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與技術混合驅動集成化創(chuàng)新需求確定方法
[Abstract]:In order to make the product design meet both the market demand and the law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derive new deman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method system to determine the innovation demand under the "mixed mode of market pull and technology-driven integration". The method system includes: combining intuitionistic fuzzy set with ideal point method to get the technological feasibility degree of innovation assumption, combining ideal point method with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method to get the matching degree of innovation assumption and market demand. A new method, vector cosine method, is proposed. The idea of innovation is regarded as a vector, expressed by two parameters, length and angle. The integration organic degree of technology and market demand is obtained by projection of cosine, and then the innovation demand is determin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ethod is verified by an innovative design case of washing machine.
【作者單位】: 河北工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分類號】:F273.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檀潤華,張瑞紅;基于TRIZ的產品創(chuàng)新設計[J];河北工業(yè)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麗;陽明慶;楊勤;;基于人機知識的產品創(chuàng)新設計研究[J];工程圖學學報;2007年02期
2 劉曉平;唐益明;秦晉;;基于TRIZ的計算機輔助創(chuàng)新原型系統(tǒng)的研究與實現(xiàn)[J];工程圖學學報;2007年06期
3 陳硯;單泉;曹亞麗;何成金;;家電創(chuàng)新設計系統(tǒng)的研究[J];機電產品開發(fā)與創(chuàng)新;2009年05期
4 趙秀;;基于TRIZ理論的計算機輔助創(chuàng)新設計方法探討[J];計算機與數(shù)字工程;2007年12期
5 梁慶華;鄒慧君;莫錦秋;;變形搭接網絡技術用于機械運動方案的創(chuàng)新設計[J];機械設計與研究;2010年04期
6 劉寶銘;孫建廣;檀潤華;;TRIZ理論在破壞性創(chuàng)新中的應用[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21期
7 李志廣;檀潤華;;基于TRIZ理論提高液晶顯示技術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J];河北工業(yè)大學學報;2015年03期
8 毛景魁;張文豪;蔣學杰;;基于TRIZ的產品TDM系統(tǒng)設計[J];新鄉(xiāng)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2期
9 黃文培;肖艷;邱建川;;基于TRIZ沖突解決原理的多Agent人機協(xié)調設計系統(tǒng)[J];微計算機應用;2007年12期
10 孫峰華;王亮申;顧九春;;TRIZ研究的歷史現(xiàn)狀及前瞻[J];魯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唐益明;劉曉平;;一種基于TRIZ的計算機輔助創(chuàng)新原型系統(tǒng)[A];計算機技術與應用進展——全國第17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CACIS)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6年
2 馮潤;王四海;曲欣;王涌;;地源熱泵和燃氣鍋爐聯(lián)合能源系統(tǒng)的經濟性分析[A];2008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論文集(3)[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白仲航;模糊前端驅動的機械產品創(chuàng)新設想產生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1年
2 馬力輝;面向多沖突問題的TRIZ關鍵技術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7年
3 霍軍周;人機結合協(xié)同進化設計方法及其應用[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芳玉;基于QFD-AD集成模型的模塊化設計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2 鄧波;智能森林滅火航彈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3 劉秋平;基于TRIZ理論的除雪裝置開發(fā)設計與優(yōu)化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4 占向輝;面向創(chuàng)新設計的科學效應庫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5 廖枝平;基于QFD、TRIZ的產品創(chuàng)新設計系統(tǒng)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06年
6 劉鎮(zhèn)滔;面向中小企業(yè)的專利知識服務及其平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7 耿翔宇;基于網絡的應用標準解創(chuàng)新的自動實現(xiàn)[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7年
8 李青;基于TRIZ理論和仿生原理的犁技術進化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9 庫瓊;基于免疫計算的產品耦合功能規(guī)劃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10 唐益明;面向創(chuàng)新推理的功能樹無損簡化與求解方法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苑彩云,檀潤華,曹東興,段國林;質量功能配置下的快速夾緊裝置概念設計[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tǒng)-CIMS;2002年03期
2 江屏,檀潤華,張瑞紅,盧順杰;公理設計下的閘閥結構分析[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tǒng)-CIMS;2003年03期
3 馮培恩,陳泳,張帥,潘雙夏;基于產品基因的概念設計[J];機械工程學報;2002年10期
4 王玉新;機械系統(tǒng)概念設計自動化方法[J];機械工程學報;2002年10期
5 檀潤華,苑彩云,張瑞紅,曹東興;基于技術進化的產品設計過程研究[J];機械工程學報;2002年12期
6 關立文,黃洪鐘,汪勁松,陳小安,王知行;機械產品概念設計的協(xié)同設計研究[J];中國機械工程;2002年21期
7 檀潤華,馬建紅,張換高,張瑞紅;技術進化驅動的產品概念設計宏觀過程模型[J];中國機械工程;2003年1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單大明;創(chuàng)新需求──企業(yè)生存與發(fā)展的源泉[J];商業(yè)研究;1999年01期
2 陳昭鋒;論政府與中小企業(yè)高新技術產業(yè)化創(chuàng)新需求創(chuàng)造[J];中國科技論壇;2000年04期
3 李天鐸;安裝電氣系統(tǒng)時對創(chuàng)新需求的統(tǒng)計[J];管理科學文摘;1998年03期
4 王松林;;科技創(chuàng)新需求的影響因素與發(fā)展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年17期
5 劉華;裴超;;基于中小企業(yè)生命周期的產品創(chuàng)新需求與思路[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8年09期
6 李英;特區(qū)率先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制度“瓶頸”與制度創(chuàng)新需求[J];嶺南學刊;2001年05期
7 姚鋼;;RS提升滿足中國設計創(chuàng)新需求的服務能力[J];電子設計技術;2008年05期
8 盧晨;鐘健雄;肖燦;卞軍;;價值方法的創(chuàng)新 2012年價值管理國際會議(IVMC2012)[J];價值工程;2014年17期
9 ;[J];;年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記者 吳晉娜;重慶啟動“科技創(chuàng)新需求庫”建設[N];科技日報;2013年
2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 張新紅;如何適應信息社會的創(chuàng)新需求[N];企業(yè)家日報;2013年
3 記者 任荃;挖掘一千個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需求[N];文匯報;2009年
4 安徽財貿職業(yè)學院 胡芳;關注小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需求[N];安徽日報;2009年
5 葉甜春;把握創(chuàng)新需求和自身特色是IC企業(yè)主要課題[N];中國電子報;2008年
6 記者 柳立;適應創(chuàng)新需求 加快創(chuàng)新步伐[N];金融時報;2013年
,本文編號:212149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xmjj/2121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