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域干旱模糊綜合評判及抗旱對策研究
本文關鍵詞:區(qū)域干旱模糊綜合評判及抗旱對策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干旱 評判 組合賦權 模糊數(shù)學 抗旱對策
【摘要】:我國水資源短缺,極端天氣也時有發(fā)生,隨著國民經濟的迅猛發(fā)展,由干旱引發(fā)的水荒及災害已徐徐發(fā)展成阻礙我國國民經濟發(fā)展和農業(yè)增收的主要因素之一,因飽受頻發(fā)的旱災影響,人們逐漸認識到應加強對干旱的應對和反應能力。因此,開展區(qū)域干旱評判,分析預報旱情,進而編制抗旱應急對策是很有意義的。在進行抗旱研究中,只有先進行旱情評判,才能編制合理有效的抗旱對策。在本文研究中,根據區(qū)域具體情況選定干旱評判指標,建立了干旱模糊綜合評判模型,編制了針對研究區(qū)域的抗旱減災措施,具體研究如下:(1)歸納總結干旱的類別,詳細介紹各旱情評判指標的分類及其表征特性。(2)了解各類干旱評判指標以及評判指標的選取原則。(3)采用改進的主成分分析法和改進的層次分析法對旱情評判指標進行權重求解,結合模糊數(shù)學理論進行模糊評判矩陣求解,建立干旱模糊綜合評判模型。(4)運用本文模型對江西省東鄉(xiāng)縣2003年和2010年進行旱情分析,根據數(shù)據的完整性來選取適合東鄉(xiāng)縣的干旱評判指標,將東鄉(xiāng)縣的歷年實測數(shù)據進行模型運算,將評判結果與東鄉(xiāng)縣實際情況進行對比,檢驗本文所建模型得出的評判結果是否準確,經驗證,本文建立的模型科學可行。(5)在正確確定江西省東鄉(xiāng)縣干旱程度后,有針對性的提出了一系列能有效應對江西省旱災的戰(zhàn)略措施。為保障評判區(qū)域經濟健康發(fā)展,繪制全省干旱風險圖及制定全省農業(yè)抗旱減災預案提供了技術和科學支持。
【關鍵詞】:干旱 評判 組合賦權 模糊數(shù)學 抗旱對策
【學位授予單位】:南昌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P426.616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緒論9-18
- 1.1 選題的背景及意義9-13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義10-13
- 1.2 研究現(xiàn)狀13-15
- 1.2.1 干旱綜合評判研究現(xiàn)狀13-14
- 1.2.2 抗旱減災研究現(xiàn)狀14-15
- 1.3 本文主要研究內容及技術路線15-18
- 1.3.1 研究內容15-16
- 1.3.2 技術路線16-18
- 第2章 干旱指標簡介18-35
- 2.1 農業(yè)干旱指標19-23
- 2.2 氣象干旱指標23-29
- 2.3 水文干旱指標29-31
- 2.4 社會經濟干旱指標31-33
- 2.5 評判指標的選取原則33-34
- 2.6 本章小結34-35
- 第3章 干旱模糊綜合評判模型35-48
- 3.1 基礎理論35-43
- 3.1.1 改進的主成分分析法35-38
- 3.1.2 改進的層次分析法38-40
- 3.1.3 模糊綜合評判理論40-43
- 3.2 干旱模糊綜合評判模型43-47
- 3.2.1 確定指標權重44-45
- 3.2.2 確定隸屬度45-46
- 3.2.3 綜合評判46-47
- 3.3 本章小結47-48
- 第4章 干旱模糊綜合評判模型的應用48-66
- 4.1 研究區(qū)域概況48-49
- 4.1.1 地理位置48
- 4.1.2 流域概況48
- 4.1.3 社會經濟48-49
- 4.2 基本資料的選用和處理49-53
- 4.2.1 降雨量50
- 4.2.2 連續(xù)無雨日數(shù)50-51
- 4.2.3 土壤含水量51-52
- 4.2.4 河流平均徑流量52
- 4.2.5 河流平均水位52-53
- 4.3 旱澇等級劃分53-54
- 4.4 模型應用54-65
- 4.4.1 指標權重54-62
- 4.4.2 模糊隸屬度62-63
- 4.4.3 綜合評判63-64
- 4.4.4 評判結果分析64-65
- 4.5 本章小結65-66
- 第5章 抗旱對策研究66-80
- 5.1 概述66
- 5.2 抗旱對策66-69
- 5.2.1 政策對策66-68
- 5.2.2 水利對策68
- 5.2.3 農業(yè)對策68
- 5.2.4 生活救助對策68-69
- 5.3 抗旱長期措施69-79
- 5.3.1 非工程措施69-75
- 5.3.2 工程措施75-79
- 5.4 抗旱應急響應措施79
- 5.4.1 旱情預警79
- 5.4.2 抗旱應急響應79
- 5.5 本章小結79-80
- 第6章 結論與展望80-82
- 6.1 結論80
- 6.2 展望80-82
- 致謝82-83
- 參考文獻83-8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蔣翔;周萍;趙肖彤;;巧用模糊綜合評判法考評商場經理素質[J];商場現(xiàn)代化;2006年31期
2 陳培友;李星;;模糊綜合評判算法的改進[J];黑龍江科技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3 王蘊清;;兩種模糊綜合評判的等價性[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1985年01期
