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城市貧困空間特征和影響因素研究——兼論東西部城市的異同
本文關鍵詞:重慶市城市貧困空間特征和影響因素研究——兼論東西部城市的異同 出處:《人文地理》2015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貧困空間分布和演變 影響因素 重慶市 東部城市 西部城市
【摘要】:中國城市社會經(jīng)濟轉型與重構背景下,城市貧困空間特征是城市地理學研究的重要議題之一。本文以西部城市重慶為例,探討貧困空間的分布、演變和影響因素,并兼論與東部城市的異同。研究顯示,在重慶市層面,貧困空間分布差異擴大,都市區(qū)得到較大程度改善,渝東北偏遠縣城則逐漸惡化。在都市區(qū)層面,貧困空間分布非均衡性較強,與老城區(qū)、工業(yè)及其配套居住區(qū)耦合。這種特征受到"體制"和"市場"因素的系統(tǒng)作用,體制因素是歷史空間繼承、早期住房政策與分配制度、城市規(guī)劃對保障住房的布局引導;市場因素體現(xiàn)在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差異、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房地產(chǎn)開發(fā)和內城選擇性更新等。根據(jù)西部城市的貧困特征,反貧困政策應該重點促進都市區(qū)局部地區(qū)和偏遠轄縣區(qū)的發(fā)展。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ities,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pover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opics in urban geography research. This paper takes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distribution of urban poverty space. Evol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also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with the eastern city. The study shows that in Chongq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verty has expanded, the metropolitan area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In the level of metropolitan area,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verty is not balanced, and the old urban area. Industry and its supporting residential areas are coupled. This characteristic is systematically affected by the "system" and "market" factors. The institutional factors are historical space inheritance, early housing polic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Urban planning to ensure the layout of housing guidance; Market factors are reflected i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differences,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nd selective renewal of the inner city, etc.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verty in western cities. Anti-poverty policy should focus 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etropolitan areas and remote counties.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guī)劃學院 廣東省城市化與地理環(huán)境空間模擬重點實驗室城市化研究院;四川省廣安市住房和城鄉(xiāng)規(guī)劃局;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071106,41130747)
【分類號】:C912.81
【正文快照】: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以來,中國社會經(jīng)濟轉型深化,帶來城市貧富分化,并導致居住空間分異。城市貧困人口數(shù)量不斷增加,并在特定地域集中,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也成為城市地理學研究的重要議題之一。研究城市貧困人口的空間分布、演化特征及影響因素,對于推進城市社會空間研究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高攀;;城市“貧困聚居”現(xiàn)象分析及其對策探討——以北京市為例[J];城市規(guī)劃;2006年01期
2 袁媛;許學強;;國外城市貧困階層聚居區(qū)研究述評及借鑒[J];城市問題;2007年02期
3 袁媛;許學強;;廣州市城市貧困空間分布、演變和規(guī)劃啟示[J];城市規(guī)劃學刊;2008年04期
4 陳果,顧朝林,吳縛龍;南京城市貧困空間調查與分析[J];地理科學;2004年05期
5 袁媛;吳縛龍;許學強;;轉型期中國城市貧困和剝奪的空間模式[J];地理學報;2009年06期
6 馬清裕,陳田,牛亞菲,錢志鴻;北京城市貧困人口特征、成因及其解困對策[J];地理研究;1999年04期
7 劉玉亭;吳縛龍;何深靜;李志剛;;轉型期城市低收入鄰里的類型、特征和產(chǎn)生機制:以南京市為例[J];地理研究;2006年06期
8 袁媛;許學強;薛德升;;轉型時期廣州城市戶籍人口新貧困的地域類型和分異機制[J];地理研究;2008年03期
9 隋文娟;劉筱;廖悲雨;王錚;;貧困視角下的中國區(qū)域經(jīng)濟增長規(guī)律及其管治研究[J];地理研究;2010年02期
10 隗瀛濤;近代重慶城市史研究[J];近代史研究;1991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曹扶生;上海城市貧困問題與反貧困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應巧艷;;對城市住區(qū)高密度發(fā)展分布規(guī)律的幾點認識[J];安徽建筑;2008年02期
