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內蒙古邊塞詩研究
本文關鍵詞:清代內蒙古邊塞詩研究
【摘要】:內蒙古地區(qū)有著輝煌的文明與久遠的歷史。在這塊富有詩意的土地上,農耕文化、游牧文化、大漠文化等多種文化交融匯集。清代內蒙古地區(qū)作為北方的屏障,受到清政府的重視,清廷在此實施了許多有利于地區(qū)發(fā)展的政策,使內蒙古這塊邊疆之地政治經濟文化得以發(fā)展、傳承。清代內蒙古邊塞詩作者上至天子官僚,下至流人百姓,他們用樸實尚真的情感來歌唱這充滿神秘的邊疆大地。詩歌以不同的風格敘述內蒙古的山水民俗。題材內容多樣,或贊美邊地風土,抒發(fā)邊疆的遼闊豪邁,或借邊地的偏遠感慨個人際遇,寄托思鄉(xiāng)念親之情,或歌頌對外抗爭,抒發(fā)一腔愛國熱情。也正因如此,內蒙古邊塞詩中,往往同一詩人之詩作有多種風格,而且在詩歌形式上,這些邊塞詩可謂不拘一格,呈現出形式多樣的特色。對內蒙古詩歌的研究,目前尚處于萌芽階段,本文立足清代內蒙古邊塞詩歌,結合地方史志,力求對清代內蒙古邊塞詩詩歌做整體的研究與梳理。第一章梳理內蒙古歷史地理概況及行政區(qū)域沿革,分清代之前和清代兩部分研究內蒙古歷史地理沿革。第二章以詩歌中描述的內蒙古風光為主要內容,從詩歌中領略清代內蒙古地區(qū)的風光山水。第三章主要從民俗出發(fā),立足內蒙古獨特的人文歷史,將詩歌與民俗相結合,從而體會詩歌中散發(fā)的獨特邊疆風情。第四章主要從詩歌中體現的邊疆政策為主要描述對象,試圖探討清代內蒙古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的發(fā)展狀態(tài)。第五章主要研究詩歌藝術方面,分析詩歌藝術表現性和詩歌藝術風格,旨在闡釋由地域而產生的文化藝術張力。
【關鍵詞】:清代 內蒙古 邊塞詩 藝術審美
【學位授予單位】:內蒙古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I207.22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2
- 一、內蒙古歷史地理概況及行政區(qū)域沿革12-15
- (一) 清前內蒙古歷史地理概況及行政區(qū)域沿革12-14
- (二) 清代內蒙古歷史地理概況及行政區(qū)域沿革14-15
- 二、清代內蒙古地理風光15-26
- (一) 奇特的山川地貌15-17
- (二) 一望無際的草原風光17-18
- (三) 浩瀚淼茫的沙漠之景18-20
- (四) 震撼人心的河流之狀20-21
- (五) 美麗的城鎮(zhèn)風光21-26
- 三、清代內蒙古邊塞詩呈現的獨特地域風情26-34
- (一) 以肉食、奶制品為主的飲食風俗26-28
- (二) 以蒙古包為主的居住方式28-29
- (三) 以畜力為主的交通運輸29-30
- (四) 以賽馬、詐馬為主的體育活動30-32
- (五) 以胡笳、火不思為主的民族樂器32-34
- 四、清代內蒙古邊塞詩反映的邊疆政策34-41
- (一) 清代內蒙古地區(qū)貿易集鎮(zhèn)的發(fā)展34-36
- (二) 五路驛站的設置36-39
- (三) 農牧業(yè)的發(fā)展39-41
- 五、清代內蒙古邊塞詩的藝術性41-54
- (一) 內蒙古邊塞詩獨特藝術表現性41-48
- (二) 內蒙古邊塞詩獨特藝術風格48-54
- 結語54-55
- 參考文獻55-57
- 致謝5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再陽;;盛唐邊塞詩人的心態(tài)與邊塞詩的創(chuàng)作[J];中文自學指導;2001年02期
2 劉暢;壯士懷遠略 志存解世紛——由李白邊塞詩看其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變化[J];南都學壇;2001年02期
3 敬曉慶;清代邊塞詩的時代特征及其個案論析[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4 趙曉紅;邊塞詩詞淺論[J];蒙自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2期
5 陳健;試論中唐邊塞詩在唐宋邊塞詩風演變中的意義[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6 王永宏,魏永生;李益邊塞詩的主流情緒[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年02期
7 張曉明;;20世紀邊塞詩研究述評[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8 劉中頊;重新認識新邊塞詩的意義[J];理論與創(chuàng)作;2005年01期
9 佘正松;;邊塞詩研究中若干問題芻議[J];文學遺產;2006年04期
10 羅海燕;;元代邊塞詩略論[J];張家口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侯和林 特約通訊員 楊安定;5000余首新創(chuàng)邊塞詩提振精氣神[N];解放軍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佘正松;中國邊塞詩史論(先秦至隋唐)[D];四川大學;2005年
2 郭小轉;多元文化背景中元代邊塞詩的發(fā)展[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3 閻福玲;漢唐邊塞詩主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4 彭飛;隋唐東北邊塞詩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盧紅軍;唐宋邊塞詩詞的比較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2 張秋格;新邊塞詩研究[D];新疆大學;2011年
3 關永利;唐前邊塞詩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4 黃小妹;中唐邊塞詩簡論[D];安徽大學;2005年
5 鄒曉霞;南北朝邊塞詩的審美形成論[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6 于海峰;南北朝邊塞詩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7 毛詠雪;李白邊塞詩論析[D];內蒙古大學;2007年
8 李曉凱;清代內蒙古邊塞詩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6年
9 柴歡;新疆“新邊塞詩”研究(1978-1989)[D];寧夏大學;2016年
10 賈雪彥;魏晉南北朝邊塞詩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87959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879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