熱電源的選擇11-12
- 1.2.4 感應器的設計要求12
- 1.2.5 淬火介質的選擇12-14
- 1.3 感應熱處理技術的特點14-15
- 1.3.1 感應加熱的節(jié)能性特點14
- 1.3.2 感應加熱速度快、生產效率高14
- 1.3.3 感應熱處理生產自動化14-15
- 1.3.4 感應加熱勞動環(huán)境良好15
- 1.3.5 感應熱處理強化效果15
- 1.4 感應加熱技術應用以及存在的不足15-16
- 1.4.1 感應熱處理的應用15-16
- 1.4.2 感應熱處理技術在中發(fā)展存在的不足16
- 1.5 車輪失效的主要形式16-17
-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17-19
- 第二章 試驗材料、方案及分析方法19-29
- 2.1 試驗材料19-24
- 2.1.1 硬度梯度和淬硬層拉伸、沖擊試樣20-24
- 2.1.2 端淬試驗材料與試樣24
- 2.2 試驗方案24-26
- 2.2.1 末端淬火24-25
- 2.2.2 感應淬火后車輪切片檢測25-26
- 2.3 組織觀察26
- 2.4 性能檢測26-28
- 2.4.1 硬度試驗27-28
- 2.4.2 拉伸試驗28
- 2.4.3 沖擊試驗28
- 本章小結28-29
- 第三章 端淬試驗結果分析29-38
- 3.1 鋼的淬透性和淬硬性29
- 3.2 合金元素淬火后硬度值的影響29-30
- 3.3 硬度分布30-32
- 3.4 顯微組織32-37
- 本章小結37-38
- 第四章 感應淬火工藝對鋼組織性能的影響38-69
- 4.1 感應淬火工藝對 42Cr Mo鋼組織性能的影響38-49
- 4.1.1 感應淬火工藝對車輪輪緣的影響38-41
- 4.1.2 感應淬火工藝對車輪R角的影響41-43
- 4.1.3 感應淬火工藝對車輪踏面的影響43-47
- 4.1.4 感應淬火工藝對裂紋的影響47-49
- 4.2 感應淬火工藝對 65Mn鋼組織性能的影響49-62
- 4.2.1 感應淬火工藝對車輪輪緣的影響49-53
- 4.2.2 感應淬火工藝對車輪R角的影響53-54
- 4.2.3 感應淬火工藝對車輪踏面的影響54-61
- 4.2.4 感應淬火工藝對裂紋的影響61-62
- 4.3 機械性能檢測—淬硬層拉伸、沖擊性能62-67
- 本章小結67-69
- 結論69-70
- 參考文獻70-72
- 致謝72-7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沈慶通;齒輪感應淬火進展[J];機械工人;2004年11期
2 沈慶通;齒輪雙頻感應淬火[J];機械工人;2005年11期
3 葛圣東;;今禹8-20淬火劑在瓦楞輥感應淬火中的應用[J];機械工人;2006年09期
4 閆愛輝;;2006(太原)全國齒輪感應淬火技術研討會召開[J];機械工人;2006年11期
5 李華翔;;專家把脈:感應淬火技術在齒輪強化方面的應用[J];機械工人;2006年11期
6 張士祥;;如何消除感應淬火軟帶[J];機械工人(熱加工);2007年07期
7 沈慶通;張宗杰;黃志;;感應淬火技術的近期發(fā)展[J];熱處理;2012年01期
8 王志明;;齒輪同時雙頻感應淬火新技術[J];機械傳動;2012年11期
9 李軍迎;陳學富;楊釗;劉洋洋;;45鋼曲軸的感應淬火工藝[J];金屬熱處理;2013年04期
10 謝學興;;感應淬火案例分析[J];金屬加工(熱加工);2013年S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汽車零部件感應淬火質量檢測及控制[A];第十三屆全國汽車檢測技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許雪峰;趙敏;吳金富;;45鋼工件感應淬火溫度場有限元模擬分析[A];第三屆中國熱處理活動周暨第六次全國熱處理生產技術改造會議論文專輯[C];2005年
3 游敏;余海洲;孔凡榮;李明波;;感應淬火板件上硬度分布研究[A];湖北省第十屆熱處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鄭小玲;楊春梅;張明松;戴晟;;板件感應淬火的電磁-熱耦合模擬分析[A];湖北省第十屆熱處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葛運旺;羅尚民;張宗杰;王盛軍;宋曉勇;;變壓器移動式通用感應淬火機床[A];第三屆中國熱處理活動周暨第六次全國熱處理生產技術改造會議論文專輯[C];2005年
6 汪宏斌;吳曉春;閔永安;;大型覆蓋件模具材料及模具表面感應淬火研究[A];第十五屆華東地區(qū)熱處理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熱處理年會三十周年紀念活動論文摘要集[C];2006年
7 石仕梁;任業(yè)訓;;用試驗設計(DOE)方法優(yōu)化曲軸感應淬火工藝[A];2010年重慶市機械工程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石仕梁;任業(yè)訓;;用試驗設計(DOE)方法優(yōu)化曲軸感應淬火工藝[A];2010全國機械裝備先進制造技術(廣州)高峰論壇論文匯編[C];2010年
9 史遵憲;;灰鑄鐵機床導軌中頻感應淬火[A];2008年全國機電企業(yè)工藝年會《新興鑄管杯》工藝論壇征文論文集[C];2008年
10 李建勛;;花鍵軸頭熱處理工藝改進對傳動軸性能的影響[A];自主創(chuàng)新、學術交流——第十屆河南省汽車工程科學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通訊員 楊思超 記者 胡宇芬;湘潭工人技術發(fā)明 獲國際銅獎[N];湖南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繼山;曲軸電磁感應淬火強化影響數值模擬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王浩;高硬度車輪表面淬火工藝研究[D];大連交通大學;2015年
2 吳迪;感應淬火數值模擬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3 李忠華;凸輪共軛感應淬火機構設計及感應加熱數值模擬[D];重慶大學;2012年
4 高愷;曲面模具點式感應淬火的數值模擬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4年
5 王媛;等速驅動軸中間軸的感應淬火數值模擬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6 龔玉霞;曲軸電磁感應淬火殘余應力模擬及其對圓角應力影響的研究[D];中北大學;2012年
7 張顯亮;石油鉆井絞車剎車輪的中頻感應淬火仿真與實驗研究[D];揚州大學;2012年
8 徐洪波;重卡曲軸熱處理工藝性能分析[D];山東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高硬度車輪表面淬火工藝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226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xiegongchenglunwen/322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