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改革開放后《人民日報》兩會報道看中國新聞媒體政治傳播的發(fā)展歷程
發(fā)布時間:2020-05-23 06:49
【摘要】:隨著傳播學科在理論上的發(fā)展和實踐中的豐富,有關政治傳播學的研究已然進入國內傳播學者的視野。大眾傳播作為政治傳播的主要類型,在政治信息系統對內輸入和對外輸出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從新聞媒體報道的角度出發(fā),考察政治傳播現象,著重結合傳播學研究的五大領域中的內容分析、控制研究和受眾研究,對改革開放后政治傳播活動進行主要的探討,并對媒介研究和效果研究給予一定的涉及。 我國新聞事業(yè)的“喉舌論”和“事業(yè)屬性”,決定了大眾傳媒業(yè)不僅具有獨立經營的市場主體屬性,更是黨和國家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運行機制中的一個機構。黨報在大眾傳播業(yè)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并在全社會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度嗣袢請蟆纷鳛辄h報的龍頭尤其如此。黨政機關的政策文件、國家的法令法規(guī)、領導人的發(fā)言講話對它有著實質的約束力,這些控制又或多或少、或隱或顯的體現在大眾傳播媒介的政治報道中。 兩會報道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在傳播我國政治、經濟、文化、法制、社會建設和發(fā)展各方面信息與趨勢方面舉足輕重。長期以來,《人民日報》連續(xù)關注兩會,形成了穩(wěn)定規(guī)范的報道模式。本文從改革開放后《人民日報》歷屆兩會報道的總體中抽取了九次會議,共3536個樣本,分別從數量、篇幅、體裁、信源、報道對象、報道內容、議題、圖片等14個統計類別上分析新聞文本在各個時期的基本特征。對《人民日報》兩會報道進行系統的內容分析是本文理論框架的一個重要支撐。 在內容分析的基礎上,本文注重定量與定性方法的結合。經過《人民日報》圖文數據庫的數據分析、文本分析和版面分析,借助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政治環(huán)境,展示《人民日報》兩會報道的內容與形式,揭示其在議程設置方面的作用。 本文著力回答的問題是:《人民日報》為什么如此報道兩會?在中國現行體制下,國家、政府和執(zhí)政黨對傳媒的政治控制主要體現在與媒體活動相關的國家法律法令、黨政方針政策、公共政策和制度變遷上。受眾反饋和監(jiān)督對市場經濟時期的傳媒業(yè)也具有重要控制力量。肩負著宣傳、社會公益和市場經營目標三大責任的中國傳媒,在夾縫中發(fā)揮著自身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在回答上述問題的基礎上,本文視《人民日報》兩會報道為國內政治傳播活動的典型案例,歸納政治傳播在改革開放伊始期、信息概念傳入期、政治控制加強期、市場經濟時期和新世紀后各階段的傳播特點,探討改革開放后我國新聞媒體政治傳播的發(fā)展軌跡。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206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206
【引證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
本文編號:267729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677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