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B股市場的問題、原因與未來走向研究
本文關鍵詞:我國B股市場的問題、原因與未來走向研究
【摘要】:1992年B股市場的建立是國內外經(jīng)濟情況共同作用的結果。從國外背景來看,隨著經(jīng)濟一體化與金融全球化進程的推進,國際資本在各國間的流動呈現(xiàn)出速度快、規(guī)模大、形勢多樣化的特點,此時,我國資本市場急需一個對外開放的窗口來吸引這些國際資本進入國內。從國內背景來看,B股市場的建立順應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潮流。隨著國內改革力度的逐步深入和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我國所需的外資規(guī)模也在不斷擴大。面對我國外匯儲備不足和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的狀況,為給國內企業(yè)籌集外資,同時也為國際資本流入我國開辟一條通道,B股市場就自然而然的誕生了。B股市場在建立之初,作為國內資本市場的一股新生力量,不僅解決了我國外匯短缺的問題,也為國內經(jīng)濟建設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除此之外,它還為國內企業(yè)和國內證券市場走上國際舞臺提供了一條新的路徑,從而逐漸縮小了我國資本市場與世界資本市場之間的差距。但是,由于成立之初對B股市場定位和制度設計的缺陷,它在后期的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偏離了原來為其設定的軌道,再加上國內資本市場對開放程度的日益加深,B股市場的基本功能已經(jīng)喪失殆盡,它已經(jīng)沒有存在的意義了。面對B股市場籌資功能喪失,價格發(fā)現(xiàn)功能缺失,資本配置功能較弱的困境,尋找造成這種結果的根源并為B股市場謀求一條生存之路才是目前的著眼點。本文通過回顧B股市場建立的背景和歷史貢獻,重點從證券市場基本功能方面分析了B股市場所面臨的問題,并層層解析造成這種結果的深層次原因。經(jīng)探索發(fā)現(xiàn),當初制度設計缺陷使B股自身發(fā)展存在局限性,非理性投資者的存在加劇了B股市場的衰落,后期隨著境外融資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雙Q”制度的引入,外商直接投資政策的實施,滬港通的開通和外幣投資渠道的多樣化,B股市場的生存空間逐漸被擠占。為解決B股市場的這種困境,文中全面探討了B股市場改革的五種方案,通過分析各方案的優(yōu)劣之處得出將B股轉為A股是我國B股市場的未來走向。
【關鍵詞】:A股 B股 基本功能 改革
【學位授予單位】:新疆財經(jīng)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F832.51
【目錄】:
- 摘要2-3
- Abstract3-7
- 1.引言7-16
- 1.1 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義7-8
- 1.2 國內外文獻綜述8-12
- 1.2.1 國外文獻綜述8-9
- 1.2.2 國內文獻綜述9-12
- 1.3 研究內容與主要觀點12-16
- 1.3.1 研究框架12-13
- 1.3.2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13-14
- 1.3.3 可能的創(chuàng)新點與不足之處14-16
- 2.相關理論基礎16-23
- 2.1 證券市場功能理論16-17
- 2.1.1 籌資—投資功能16
- 2.1.2 資本定價功能16-17
- 2.1.3 資本配置功能17
- 2.2 市場有效性理論17-19
- 2.3 市場分割理論19-20
- 2.3.1 市場分割的基本概念和分類19
- 2.3.2 我國股票市場分割的狀況19-20
- 2.4 制度變遷理論20-23
- 3.B股市場發(fā)展概況與問題23-39
- 3.1 B股市場發(fā)展概況23-26
- 3.1.1 B股市場建立的背景23-24
- 3.1.2 B股市場的歷史作用24
- 3.1.3 B股市場的現(xiàn)狀24-26
- 3.2 B股市場存在的問題26-39
- 3.2.1 籌資功能喪失26-31
- 3.2.2 價格發(fā)現(xiàn)功能缺失31-34
- 3.2.3 資本配置功能較弱34-39
- 4.B股市場問題的深層次原因解析39-50
- 4.1 制度缺陷使B股市場的發(fā)展受限制39-41
- 4.1.1 市場定位缺陷的影響39
- 4.1.2 信息披露制度缺陷的影響39-40
- 4.1.3 發(fā)行上市制度缺陷的影響40
- 4.1.4 特殊的股權結構設計的影響40-41
- 4.1.5 交易制度缺陷的影響41
- 4.2 投資者非理性投資行為加劇了B股市場的衰落41-42
- 4.3 新開放機制使B股市場缺乏持續(xù)競爭力42-50
- 4.3.1 境外融資模式的影響42-43
- 4.3.2 QFII制度和QDII制度的影響43-45
- 4.3.3 外商直接投資政策的影響45-46
- 4.3.4 開通港股通的影響46-48
- 4.3.5 外幣投資渠道日益多樣化的影響48-50
- 5.B股市場的未來走向及建議50-64
- 5.1 對B股進行改革的必要性50-52
- 5.2 B股市場的未來走向——將B股轉為A股52-58
- 5.2.1 綜合評述B股市場的五種改革方案52-57
- 5.2.2 將B股轉為A股的可行性分析57-58
- 5.3 將B股轉為A股的具體建議58-64
- 5.3.1 將B股轉為A股的短期建議58-62
- 5.3.2 將B股轉為A股的長期建議62-64
- 參考文獻64-67
- 后記67-68
- 作者簡歷6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栻景奎;;便利市場交易,做好殘破票券兌換工作[J];中國金融;1952年12期
2 馬鐸,杜潤平,韓偉;市場交易效益與成本[J];財金貿易;1995年06期
3 尹國英;我國市場交易組織的發(fā)展[J];管理科學文摘;1999年08期
4 曲紹霞;梁文杰;;在線知識市場的運作[J];未來與發(fā)展;2001年03期
5 龍西安;中國市場交易中誠信問題的制度分析[J];金融與經(jīng)濟;2003年09期
6 ;國內小麥市場前景一片光明[J];中國糧食經(jīng)濟;2004年03期
7 黃少安;關于我國產(chǎn)權市場的幾個問題[J];中國流通經(jīng)濟;2004年09期
8 楊俊凱;信用規(guī)范與市場交易內在統(tǒng)一的分析[J];金融與經(jīng)濟;2005年03期
