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禹州楊莊墓地漢墓M100發(fā)掘簡報
本文關(guān)鍵詞:河南禹州楊莊墓地漢墓M100發(fā)掘簡報 出處:《中原文物》2013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漢墓 弧形斜坡墓道 演變關(guān)系 成因 夯土墻
【摘要】:本文主要是對南水北調(diào)中線工程文物保護項目——河南禹州楊莊墓地發(fā)現(xiàn)的一座漢代帶有弧形斜坡墓道的洞室墓(M100)的報道。通過與鄰近墓地與之墓葬形制相似的墓葬的詳細對比,進而揭示出這種特殊墓葬形制的發(fā)展演變關(guān)系。而有關(guān)這種弧形斜坡墓道的成因,結(jié)合墓葬本身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也提出了相應(yīng)的觀點。另外,對墓道夯土墻的用途也進行了簡單闡釋。
[Abstract]:This paper is mainly about the study of the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project of the middle - line project of South - to - 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_ ( 100 000 ) in a Han Dynasty with an arc - shaped slope cemetery in Yangzhuang cemetery , Yuzhou , Henan Province .
【作者單位】: 許昌市文物工作隊;
【分類號】:K878.8
【正文快照】: 楊莊墓地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張得鄉(xiāng)楊莊村東北,東北距禹州市區(qū)約5.4千米。地理坐標為北緯34°05'52″,東經(jīng)113°25'40″,海拔119~127米。(圖一)楊莊墓地坐落于三峰山之東峰南麓的梯級臺地上,地勢北高南低,逐級而下,這里是豫西山區(qū)向豫東平原的過渡地帶,為淺山地貌。三峰山由東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白云翔;漢代中國與朝鮮半島關(guān)系的考古學觀察[J];北方文物;2001年04期
2 王厚宇;泗陽賈家墩一號墓清理報告[J];東南文化;1988年01期
3 徐承泰;西漢貨幣鑄造數(shù)量研究[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05期
4 胡麗珍,黃金貴;《現(xiàn)代漢語詞典》古詞語釋義的疏誤[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5 ;南陽市人民北路漢墓發(fā)掘簡報[J];華夏考古;1999年03期
6 李大營 ,楊波 ,肖貴田;重慶萬州區(qū)鐘嘴東漢墓發(fā)掘簡報[J];華夏考古;2004年01期
7 李梅田;中原魏晉北朝墓葬文化的階段性[J];華夏考古;2004年01期
8 李桂閣;試論漢代的倉V髏髕饔氪⒘訃際鮗J];華夏考古;2005年02期
9 汪旭 ,張倩 ,陳新;河南鞏義市康店葉嶺磚廠漢墓發(fā)掘簡報[J];華夏考古;2005年03期
10 ;河南新密市汽車站漢墓發(fā)掘簡報[J];華夏考古;2005年03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金霞;兩漢魏晉南北朝祥瑞災(zāi)異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許宜蘭;洛陽漢代墓室壁畫的美學風格[D];四川師范大學;2005年
2 宋洋;繁峙作頭墓葬所出帶鉤及其相關(guān)問題研究[D];山西大學;2007年
3 蔣曉紅;兩漢燈具[D];清華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方成軍;淮河流域漢代墓葬形制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2 韓國河;簡論坡形墓道[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母學勇;劍閣青樹村漢墓清理簡報[J];四川文物;1989年05期
2 劉弘;從川滇古道上的漢墓看漢代郵亭[J];四川文物;1990年03期
3 楊道立;;漢墓就在那里[J];東北之窗;2011年Z2期
4 葛家瑾;;南京棲霞山及其附近漢墓清理簡報[J];考古;1959年01期
5 鄭乃武;;甘肅臨夏大何莊漢墓的發(fā)掘[J];考古;1961年03期
6 邱永生;陳山;孟強;;江蘇銅山縣荊山漢墓發(fā)掘簡報[J];考古;1992年12期
7 尚元正,,蘇裕民;甘肅永登南關(guān)漢墓發(fā)現(xiàn)琥珀小豬[J];考古與文物;1994年04期
8 ;河北撫寧縣邴各莊漢墓發(fā)掘簡報[J];文物春秋;1997年03期
9 武漢市新洲縣文物管理所,武漢市博物館;武漢市新洲技校漢墓發(fā)掘簡報[J];江漢考古;1998年03期
10 郭全生;淺論洛陽兩漢墓室的裝飾藝術(shù)[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桂兵;;三羊墩漢墓與兩漢鹽瀆區(qū)位分析(綱要)[A];漢唐社會經(jīng)濟與海鹽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武成;王秀清;;內(nèi)蒙古中南部漢墓出土貨幣概述[A];《內(nèi)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七輯)[C];2006年
