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科教融合與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s the core idea of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and an effective way to train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global competi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the demand for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The applied local universities must carry out the concept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strengthen the union of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guide teachers to realize the unity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Further improve the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learning and research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cultivate, discover and explore all kinds of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to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作者單位】: 東莞理工學院黨委;華東理工大學;
【分類號】:G6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成洪波;;高水平理工科大學:背景需求、功能定位與建設路徑——基于東莞理工學院的實踐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年05期
2 鄒曉東;韓旭;姚威;;科教融合:高校辦學新常態(tài)[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年01期
3 葛繼平;;高等工程院校與行業(yè)企業(yè)聯(lián)合培養(yǎng)人才機制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4年11期
4 王松;;科教融合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高?萍;2012年12期
5 趙慶年;;高校類型分類標準的重構與定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6 孫菁;;科教融合: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新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2年17期
7 馬龍云;;高校高素質(zhì)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策略[J];中國成人教育;2010年07期
8 郭繼強;陳曉藝;李長吾;馬達;李憲臻;;以科研促進教學: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有效途徑[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齊勇;王崇臣;;科教融合視域下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2017年Z1期
2 李茂國;周紅坊;朱正偉;;科教融合教學模式:現(xiàn)狀與對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年04期
3 成洪波;;論科教融合與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年04期
4 黃少欽;黃少蘋;鐘春玲;;一流本科教學建設背景下雙引擎立體式協(xié)同育人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7年29期
5 孫麗萍;趙輝;李強;;以科研促進“化學綜合實驗”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7年06期
6 龔娜;;高職院?平倘诤系睦碚摪l(fā)展與路徑選擇[J];教育與職業(yè);2017年12期
7 陳付龍;羅永龍;郭良敏;孫麗萍;;創(chuàng)新應用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探索與實踐[J];大學教育;2017年03期
8 郭姍姍;;高校應用型人才素質(zhì)培養(yǎng)策略研究[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7年03期
9 葉任澤;;科教融合視角下“準研究生”式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索——以寧波工程學院為例[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7年01期
10 姜怡鄧;高源;楊曉玲;;地方醫(yī)學院校“科教協(xié)同”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教師;2017年0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燕;崔永濤;魏鵬飛;;美國產(chǎn)業(yè)結構變遷對高等教育結構的影響——基于預期收入的角度[J];教育與經(jīng)濟;2016年02期
2 林彥紅;;科教融合理念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以中國科學院大學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年04期
3 嚴蔚剛;趙心蕊;;我國新一輪高校綜合改革的發(fā)展趨勢——基于國內(nèi)五所高校綜合改革方案的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5年05期
4 施林淼;劉貴松;;我國研究型大學教學科研融合的方式、問題及對策——以清華大學等6所高校發(fā)布的本科教學質(zhì)量報告為例[J];中國高教研究;2015年03期
5 康琪;周華東;梁洪力;王海燕;;關于促進科教結合內(nèi)涵、實質(zhì)和路徑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12期
6 劉國瑞;林杰;;關于高等教育發(fā)展方式轉(zhuǎn)變的幾個問題[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3年02期
7 周光禮;馬海泉;;科教融合:高等教育理念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J];中國高教研究;2012年08期
8 李忠云;;科教融合 學術育人[J];中國高?萍;2012年Z1期
9 馬海泉;陳禮達;;科教融合 協(xié)同發(fā)展[J];中國高?萍;2012年Z1期
10 張德江;;論科學研究的育人作用[J];中國高?萍;2012年Z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斯榮喜,龔山平,鄒曉東;獨立學院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2 陳嬋,李曉強,鄒曉東;把造就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擺上戰(zhàn)略地位[J];中國高等教育;2005年02期
3 韓偉;;論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與教師觀念的轉(zhuǎn)變[J];現(xiàn)代情報;2006年09期
4 陳益飛;王慧;;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課程體系的構建[J];新課程研究(職業(yè)教育);2007年10期
5 陳益飛;王慧;;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課程體系的構建[J];新課程研究(職業(yè)教育);2007年09期
6 王長旺;張昭芬;;試論高職高專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7 陳益飛;王慧;;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課程體系的構建[J];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8 李雪萍;;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及其素質(zhì)構成分析[J];職業(yè)時空;2008年08期
9 斯陽;;淺談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J];消費導刊;2008年20期
10 韓學軍;;發(fā)達國家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比較研究[J];理論界;200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劉慶成;李金軒;周亞平;;深化改革 創(chuàng)新機制——東華理工大學核地學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幾點思考[A];中國高等地質(zhì)教育歷史經(jīng)驗與科學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康桂霞;王桂馨;張R,
本文編號:222644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226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