2 柴彥威,龔華;城市社會的時間地理學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3 陳光金;;中國城鎮(zhèn)貧困的主要經(jīng)濟社會特征與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4 張景秋;北京市中心商務區(qū)內部結構分析[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5 張景秋,蔡晶;北京市中心商務區(qū)發(fā)展階段分析[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6 葉立梅;北京經(jīng)濟活動區(qū)位演變趨勢分析[J];北京社會科學;2004年04期
7 王凱珍;中國城市不同類型社區(qū)居民體育活動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08期
8 王涵;黃麗;;城市濱水舊區(qū)空間重構的瓶頸與對策研究——以上海市長風新村街道沿河舊住區(qū)為例[J];上海城市管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9 童舒靜;;產(chǎn)業(yè)發(fā)展視角的城市貧困剖解:以西安紡織城為例[J];重慶社會科學;2009年12期
10 李曉蘊;朱傳耿;;我國對城市社區(qū)分異的研究綜述[J];城市發(fā)展研究;2005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宋從偉;安悅;;基于GIS的上海中心城區(qū)法律援助機構分布研究[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姚康;楊永春;;基于企業(yè)視角的蘭州市制造業(yè)空間結構及其影響因素研究[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余佳;;大都市居住空間分異:順其自然還是主動限制[A];和諧社會 價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6年
4 袁媛;王磊;許學強;;基于社會剝奪理論的城市貧困空間研究體系[A];和諧城市規(guī)劃——2007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鄒兵;周麗亞;張建榮;;面向中低收入階層的住房供應模式與空間布局探究——以深圳為例[A];和諧城市規(guī)劃——2007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陳熳莎;;“地下”與“地上”:聚焦北京一種特殊的“混居”社會空間[A];和諧城市規(guī)劃——2007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茍倩瑩;李志剛;;不同管制下的“北上廣”城中村外來人口居住研究[A];多元與包容——2012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06.住房建設與社區(qū)規(guī)劃)[C];2012年
8 陳睿;;基于不同產(chǎn)城互動機制的城市空間結構調整策略[A];第十五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25分會場:產(chǎn)城互動與規(guī)劃統(tǒng)籌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9 滕珊珊;;中國城市紳士化現(xiàn)象下的社會-空間狀態(tài)——以南京鼓樓地區(qū)為例[A];城市時代,協(xié)同規(guī)劃——2013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08-城市規(guī)劃歷史與理論)[C];2013年
10 孫國春;徐煜輝;呂彥柯;;重慶市主城區(qū)公共租賃住房建設適宜度評價體系研究[A];第二屆山地城鎮(zhèn)可持續(xù)發(fā)展專家論壇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丹;制度變遷背景下上海居住空間結構演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溫震;高新區(qū)對城市競爭力的影響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張霽雪;城鄉(xiāng)結合部的社會樣態(tài)與空間實踐[D];吉林大學;2011年
4 高衛(wèi)東;歐美楊不同品系苗木蒸騰耗水特性及節(jié)水灌溉制度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5 吳婭丹;空間形塑與日常生活實踐:漢口內城社會生態(tài)及變遷[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林順利;空間視野下的中國城市貧困[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馮志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閾下的城市文化建設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邵大偉;城市開放空間格局的演變、機制及優(yōu)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旭;西南地區(qū)城市歷史發(fā)展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10 左長安;綠色視野下CBD規(guī)劃設計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洋;科學發(fā)展觀統(tǒng)領下的當代中國城市成長管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2 何靜;產(chǎn)業(yè)集聚對城市空間結構的影響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3 戎天美;我國教育發(fā)展對貧困變動的效應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韓威;青島城市空間的形成及其初期嬗變[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韓秀偉;城市居住空間貧富分異現(xiàn)象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09年
6 趙倩;曲阜市居民旅游影響感知和態(tài)度的空間分異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7 溫富榮;昆明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8 吳庭;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指標調整的制度建設與市場協(xié)調機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9 盧崇望;公共建筑邊緣空間景觀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8年
10 張華;鄭東新區(qū)CBD(中央商務區(qū))景觀空間形態(tài)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旭生;;對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qū)職工群眾生產(chǎn)生活情況的調查[J];北方經(jīng)濟;2006年09期
2 王大超;轉型期中俄貧困問題的比較分析[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02年04期
