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FTA背景下中韓鐵路輪渡的韓方需求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9-18 23:13
本文關鍵詞:中韓FTA背景下中韓鐵路輪渡的韓方需求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中韓FTA 鐵路輪渡 中韓鐵路輪渡 運輸方式選擇 結構方程模型 AMOS
【摘要】:2015年,中國和韓國兩國達成"一帶一路"和韓國"歐亞倡議"共同發(fā)展的戰(zhàn)略藍圖。隨之,韓國為此做出重大物流改革,提出了引入中韓鐵路輪渡方案,并從2016年開始積極推進實施。鐵路輪渡(Train Ferry)是港口與船舶直接用鐵道連接,不需要轉運,而是運用Roll On/Roll Off方式直接裝載帶有可以裝卸設計的船舶。鐵路輪渡是海上運輸和鐵路運輸相結合的海陸復合運輸方式。渡輪上修有鐵道,火車可從陸地的鐵道開進渡輪的鐵道,然后乘船過海。因此,鐵路輪渡也被叫做海上鐵道。中韓鐵路輪渡是作為中國與韓國之間連接黃海的海上軌道,與中國一帶一路的陸上絲綢之路相連接,也叫做"黃海的絲綢之路"。如果中韓鐵路輪渡能夠投入建設,連接中國煙臺港口和韓國平澤港口之間的460km運輸線路將投入運營。關于中韓鐵路輪渡建設的雙邊談判持續(xù)已久。自1998年設想正式提出后,中國對鐵路輪渡可行性進行了持續(xù)研究并在國內建立了三條鐵路輪渡線路,積累了一定的成功經驗,對中韓鐵路輪渡項目的推進具有積極的影響。另一方面,韓國自1998年到2004年雖然對中韓鐵路輪渡項目的構想也經過激烈的討論,但是由于韓國南北關系的政治問題,2004年,韓國決定放棄鐵路輪渡項目,原因是該項目缺乏經濟可行性。然而,韓國關于中韓鐵路輪渡必要性的研究并沒有間斷,2015年,韓國政府決定認真評估這個項目。事實上,在韓國國內關于中韓鐵路輪渡的研究大多數是政府主管的研究機構進行的,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具體的業(yè)務問題方面,如流量預測、成本效益分析、價格彈性分析等。在中國和韓國,關于上述主題以外的其他方面的學術研究較少。本研究參考了目前有關中韓鐵路輪渡的多方面的學術研究觀點,以現有研究未提及的問題作為研究出發(fā)點,即從運輸方式的需求者角度進行研究。本研究分為三部分,首先,立足于探索國際運輸方式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本文不僅討論了項目現有的經濟性,而且從宏觀層面重新研究了中韓鐵路輪渡的必要性。其次,選定中韓貿易運輸方式的使用者發(fā)貨人(shipper)為對象進行調研并統(tǒng)計分析所確定的關鍵變量之間的結構關系。最后,根據實證研究結果,對中韓鐵路輪渡建設的必要性進行分析,為項目建成后的成功運營以及政府制定政策建言獻策。為實現鐵路輪渡及中韓鐵路輪渡的綜合目標,本研究全面回顧了國內外相關文獻和網上關于鐵路渡船和中韓鐵路輪渡的信息資料等。為達成第二個研究目標,本研究以先行研究為基礎,得出運輸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并提出一些研究假設以檢驗觀測變量與潛變量之間的結構關系。根據合理性選擇理論(TRA: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和計劃行動理論(TPB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得出觀測變量(Observed Variable),本研究采用結構方程模型(SEM: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進行研究。首先通過SPSS 23.0進行因子因素,驗證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在此基礎上,運用AMOS 23.0將測定模型(measurement model)和結構模型(structural model)帶入結構方程模型,分析檢驗假設并提出分析結果。作為中韓兩國之間一種重要的國際運輸方式,中韓鐵路輪渡的成功構建和運營將對兩國物流運輸方式產生重要影響。本研究從使用者角度分析了中韓鐵路輪渡,并得到了具有現實意義的實證結果和研究結論。該研究結論為中韓鐵路輪渡的運營戰(zhàn)略和政府支持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客觀依據。重要的是,本研究作為中韓鐵輪渡研究中的空白,運用新視角在經營學觀點上進行實證研究,為中韓兩國的進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中韓FTA 鐵路輪渡 中韓鐵路輪渡 運輸方式選擇 結構方程模型 AMOS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F512.4
