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齒差五環(huán)減速器的研究
【圖文】:
解析法進行有效的力學分析,本章根據(jù)內齒環(huán)板和輸入軸的實際受力情況,按不同的曲柄轉角分別對內齒環(huán)板和輸入軸進行有限元分析計算,分析了內齒環(huán)板和輸入軸的強度和振動情況,驗證其是否能完全滿足工作要求。1.2 三環(huán)傳動1.2.1 基本原理三環(huán)減速器是利用三環(huán)傳動[33]原理,在普通減速器技術的基礎上,為適應現(xiàn)代機械設備對傳動機構的要求而開發(fā)的一種新型傳動裝置。三環(huán)減速器的基本結構如圖 1.1 所示。三環(huán)減速器由一根低速輸出軸 1、兩根高速偏心輸入軸 2、三片內齒環(huán)板 3 構成。電機帶動輸入軸轉動,偏心輸入軸使內齒環(huán)板按相位作曲線平動,內齒環(huán)板與外齒輪相嚙合,使聯(lián)接在外齒輪上的輸出軸實現(xiàn)減速運動。其三個偏心軸頸互為 120°,由于雙曲柄機構死點位置的存在,在只有一個驅動轉臂的條件下,對稱型和偏置型三環(huán)傳動要求環(huán)板至少三塊。本文的少齒差五環(huán)減速器采用三相五環(huán)的傳動方案不僅克服了死點,而且齒輪傳動部分的慣性力和慣性力矩完全平衡。
圖 1.2 少齒差五環(huán)減速器的內齒行星輪傳動中的速度逆時針轉向為正,,則外齒輪作以 O 為圓心的轉動vp2=r2'ω 作平動,有vp1=-a'ω11 2 2 2 2 1 2 1 2 1 2 r r r z ia r r r r z z ωω′ ′= = = = = = ′ ′ ′ 2'、r2—外齒輪角速度、齒數(shù)、節(jié)圓半徑、分度圓半徑;r1'、r1—內齒環(huán)板角速度、齒數(shù)、節(jié)圓半徑、分度圓半徑行星輪與外齒輪之間的中心距;星輪與外齒輪的齒數(shù)差。)可知,少齒差五環(huán)減速器的輸入軸與輸出軸的轉動方向相
【學位授予單位】:大慶石油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TH132.4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紅剛;李富生;陶學軍;;風力機變槳力矩建模分析與估計[J];機電工程技術;2011年07期
2 許大釗;;三維建模軟件在活塞壓縮機平衡計算中的應用[J];壓縮機技術;2011年03期
3 馬庭亮;;螺旋技術在飛行特技中的運用探討[J];技術與市場;2011年07期
4 陳輝殿;;淺析單螺桿擠出機用螺桿的徑向撓曲與磨損的原因[J];中國制造業(yè)信息化;2011年15期
5 李鑫;王志剛;萬榮華;彭博;雷云龍;;基于虛擬樣機技術的魚雷周轉斜盤發(fā)動機動力學分析[J];魚雷技術;2011年04期
6 鄧宙;;車身薄壁梁結構輕量化設計的理論分析[J];科技資訊;2011年24期
7 沈惠平;張會芳;丁少華;馬正華;楊廷力;;機構擺動力矩完全平衡的有限位置法[J];機械科學與技術;2011年06期
8 崔亨然;郭大淳;;韓國老年人肋骨的形態(tài)學特性(英文)[J];汽車安全與節(jié)能學報;2011年02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汪國勝;;一種新型航空動力的機構設計研究[A];第二屆民用飛機制造技術及裝備高層論壇資料匯編(論文集)[C];2010年
2 魏書濤;劉宇;;短跑運動控制的生物力學分析[A];第十四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10年
3 汪學捚;王國民;;新型滑閥真空泵系列的研發(fā)[A];第八屆全國工業(yè)爐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丁鉞宗;;鏈正反轉動機構張緊裝置的探索[A];上海市煙草專賣局2007年度獲獎論文集(工程技術類)[C];2007年
5 應文健;田福慶;侯健;;基于FNN思想的艦炮振動衰減研究[A];第八屆全國振動理論及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摘要[C];2003年
6 遲曉珠;金鴻章;王勁松;;壓阻式復合慣性加速度傳感器的研究[A];首屆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7 朱宜生;;減少電子設備隔振系統(tǒng)耦合振動的方法[A];中國電子學會可靠性分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選[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林鴻志;新款夏利加長車在京亮相[N];中國信息報;2000年
2 林鴻志;夏利加長車投放北京市場[N];中國機電日報;2000年
3 林鴻志 湯永平;經濟型車要拉百姓上快車道[N];中國物資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瑞康;變質心控制與預測制導在飛行器再入機動中的應用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魏書濤;短跑過程中下肢動作控制和股后肌群損傷機制的生物力學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發(fā)成;少齒差五環(huán)減速器的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9年
2 王清亮;熱連軋卷取機的動力學行為研究及數(shù)值仿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1年
3 王璐璐;基于模糊自適應PID控制器的開卷張力控制系統(tǒng)研究[D];東北大學;2008年
4 劉蒙;五缸柴油機平衡性及整機振動性能仿真分析[D];吉林大學;2012年
5 鄧雷;面向固晶機應用的固晶臂傳動機構優(yōu)化設計[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6 張猛;空間機器人動力學建模與魯棒控制[D];沈陽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7 楊洪福;基于自動代碼生成的EPS電機電流跟隨控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8 戴杜;新型少齒差行星齒輪減速機的模糊可靠性優(yōu)化研究[D];廣西大學;2002年
9 鄭英彬;叉指式微加速度計的耦合場分析[D];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2年
10 王東;數(shù)值流形方法及接觸參數(shù)的進一步探討[D];西安科技學院;2002年
本文編號:261401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xiegongchenglunwen/2614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