3 徐曉軍;我國城市社區(qū)走向階層化的實證分析——以武漢市兩典型住宅區(qū)為例[J];城市發(fā)展研究;2000年04期
4 虞蔚;城市社會空間的研究與規(guī)劃[J];城市規(guī)劃;1986年06期
5 塔斯林·沙庫 ,于立;發(fā)展中國家為低收入階層提供住房的幾種方式[J];城市規(guī)劃;1990年01期
6 邱友良,陳良;外來人口聚集區(qū)土地利用特征與形成機制研究[J];城市規(guī)劃;1999年04期
7 饒小軍,邵曉光;邊緣社區(qū):城市族群社會空間透視[J];城市規(guī)劃;2001年09期
8 許學強,周素紅,林耿;廣州市大型零售商店布局分析[J];城市規(guī)劃;2002年07期
9 李志剛,吳縛龍,盧漢龍;當代我國大都市的社會空間分異——對上海三個社區(qū)的實證研究[J];城市規(guī)劃;2004年06期
10 呂露光;城市居住空間分異及貧困人口分布狀況研究——以合肥市為例[J];城市規(guī)劃;2004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曹扶生;上海城市貧困問題與反貧困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寧鶯,吳縛龍;就業(yè)與保障的背離——新城市貧困形成的深層原因[J];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4年01期
2 周群英,楊金剛;透析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城市貧困[J];懷化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3 周群英,楊金剛;解析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城市貧困[J];嘉應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4 劉建芳;美國的城市貧困與反貧困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甘肅社會科學;2005年03期
5 張小軍;裴曉梅;;城市貧困的制度思維[J];江蘇社會科學;2005年06期
6 趙明霞;張龍;徐娟秀;;中國社會轉型期城市貧困分析[J];社科縱橫;2006年05期
7 高嶸;;我國城市貧困產(chǎn)生的原因及其對策[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6年12期
8 王莉麗;;城市貧困:現(xiàn)狀及對策[J];河南社會科學;2008年06期
9 李敏;;城市貧困的政策回應:實踐與反思[J];學術交流;2008年03期
10 胡立杰;;我國城鎮(zhèn)貧困問題分析[J];社會科學輯刊;200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葉海云;;遷徙政策、城市貧困與農(nóng)村人口向城市遷徙[A];2007年山東大學“海右”博士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2 龔立新;解棟棟;;我國全面小康背景下城市貧困標準問題探討[A];用科學發(fā)展觀統(tǒng)領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全國高校社會主義經(jīng)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第十九次大會論文集[C];2005年
3 張茵;萬廣華;;全球化加劇了城市貧困嗎?[A];經(jīng)濟學(季刊)第6卷第1期(總第23期)[C];2006年
4 羅競哲;沈建桑;;解決小城鎮(zhèn)貧困問題應發(fā)揮城市規(guī)劃的作用[A];規(guī)劃50年——2006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中冊)[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李曉莉;城市貧困:發(fā)展隱憂與出路抉擇[N];西安日報;2006年
2 省委黨校學術委員會委員、經(jīng)濟學部教授 宋圭武;城市貧困應引起重視[N];甘肅日報;2014年
3 記者 張向輝;切實改善城市貧困群眾生活 著力破解居民衣食住行難題[N];渭南日報;2014年
4 之文;應對城市貧困挑戰(zhàn)[N];中國財經(jīng)報;2002年
5 本報記者 王麗娟 孫賢迅;消除城市貧困 全面實現(xiàn)小康[N];中國改革報;2004年
6 李實;我國城市貧困的現(xiàn)狀及其原因[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3年
7 本報記者 張麗霞 李新濤;向城市貧困“宣戰(zhàn)”[N];中國社會報;2002年
8 司選輝;關注經(jīng)濟社會轉型期的城市貧困[N];中國信息報;2004年
9 ;不能忽視城市貧困[N];中華工商時報;2003年
10 張貴峰;“城市貧困”考驗政府扶貧智慧[N];中國改革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林順利;空間視野下的中國城市貧困[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楊冬民;城市貧困:從社會排斥角度分析[D];西北大學;2006年
3 趙琪;東北地區(qū)資源型城市貧困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高云虹;中國轉型時期城市貧困問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5 朱瑩;城市貧困人口動態(tài)分析及對策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6 程勝利;經(jīng)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當代中國城市貧困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童舒靜;我國城市貧困的成因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2 李佳;城市化進程中的城市貧困及其治理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3 胡曉紅;轉型期西安市城市貧困空間分異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屠國璽;城市特權—城市貧困研究的新視角[D];蘭州大學;2006年
5 趙晟;試論城市貧困與和諧社會的構建[D];山西大學;2006年
6 唐蕓霞;我國城市貧困與社會保障制度[D];武漢大學;2004年
7 呂陳;北京城市貧困空間分布狀況及其特征研究[D];中國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2014年
8 謝飛;社會轉型期我國城市貧困問題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3年
9 劉溪;西安市新城市貧困空間格局及形成機制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年
10 梁漢媚;城市貧困空間分異與脫貧對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37662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376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