3 ;南京地區(qū)漢墓簡說[A];1982年江蘇省考古學會第三次年會論文集[C];1982年
4 陳松長;;連云港海州雙龍漢墓出土漢代漆尺彩繪圖像解讀[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高郵天山漢墓發(fā)掘的意義[A];1980年江蘇省博物館學會、考古學會成立大會學術(shù)論文集(第三冊)[C];1980年
6 黃佩賢;;漢墓畫像遺存所見的天界[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牛天偉;;漢墓“伏羲、女媧”畫像辯證——與孟慶利先生商榷[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楊愛國;;河南淮陽北關(guān)一號漢墓殘畫像石性質(zhì)考[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張燕;;揚州漢墓漆器研究[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李奇華;;交樂漢墓出土文物與夜郎的關(guān)系[A];夜郎研究——’99夜郎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亞慶;咸陽劉家溝漢墓出土的原始瓷器[N];中國文物報;2011年
2 記者 劉冕;31座漢墓現(xiàn)身房山“廣陽城”[N];北京日報;2009年
3 李琳 曉妹;徐州土山漢墓將見天日[N];新華日報;2003年
4 記者 蔡玉高 朱旭東;南京:有人開挖掘機狂盜漢墓[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5 雷顯 本報記者 田明霞;鹽亭縣玉城山發(fā)現(xiàn)四座漢墓[N];綿陽日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唐傳虎;宿遷三莊漢墓亟待保護[N];新華日報;2003年
7 劉曉波;包頭驚現(xiàn)兩千年前漢墓群[N];中國礦業(yè)報;2004年
8 呂文正 本報記者 王昕;大連發(fā)現(xiàn)漢墓群[N];遼寧日報;2002年
9 王阿敏 王恒濤;漢墓中的種子又發(fā)新芽[N];中國文化報;2000年
10 記者 孫娜;土山漢墓發(fā)掘出土460方封泥[N];徐州日報;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春斌;漢代陶器生產(chǎn)技術(shù)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2 劉劍;山東地區(qū)漢代墓葬的考古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3 劉尊志;徐州漢墓與漢代社會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4 蔣璐;中國北方地區(qū)漢墓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5 宋蓉;漢代郡國分制的考古學觀察[D];吉林大學;2009年
6 孫欣;漢墓遣策詞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過文英;論漢墓繪畫中的伏羲女媧神話[D];浙江大學;2007年
8 李虹;死與重生:漢代墓葬信仰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9 趙海洲;東周秦漢時期車馬埋葬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10 洪石;戰(zhàn)國秦漢漆器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清麗;河南漢墓出土陶井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2 朱津;漢墓出土陶灶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3 王秀偉;山東東南沿海漢墓的初步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4 趙妍;京津冀地區(qū)漢代墓葬的歷史地理學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仁杰;廣州地區(qū)漢墓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6 劉彥佐;考古出土的漢硯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7 劉婷婷;遼南地區(qū)出土漢代文物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年
8 張翔宇;河南中小型漢墓分析[D];鄭州大學;2002年
9 張文靜;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實用鋪首形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10 張瑋;漢代儲糧方式的考古學觀察[D];南京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36635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lyjj/1366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