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評價的應然選擇
本文關鍵詞:合格性評價:基礎教育評價的應然選擇,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2006年第11期(總第322期
)
EDUCATIONAL RESEARCH
No.11,2006General,No.322
合格性評價:基礎教育評價的應然選擇
楊啟亮
[摘 要] 我國基礎教育評價中的選拔性評價幾乎替代了合格性評價,這是基礎教育走向均衡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根本癥結。這種取向異化了現(xiàn)代基礎教育的性質,限制了青少年兒童的個性,也使高等教育和精英教育迷失了真正意義上的公平起點;A教育應當以培養(yǎng)普通勞動者為具體目標,它的評價應當由選拔性評價轉向合格性評價。具有法定權威的基礎教育評價應當嚴格規(guī)約底線,寬松釋放頂線,把基礎教育從普通高等學校入學考試競爭中剝離出來。基礎教育選擇合格性評價,對社會人力資源、高等教育以及基礎教育自身都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義。
[關鍵詞] 基礎教育;教育評價;頂線評價;底線評價
[作者簡介] 楊啟亮,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南京 210097)
線而忽視底線,許多考試勝出者的產生就是以犧
一、問題的提出與解釋
本文提出合格性評價(下稱底線評價)這個基本命題來討論基礎教育評價趨向的選擇,源于兩方面的啟示。其一,在與校長培訓班的學員討論課程評價改革時,有中學校長談到一種設想:如果基礎教育選擇下限評價、合格率評價,而不是上限評價、升學率評價,基層學校就松綁了,課程與教學改革也會獲得較大的自由空間。他設想的正是底線評價,而選擇這種評價的道理,就像對駕駛員普遍施行安全行車評價而不是汽車拉力賽評價一樣,符合基礎教育的性質。其二,王道俊先生在談
到轉變考試觀念時認為, 現(xiàn)行的考試把合格與選拔攪在一起,把底線與頂線混為一談 ,而 教育評價,特別是具有法定權威的國家評價,則對教育目
①
的、教育過程起著指揮棒的作用 。先生直接提
牲底線合格為代價的。我們的基礎教育評價已經(jīng)與高等教育混為一談了。
從評價的意義范疇來說, 國民素質的提升依賴于國家的全部社會實踐。教育是國民素質建構
②與發(fā)展的基礎,基礎教育則是基礎中的基礎 。
這個基礎中的基礎,就是 為青少年兒童成為具有良好素質、健康人格的合格公民而打下基礎 ,③它是教育的第一層次,而專業(yè)教育、職業(yè)教育則是教育的第二層次。我們討論的基礎教育評價,其
意義范疇是在第一層次,而普通高等學校入學考試(高考)的意義范疇,籠統(tǒng)地說是在兩個層次之間,確切地說是在第二層次;A教育評價保持教育的第一層次合格目標,就是它的底線,而追求教育的第二層次選拔目標,則是它的頂線;蛘哒f,培養(yǎng)具有良好素質、健康人格的合格公民,是基礎教育的底線,以此為目標的教育評價,是基礎教育的底線評價。而培養(yǎng)適合高等專業(yè)教育和高等職業(yè)教育選拔規(guī)格的人才,是基礎教育的頂線,以此為目標的教育評價(它并不局限于普通高等出了底線與頂線混淆的問題,但觀點比較寬容。實際上,我國基礎教育評價中的選拔性評價(下稱頂線評價)幾乎替代了底線評價,它過多地關注頂
本文關鍵詞:合格性評價:基礎教育評價的應然選擇,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1549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chujiaoyulunwen/215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