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西方經濟思想對我國意識形態(tài)負面影響與對策
[Abstract]:The contemporary economic thought of our country is a process of "learning from the west to the east", from Marx's political economy to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western mainstream economic thought, the system of neoclassical economics, until the emergence of neoliberal economy.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western mainstream economic thought represents and embodies the western social ideology, which will inevitably have an inestimable negative impact on our socialist ideology. We must face up to and prevent this kind of negative influence, ensure the main position of our ideology.
【作者單位】: 湖南城建職業(yè)技術學院;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分類號】:D61;F09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趙勇;王亞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變化與生成[J];探索;2006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雷祖軍;;論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J];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2 孫忠良;陳德祥;;后危機時代中國模式的意識形態(tài)建設[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3 趙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矛盾及對策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07年03期
4 王亞南;;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社會轉化[J];思想理論教育;2008年05期
5 鄒霞;;基于方法論的意識形態(tài)內涵的辨析[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曹麗;我國新時期意識形態(tài)建設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2 張志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3 王希鵬;文化哲學視域下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4 曹和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人本取向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5 肖應紅;我國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的意識形態(tài)建設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邱斌;構建和諧社會與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建設[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2 李莉;論科學發(fā)展觀統(tǒng)領下的和諧社會構建[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郝陽;論西方政治思潮對當代中國意識形態(tài)影響及對策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賈曉麗;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曉東;影響中美關系的貿易因素及中國應采取的對策[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2 孫健;經濟全球化與國家主權[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3 趙慧玲,張軍賢;社會利益群體分化對政治穩(wěn)定的影響[J];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4 王靖;經濟全球化對我國民主政治發(fā)展是一柄雙刃劍[J];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南京市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5 蔡虹;教育體制改革對高校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影響及對策[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6 周秋光;我國社會階層構成的新變化對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影響及對策[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02期
7 鄭麗簫;中國貧困階層:問題、影響與對策[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8 劉旭東;;論意識形態(tài)對外交政策的影響[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9 羅振建;中國城市化進程對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影響及對策[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10 劉潤堂;試論當前社會階層分化對我國公民政治參與的影響及對策思考[J];天津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國j;;關愛農村“空巢老人” 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福建省農村”空巢老人”初步調研報告[A];老齡問題研究論文集(十二)——積極老齡化研究之四——老年人與發(fā)展[C];2008年
2 段爾煜;李永康;;論西部多民族省區(qū)政府職能的轉變[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蔣杰;楊春輝;;透過當前國際武裝沖突的現(xiàn)狀分析誘發(fā)沖突的心理因素及對策[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王麗娟;曹淑蘭;;科索沃獨立及其對國際社會的影響[A];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9年
5 陳躍;陳愛文;;國際金融危機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A];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9年
6 李雪斌;;試論青少年拒絕邪教的對策[A];邪教防范與治理對策學術論文精選[C];2003年
7 吳三萍;;我國政府績效管理的理論性分析與對策[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俞世裕;王錦耀;張少飛;任鳳芹;;體制變革與邪教問題探究[A];社會文化建設與邪教防范研究學術論文精選[C];2004年
9 鄧文莉;黎吉秀;;關注弱勢群體 構建和諧社會[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王海龍;;“后農業(yè)稅時代”鄉(xiāng)鎮(zhèn)體制改革的制度困境與路徑選擇[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南京政治學院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研究中心 南振聲 執(zhí)筆 李書吾;中國發(fā)展的意識形態(tài)底蘊[N];文匯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 黃河 通訊員 韓浩;意識形態(tài)口第二次工作例會召開[N];阿克蘇日報;2007年
3 張爽;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意義[N];吉林日報;2009年
4 陳鍵興;島內輿論批當局為意識形態(tài)不顧民眾福祉[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5 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社科聯(lián)聯(lián)合課題組 執(zhí)筆人:曾凡光 朱新行 余世才 白雄奮 李軍 唐志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引領多元化的社會思潮[N];南方日報;2010年
6 張智新;日本對華政策中的意識形態(tài)因素[N];學習時報;2006年
7 中央黨校 李君如;探索和諧社會意識形態(tài)建設[N];安徽日報;2007年
8 張慶瑞;武定縣宣傳意識形態(tài)系統(tǒng)突出主題抓落實[N];楚雄日報(漢);2007年
9 楊晴川、潘云召;美法官裁定:布什反恐令部分違憲[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10 王正方邋(臺灣);民進黨內意識形態(tài)怪獸吃人[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安;意識形態(tài)與美國對華政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2 仲崇東;經濟全球化與我國的意識形態(tài)安全[D];中共中央黨校;2003年
3 季麗新;意識形態(tài)與國家利益[D];山東大學;2006年
4 劉文;信息網(wǎng)絡化與當代中國政治發(fā)展[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5 謝忠文;從革命到治理[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1年
6 花永蘭;當代世界民族主義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7 國洪梅;美國對蘇聯(lián)的政策研究(1933-1941)[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佟文娟;過程與分析:媒體與臺灣政治民主化(1949-2007)[D];廈門大學;2008年
9 肖宗志;候補文官群體與晚清政治[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10 葉政;中蘇論戰(zhàn)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影響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帆;網(wǎng)絡時代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2 魏志雄;外空武器化與中國國家安全[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3 李云峰;新時期社會階層結構的變化對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影響[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4 吳曉麗;美國外交政策中的宗教因素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5 郭國慶;新疆地方政府執(zhí)行力建設研究[D];新疆大學;2009年
6 閆曉晶;意識形態(tài)的經濟功能分析及現(xiàn)實意義[D];吉林大學;2011年
7 皮毅華;我國政府職能演變的歷史考察[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8 余梁意;淺析新媒體對2008美國總統(tǒng)選舉的影響[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9 楊旖旎;論美俄立場分歧對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影響[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10 孫丹丹;西方國家滲透下我國意識形態(tài)安全淺析[D];河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33456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2334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