【目錄】: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緒論11-18
- 1.1 研究背景11-14
- 1.2 研究目的與創(chuàng)新點14-16
- 1.3 研究構成16-18
- 第二章 鐵路輪渡和中韓鐵路輪渡的相關概念綜述18-37
- 2.1 鐵路輪渡的概況18-29
- 2.1.1 鐵路輪渡的意義18-19
- 2.1.2 鐵路輪渡的歷史19-21
- 2.1.3 鐵路輪渡的特征與運營條件21-26
- 2.1.4 鐵路輪渡的類型26
- 2.1.5 煙大鐵路輪渡的事例26-29
- 2.2 中韓鐵路輪渡的概況29-37
- 2.2.1 中韓鐵路輪渡的商談過程29-32
- 2.2.2 中韓鐵路理論度的可行性、經濟性評價32-35
- 2.2.3 中韓鐵路輪渡的建設問題35-37
- 第三章 國內外研究文獻綜述37-51
- 3.1 鐵路輪渡的相關文獻綜述37-38
- 3.1.1 國內文獻37
- 3.1.2 國內文獻37-38
- 3.2 國際運輸手段選擇的相關文獻綜述38-51
- 3.2.1 國內文獻38-40
- 3.2.2 國外文獻40-51
- 第四章 中韓鐵路輪渡的需求與選擇意圖研究設計51-77
- 4.1 研究對象與變量51-57
- 4.1.1 研究對象51
- 4.1.2 變量的操作性定義51-57
- 4.2 研究模型與假設57-62
- 4.2.1 研究模型設計57-58
- 4.2.2 研究假設58-62
- 4.3 結構方程模型研究方法62-77
- 4.3.1 結構方程模型的概念62-65
- 4.3.2 結構方程模型的特征65-67
- 4.3.3 結構方程模型的分析步驟67-69
- 4.3.4 構建結構方程模型69-71
- 4.3.5 結構方程模型的適配度71-77
- 第五章 研究分析結果77-119
- 5.1 樣本的特征77-81
- 5.2 對中韓鐵路輪渡的認知和關心程度分析81-83
- 5.3 對中韓鐵路輪渡的必要性的認知程度分析83-99
- 5.3.1 中韓FTA的貿易量擴大的需求84-86
- 5.3.2 作為環(huán)保運輸方式的需求86-88
- 5.3.3 中國西部大開發(fā)政策的需求88-92
- 5.3.4 陸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的活用攜手韓國歐亞計劃政策的需求92-99
- 5.4 信度與效度99-103
- 5.5 測定模型的分析結果103-112
- 5.6 結構模型的分析結果與假設驗證112-116
- 5.7 小結116-119
- 第六章 結論119-125
- 6.1 研究結論119-123
- 6.2 研究的局限及之后的研究方向123-125
- 參考文獻125-133
-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133-134
- 致謝13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張俊杰;楊利;;基于渝新歐大陸橋視角探索重慶物流業(yè)發(fā)展[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2年12期
2 李家昱;;中韓鐵路輪渡建設的必要性研究[J];鐵道工程學報;2009年02期
3 井祥鶴;魏冬峰;周獻中;;運輸方式選擇多目標優(yōu)化問題的混合遺傳算法[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8年06期
4 楊秋俠;嚴寶杰;;企業(yè)聯(lián)合運輸方式的選擇[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07年12期
5 張運河;林柏梁;梁棟;高紅艷;;優(yōu)化多式聯(lián)運問題的一種廣義最短路方法研究[J];鐵道學報;2006年04期
6 陳相東,劉彥良,王鵬濤,寧培紅;多種運輸方式模型優(yōu)化及求解[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3期
7 胡松評;運輸方式選擇的決策模型[J];物流科技;2002年02期
8 段愛媛,方芳;論在物流決策中最佳運輸方式的選擇問題[J];世界海運;2001年04期
,本文編號:87807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jtysjj/878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