4 孫祚慶;;高校學報評估模糊綜合評判法[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89年04期
5 王曉光;;模糊綜合評判在科技管理中的應用[J];科學管理研究;1990年06期
6 林路,李經文;對模糊綜合評判法的改進[J];統(tǒng)計與決策;1992年02期
7 江晉福;模糊綜合評判中的失效、失真問題[J];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7年03期
8 靳景玉,杜二明;模糊綜合評判與投資多方案比較[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1998年04期
9 李義,張斌;一般未確知數(shù)在模糊綜合評判中的應用[J];吉林林學院學報;1998年01期
10 徐迎,李朝甫,張尚根,蔣美蓉;模糊綜合評判法在深基坑支護方案優(yōu)選中的應用[J];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李小慶;周智多;馬玉書;;模糊綜合評判開發(fā)工具的設計和實現(xiàn)[A];第十九屆全國數(shù)據庫學術會議論文集(技術報告篇)[C];2002年
2 宋楓溪;;模糊綜合評判在目標價值分析中的應用[A];1996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6年
3 張開業(yè);;模糊綜合評判在企業(yè)安全工作中的應用[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C];2002年
4 趙勇;張勇;;基于模糊綜合評判法的軍隊干部綜合能力評估研究[A];中國運籌學會第十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5 周明法;鄔國根;;模糊綜合評判數(shù)學模型的改進[A];模糊集理論與模糊應用專輯——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模糊數(shù)學與模糊系統(tǒng)委員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選集[C];2000年
6 姜振東;閻文麗;;用模糊綜合評判法處理射前故障[A];模糊集理論與應用——98年中國模糊數(shù)學與模糊系統(tǒng)委員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選集[C];1998年
7 浮欣;李超;武捷;;模糊綜合評判法在網絡安全控制效能評估中的應用研究[A];全國計算機安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第二十五卷[C];2010年
8 龔志文;陳福全;楊坤;;兩級模糊綜合評判在工程設計方案選擇中的應用[A];第七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卷)[C];1998年
9 姬志飛;盧曉英;趙佳;;基于軍隊科技人員能力素質的模糊綜合評判[A];中國企業(yè)運籌學[2013(1)][C];2013年
10 謝強;;鐵路巖石邊坡穩(wěn)定性分類的模糊綜合評判[A];自然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暨華鎣山形變體形變趨勢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199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王燕榮;基于模糊綜合評判與BP神經網絡的高層建筑結構選型分析[D];長安大學;2015年
2 魏茵;基于模糊綜合評判的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年
3 潘建峰;船舶動力電力訓練系統(tǒng)操作水平綜合評估算法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5年
4 徐寶蓮;基于模糊綜合評判權重計算方法的患者滿意度研究[D];東北大學;2014年
5 趙園園;基于AHP-模糊綜合評判的幼兒發(fā)展評價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山東大學;2015年
6 郎泳;基于二層模糊綜合評判的電力變壓器健康狀況評估[D];山東理工大學;2012年
7 高慶生;江蘇省設施辣椒栽培旋耕機具選型與配備研究[D];安徽農業(yè)大學;2014年
8 周永林;基于模糊綜合評判的可信度評估模型及方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9 朱明雅;基于統(tǒng)計模型的地區(qū)旱災易損性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6年
10 王志奇;象山煤礦地質構造發(fā)育規(guī)律研究及預測[D];西安科技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75438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754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