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資本在國際文化交際中的運用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G114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明燕,邸愛英,陳韻;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一項對外籍教師與中國學生的調(diào)查[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4期
2 儲召鋒;;軟權(quán)力的思想演進——從修昔底德到約瑟夫·奈[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3 胡曉燕;論文化學習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發(fā)展[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4 楊華;英漢身勢語文化內(nèi)涵對比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6期
5 劉國忠;隱喻與跨文化交際[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6 方瑞芬;;漢語語境中恭維語和恭維應(yīng)答年齡差異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7 侍中;中西思維方式差異說辯難[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8 邰文華;跨文化交際中的語境觀[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9 欒曉虹;文化詞語及其翻譯[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10 錢樂奕,鄭玲;漢語道歉言語行為之分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喬旋;;淺析馬克思、恩格斯的國家形象觀[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謝名家;;文化經(jīng)濟理論在宏觀社會學視野中的展現(xiàn)[A];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中國經(jīng)濟論壇論文集(下)[C];2007年
3 鄒玉婷;;文學作品中的模糊語言及其翻譯策略[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第二輯[C];2011年
4 原平方;;社會網(wǎng)絡(luò)化(SNS)與中國公民社會想象[A];中國傳媒大學第五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5 馬艷霞;莊勇;;促進貴州文化產(chǎn)業(yè)繁榮發(fā)展的對策初探——基于社會科學管理的視角[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簡圣宇;;“審美威懾”的日常表現(xiàn)——從當下房地產(chǎn)廣告談起[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7 牛立超;祝爾娟;;首都圈城市間的合作與治理機制——以京津為例的一個討論[A];奧運后首都國際化進程的新趨勢與新挑戰(zhàn)——2008城市國際化論壇論文集[C];2008年
8 劉海;;試論編輯的文化資本[A];編輯文化論:中國編輯學會第十四屆年會優(yōu)秀文集[C];2009年
9 閆曉慶;;對部分農(nóng)村學生放棄高考的原因與影響的思考[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1年
10 劉雯;王茹;;論高校外語教學中跨文化滲透教學方法[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三輯)[C];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芹芹;漢語恭維回應(yīng)語的社會語言學變異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張靜;全球化背景下跨國公司倫理溝通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馬騰;民族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語際語語用能力及其培養(yǎng)模式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吳瑛;中國話語權(quán)生產(chǎn)機制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龍翔;中國英語學習者言語交際中語用失誤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耿強;文學譯介與中國文學“走向世界”[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高玉蘭;解構(gòu)主義視閾下的文化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王厚平;美學視角下的文學翻譯藝術(shù)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楊雪蓮;傳播學視角下的外宣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楊素秋;“文革文學”與“新時期文學”的關(guān)聯(lián)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石紅莉;從文化角度談旅游宣傳資料的翻譯[D];河北大學;2009年
2 張曉泳;漢英習語在跨文化翻譯中的文化流失[D];河北大學;2009年
3 李玲玲;英語教師課堂非語言行為對學生情緒的調(diào)節(jié)作用[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4 江玉娟;論中文企業(yè)簡介的英譯[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5 陳丹;英漢遠近指示語的對比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6 溫雅琴;目的論在中英廣告跨文化翻譯中的應(yīng)用[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7 魏瀟;英國人的文化定勢[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8 趙才華;會話含義及其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應(yīng)用的實證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9 董秀玲;清末民初鄂倫春族文化變遷研究(1895-1915年)[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10 張海亮;競技武術(shù)的誕生[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本文編號:278166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whjj/2781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