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險業(yè)臺風災害償付能力評估——基于Cummins模型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中國財險業(yè)臺風災害償付能力評估——基于Cummins模型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財險業(yè) 臺風災害 償付能力 Cummins模型
【摘要】:發(fā)生頻率高、致災影響大的臺風災害已成為制約沿海地區(qū)生產生活正常運行的重要因素,而現行以政府為主導的單一救災方式易造成巨大的財政負擔。商業(yè)保險等市場機制的引入,無疑成為海洋災害風險分散的有益嘗試。對此,基于Cummins償付反應函數模型,以臺風頻發(fā)、災情較重的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四省為研究對象,計算中國財險業(yè)對臺風災害損失的償付能力。結果顯示,中國財險業(yè)對臺風災害損失的實際賠付率僅為理論值的16%,保險市場對臺風災害損失有較充裕的償付空間。
【作者單位】: 中國海洋大學經濟學院;
【關鍵詞】: 財險業(yè) 臺風災害 償付能力 Cummins模型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7150323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71373247)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14YJCZH223)
【分類號】:F842.65
【正文快照】: 一、引言作為海洋大國,中國遼東半島到東南沿海的廣大沿海地區(qū)為臺風災害多發(fā)地區(qū)。面對巨大的臺風損失,災前預防及災后損失補償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對于歐美等發(fā)達海洋國家,臺風保險早已屬于政府主導下的常態(tài)化保險產品。與之相比,中國雖早已將臺風災害劃入企業(yè)(家庭)綜合險、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段佳宏;陳和;;臺風災害公共管理基金建設:基于廣東省的初步構想[J];經濟研究導刊;2011年20期
2 虞力;;廣東省臺風災害損失評價及其治理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1年23期
3 段佳宏;陳和;;臺風災害公共管理基金建設:基于廣東省的初步構想[J];經濟論壇;2011年07期
4 鐘雅琴;陳和;;臺風災害債券設計——基于廣東省數據的實證研究[J];災害學;2012年01期
5 隋廣軍;唐丹玲;陳和;;臺風災害的經濟影響及其防御系統(tǒng)建設——以臺風“莫拉克”為例[J];國際經貿探索;2010年02期
6 陳和;陳仕鴻;;臺風災害科學與危機管理研究——第二屆“海峽兩岸臺風科學與危機管理研討會”綜述[J];國際經貿探索;2011年10期
7 陳和;蔡衡;呂智秀;;臺風災害危機管理:基于理論與實踐的探求[J];現代管理科學;2011年12期
8 金劍峰;黃妍中;;建立臺風災害應急管理體制的建議——基于珠三角地區(qū)的案例研究[J];價值工程;2013年21期
9 郭騰蛟;徐新良;王召海;;1990年以來我國沿海地區(qū)臺風災害對土地利用影響的風險分析[J];災害學;2014年02期
10 李鋼;邱新法;張眉;金有杰;龔敬瑜;;浙江省臺風災害直接經濟損失評估模型[J];熱帶地理;201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梁迅;白婉如;;中國主要臺風災害的空間特征探討[A];全國巨災風險管控與巨災保險制度設計研討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2 尹宜舟;Marco Gemmer;羅勇;王巖;;臺風災害氣象指數保險相關技術方法初探[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現代農業(yè)氣象防災減災與糧食安全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3 魏應植;吳陳鋒;;福建臺風災害特征及其防御對策研究[A];中國氣象學會2006年年會“災害性天氣系統(tǒng)的活動及其預報技術”分會場論文集[C];2006年
4 雷永登;王靜愛;黃曉云;;廣東省臺風災害風險及適應對策研究[A];風險分析和危機反應的創(chuàng)新理論和方法——中國災害防御協會風險分析專業(yè)委員會第五屆年會論文集[C];2012年
5 周正強;丁壽民;;近十年影響中國中緯度沿海的臺風災害特點及其防災對策[A];論沿海地區(qū)減災與發(fā)展——全國沿海地區(qū)減災與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1991年
6 梁必騏;;中國沿海的臺風災害及其對經濟發(fā)展的影響[A];論沿海地區(qū)減災與發(fā)展——全國沿海地區(qū)減災與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1991年
7 諸曉明;薛根元;;2005年登陸我國臺風災害的防御與減災對策[A];中國氣象學會2006年年會“災害性天氣系統(tǒng)的活動及其預報技術”分會場論文集[C];2006年
8 陳云梅;李國琛;;探討臺風災害的影響因素[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22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陳宏義;劉漢華;;臺風災害等級評估問題探討[A];第四屆長三角科技論壇論文集(上冊)[C];2007年
10 嚴洌娜;孫長;;基于投影尋蹤技術的臺風災害脆弱性評價[A];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10公共氣象服務政策體制機制和學科建設[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記者 俞駱波 通訊員 張子涵;浙江制定臺風災害風險區(qū)劃[N];中國氣象報;2009年
2 記者 卓上雄 特約記者 熊瑛 通訊員 劉少軍;海南建立國內首個臺風災害評估系統(tǒng)[N];海南日報;2009年
3 通訊員 張海山 汪昕;解析臺風災害特點極其防御[N];中國氣象報;2011年
4 樂風;臺風災害后及時做好恢復生產工作[N];江蘇農業(yè)科技報;2012年
5 記者 朱宇 曹愛方 施超;以最實作風做好防災救災工作 盡最大努力降低臺風災害損失[N];寧波日報;2013年
6 記者 張偉濤;洪澇損失十年最高 臺風災害同期最重[N];中國社會報;2013年
7 吳福瑞邋邱振鑫;連城全力嚴防臺風災害[N];閩西日報;2008年
8 記者 趙小蘭;浙江完成全省臺風災害風險區(qū)劃[N];中國氣象報;2009年
9 新華社記者 裘立華 張道生;防臺落空并非白忙一場[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10 記者 金波;努力克服臺風災害影響 繼續(xù)做好防臺防汛工作[N];浙江日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劉少軍;基于多信息源的臺風災害實時評估系統(tǒng)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2 崔娜;臺風災害下無車群體疏散需求預測與集散設施選址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金明一;臺風災害評估模型研究及應用[D];吉林大學;2009年
2 楊志海;臺風災害信息抽取及動態(tài)可視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3 梁鵬;大數據路徑下臺風災害(2001-2010)的傳媒預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4 楊洪瑞;海洋氣象災害區(qū)劃及防災設防標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4年
5 謝波濤;臺風災害概率預測新理論及其在防洪工程中的應用[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6 郝鵬飛;我國臺風災害損失分類與估計[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7 俞布;杭州市臺風災害風險區(qū)劃與評價[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1年
8 王美雙;浙江省臺風災害分析與風險評估[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1年
9 仲麗君;臺風災害綜合評價與損失預測方法研究及其軟件平臺開發(fā)[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2年
10 王慧民;福建省近500a臺風災害多尺度時空數據庫構建及動態(tài)分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63599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bxjjlw/635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