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論近代中國問題
發(fā)布時間:2020-09-01 11:44
馬克思論近代中國問題是馬克思東方社會理論和世界歷史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發(fā)展及其研究的興起也需要馬克思話語發(fā)出響亮的聲音。中國,是馬克思在理論研究以及革命實踐過程中長期關注的國家。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在創(chuàng)立唯物史觀以及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時,就對近代中國的發(fā)展趨勢和最新變化十分重視。19世紀50年代,國際格局的變化及其中國由盛轉(zhuǎn)衰的劇變,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深重苦難引起了馬克思高度關注,給馬克思論近代中國提供了素材。馬克思在研究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的運行特點、探求資本主義發(fā)展規(guī)律的同時也時刻關注著近代中國,從政治、經(jīng)濟、外交等方面對近代中國做出了詳細的論述。依據(jù)歷史與邏輯相結(jié)合的方法,從帝國主義的入侵、中國革命的爆發(fā)以及西方報刊的誤導三方面探討了馬克思論近代中國的歷史背景,從西方思想家對馬克思的影響以及馬克思自身的理論支撐探討了馬克思論近代中國的理論背景;基于歷史和理論背景,探討了馬克思論述西方列強的入侵給近代中國帶來的雙重效應,探討了落后的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專制的政治制度以及閉關鎖國的對外政策是近代中國逐步衰落的原因,贊揚了近代中國人民奮起反抗的正義戰(zhàn)爭;基于歷史與價值的視角,歸納了馬克思是站在人民主體和世界歷史的立場來論述近代中國;基于理論與實際相結(jié)合的視角,研究了馬克思論近代中國問題對馬克思理論本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意義,探討了馬克思論近代中國問題對我國當今的意識形態(tài)、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以及東西方交往的現(xiàn)實意義。馬克思對近代中國的論述離我們已經(jīng)非常久遠,但是現(xiàn)在研究馬克思當時的論述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習近平主席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時指出,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馬克思撰寫了十幾篇關于中國的通訊,向世界揭露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真相,為中國人民伸張正義。馬克思高度肯定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進步的貢獻,科學預見了“中國社會主義”的出現(xiàn),甚至為他們心中的新中國取了靚麗的名字——“中華共和國”。馬克思站在被壓迫民族的立場上,把中國置于近代國際關系的大背景下進行考評,以高瞻遠矚的目光和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并依據(jù)世界歷史理論,對近代中國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論述。馬克思論近代中國問題,對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有利于解決當今存在的意識狹隘性的問題,有利于我們加快轉(zhuǎn)變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主動適應經(jīng)濟新常態(tài);有利于我們在東西方的文明互鑒中促進共同發(fā)展。
【學位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A81
本文編號:2809687
【學位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A8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步偉;;列寧的“中國觀”及方法論啟示[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5年05期
2 徐芹;;馬克思主義史上探討東西方相互作用的首篇文獻——研讀《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J];理論探討;2015年03期
3 韋建樺;;馬克思和恩格斯怎樣看待中國——答青年朋友問[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15年01期
4 蔣躍波;;馬克思恩格斯對近代中國的關注與啟示[J];青海社會科學;2014年02期
5 李穎;;再論馬克思關于太平天國的評價問題[J];廣西社會科學;2013年09期
6 徐芹;;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的正義性及其現(xiàn)實啟示[J];中共四川省委省級機關黨校學報;2013年05期
7 路克利;;理論領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初嘗試——試析馬克思恩格斯對中國的研究[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3年08期
8 王四達;曾亞雄;;略論馬克思中國觀的理論淵源與流變[J];科學社會主義;2011年06期
9 胡義清;;現(xiàn)代性視野下的馬克思中國觀——兼論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指導思想的重要原因[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10 陸翠玲;;論馬克思的中國文化觀[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本文編號:280968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0968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