9 崔庚;;要到正規(guī)市場交易 二手車交易5雷區(qū)[J];廣西質量監(jiān)督導報;2006年07期
10 張緒風;;論誠信與市場交易[J];中國城市經(jīng)濟;2006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葉萬春;;關于規(guī)范期貨市場的幾個問題[A];全國市場經(jīng)濟與商業(yè)發(fā)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3年
2 畢寶德;柳青;;培育住房二級市場當前應重點解決的問題[A];課題研究報告與論文選編(1995年-2000年)[C];2000年
3 ;一季度全國二手車市場交易情況[A];中國物流與采購聯(lián)合會會員通訊總第74期—84期(2005年)[C];2005年
4 中國工商行政管理學會課題組;;中國市場秩序監(jiān)管研究[A];市場監(jiān)管理論與實踐研究——中國工商行政管理學會2001-2002年度課題研究成果集[C];2003年
5 ;推進保險業(yè)信用體系建設[A];優(yōu)化區(qū)域金融生態(tài)環(huán)境、加快廣東金融強省建設高級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2005年上半年全國二手車市場交易情況[A];中國物流與采購聯(lián)合會會員通訊總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7 ;2005年1至7月全國二手車市場交易情況[A];中國物流與采購聯(lián)合會會員通訊總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8 ;2005年1至10月全國二手車市場交易情況[A];中國物流與采購聯(lián)合會會員通訊總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9 廖士光;;中國股票市場交易者結構與市場行情關系研究[A];全球化與中國經(jīng)濟 創(chuàng)新·發(fā)展·安全——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經(jīng)濟·管理學科卷)[C];2006年
10 ;1至5月全國二手車市場交易情況[A];中國物流與采購聯(lián)合會會員通訊總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七月市場交易特色數(shù)據(jù)[N];證券日報;2004年
2 劉利民;未進入產(chǎn)權市場交易的產(chǎn)權容易滋生腐敗[N];朝陽日報;2014年
3 洪濤;商品交易市場存在10大問題[N];市場報;2005年
4 宋則;培育市場體系 警惕市場變異[N];中國改革報;2007年
5 姬新超;把握機遇 內外兼修 共贏市場[N];金融時報;2006年
6 樂嘉春;上市公司最后的機會避免被市場交易拋棄[N];上海證券報;2006年
7 洪濤;如何提高商品交易市場的核心競爭力[N];中國商報;2006年
8 宋則;市場和諧被破壞到底是誰惹的禍?[N];中國商報;2007年
9 中國社科院財貿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宋則;我國特有的市場變異現(xiàn)象剖析[N];中國改革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陳炳山;二手車市場亟待走出惡性競爭[N];新華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卞宏波;我國公益用地市場取得方式法律制度研究[D];遼寧大學;2015年
2 盧中原;中國市場發(fā)育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1989年
3 劉根榮;市場秩序理論研究——從利益博弈的角度[D];廈門大學;2004年
4 劉雁;基于美加比較的中國住房和住房金融市場交易性干預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5 楊帆;我國體制轉型時期的市場扭曲效應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楊勇;市場的政治涵義:市場社會的生成與實現(xiàn)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7 李懷勇;信息化時代市場融合范式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7年
8 李茹;政府干預市場的倫理分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肖林;市場進入管制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10 魏英輝;行為金融視角下的匯率波動特征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康翔;信用風險緩釋工具在我國商業(yè)銀行中的應用研究[D];五邑大學;2015年
2 趙智慧;量子模型下金融市場的數(shù)椐挖掘技術研究[D];鄭州大學;2015年
3 張開宇;智能電網(wǎng)環(huán)境下負荷聚合商的市場化交易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4 林瑞永;人民幣離岸市場發(fā)展問題研究[D];云南財經(jīng)大學;2015年
5 阮陳珠;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回購利率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6 孫升輝;電網(wǎng)公司參與能效市場的商業(yè)模式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5年
7 張鵬;創(chuàng)業(yè)板重要股東減持限售股的市場反應強度影響因素分析[D];南京大學;2014年
8 葉海琴;企業(yè)法人退出市場法律制度研究[D];寧波大學;2015年
9 張微;禽流感對禽畜肉市場穩(wěn)定性的影響及市場關聯(lián)性分析[D];江南大學;2015年
10 趙娜娜;境內外人民幣匯率市場互動關系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64091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zbyz/640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