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成員交換關系和團隊—成員交換關系對員工工作表現的預測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6-11 02:04
本文關鍵詞:領導—成員交換關系和團隊—成員交換關系對員工工作表現的預測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由于組織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團體,因而良好的社會關系對于個體想要在組織內部獲得成功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致力于探索工作場所中社會交換關系對員工工作表現的預測作用,檢驗了領導-成員交換關系和團隊-成員交換關系對任務績效、人際維度的組織公民行為和人際維度的反生產行為的影響,并且比較了二者對三個工作表現指標預測作用的強度。本研究共進行了前后兩次評估,收集了兩次數據。被試為華東地區(qū)多家企業(yè)內以團隊模式展開工作的員工,共計338名。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所使用的問卷信效度良好,均達到了心理測量學的標準;領導-成員交換關系能夠預測員工的任務績效和人際維度的組織公民行為;團隊-成員交換關系能夠預測員工人際維度的組織公民行為;領導-成員交換關系比團隊-成員交換關系對員工任務績效的預測力更強,而團隊-成員交換關系比領導-成員交換關系對人際維度組織公民行為的預測力更強。另一方面,本研究的結果顯示領導-成員交換關系和團隊-成員交換關系與員工人際維度的反生產行為之間無顯著相關。理論上,本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從比較的角度探索了社會交換關系的兩種結構分別對提高員工工作表現的作用,并且本研究將工作表現細分為三個層面分別討論,為將來進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此外也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中國文化背景下的相關工作表現研究;實踐上,本研究結果可以從領導管理和團隊建設的角度為提高員工日常工作表現提供一定的依據。
【關鍵詞】:領導-成員交換關系 團隊-成員交換關系 任務績效 人際維度的組織公民行為 人際維度的反生產行為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F272.92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1 引言10-13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理論和現實意義11-12
- 1.3 研究目的12-13
- 2 文獻綜述13-27
- 2.1 領導-成員交換關系和團隊-成員交換關系13-17
- 2.1.1 領導-成員交換關系13-14
- 2.1.2 團隊-成員交換關系14-16
- 2.1.3 領導-成員交換關系和團隊-成員交換關系的比較16-17
- 2.2 工作表現17-20
- 2.2.1 任務績效18
- 2.2.2 人際維度的組織公民行為18-19
- 2.2.3 人際維度的反生產行為19-20
- 2.3 領導-成員交換關系對員工工作表現的影響20-23
- 2.3.1 領導-成員交換關系與任務績效20-21
- 2.3.2 領導-成員交換關系與人際維度的組織公民行為21-22
- 2.3.3 領導-成員交換關系與人際維度的反生產行為22-23
- 2.4 團隊-成員交換關系對員工工作表現的影響23-25
- 2.4.1 團隊-成員交換關系與任務績效23-24
- 2.4.2 團隊-成員交換關系與人際維度的組織公民行為24
- 2.4.3 團隊-成員交換關系與人際維度的反生產行為24-25
- 2.5 領導-成員交換關系和團隊-成員交換關系對工作表現預測作用的比較25-27
- 3. 研究方法27-32
- 3.1 被試27-29
- 3.2 研究設計和實施程序29
- 3.3 研究工具29-31
- 3.3.1 領導-成員交換關系問卷30
- 3.3.2 團隊-成員交換關系問卷30
- 3.3.3 任務績效問卷30
- 3.3.4 人際維度的組織公民行為問卷30-31
- 3.3.5 人際維度的反生產行為問卷31
- 3.4 統計處理31-32
- 4 研究結果32-38
- 4.1 信效度分析32-33
- 4.2 領導-成員交換關系、團隊-成員交換關系和工作表現的描述性分析33-34
- 4.3 領導-成員交換關系、團隊-成員交換關系和工作表現之間的關系34
- 4.4 假設檢驗34-38
- 4.4.1 領導-成員交換關系和團隊-成員交換關系對工作表現的預測作用35-36
- 4.4.2 領導-成員交換關系和團隊-成員交換關系對任務績效預測作用的比較36
- 4.4.3 領導-成員交換關系和團隊-成員交換關系對人際維度組織公民行為預測作用的比較36-37
- 4.4.4 領導-成員交換關系和團隊-成員交換關系對人際維度反生產行為預測作用的比較37-38
- 5. 討論38-42
- 5.1 本研究結果討論38-40
- 5.1.1 領導-成員交換關系與工作表現38-39
- 5.1.2 團隊-成員交換關系與工作表現39
- 5.1.3 領導-成員交換關系和團隊-成員交換關系與工作表現的關系的比較39-40
- 5.2 研究結果的應用性40-42
- 6 結論與展望42-44
- 6.1 研究結論42
- 6.2 不足與展望42-44
- 參考文獻44-52
- 附錄-測量問卷52-55
- 問卷一:領導與成員交換關系問卷52
- 問卷二:成員與成員之間的交換關系52-53
- 問卷三:組織公民行為問卷53
- 問卷四:反生產行為問卷53-54
- 問卷五:任務績效問卷54-55
- 后記5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郭守剛,徐永平;關于馬克思生產、消費、分配、交換關系理論的一點認識[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1年05期
2 程傳興;;正確處理國家與社會之間的經濟交換關系[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3 楊凱;;雇傭關系的交換關系平衡[J];生產力研究;2011年12期
4 李振環(huán);簡論“交換關系”[J];理論探索;1996年06期
5 張莉;劉寶巍;賈瓊;Brian Earn;;基于領導成員交換關系的溝通滿意度研究[J];管理評論;2009年04期
6 諸彥含;卿濤;;員工社會交換關系感知對個體行為的作用機理——基于工作滿意度的路徑分析[J];經濟管理;2011年10期
7 邢以群;方健俊;;組織公平對工作焦慮的影響——領導—成員交換關系的調節(jié)效應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3年02期
8 曲如杰;王楨;焦琳;時勘;;領導—成員交換關系對研發(fā)人員創(chuàng)新的權變影響[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3年07期
9 黃逸\,
本文編號:44049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xmjj/440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