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中高職銜接比較研究與啟示
本文關鍵詞:中美中高職銜接比較研究與啟示
【摘要】:加強中等和高等職業(yè)教育銜接,推動職業(yè)教育與普通教育的融通,構建“人才成長立交橋”以實現(xiàn)終身教育,是世界各國教育發(fā)展的普遍做法。中等和高等職業(yè)教育的銜接,不但能夠促進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體系的構建,更有益于滿足社會對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當前,美國中高職銜接在歷史的發(fā)展中逐漸形成的一系列具有美國特色的銜接理念、方法、形式和實際做法值得我們借鑒與參考,本文對中美兩國在中高職銜接過程中的具體做法進行比較,旨為我國中高職銜接的制度和政策找到可借鑒的經驗。本文通過文獻研究法與比較研究法,梳理中美兩國中高職銜接的現(xiàn)狀和特點,在此基礎上,深入全面地比較中美兩國中高職銜接的異同,進而得出對我國中高職銜接的啟示,為促進我國中等和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和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體系的構建,提供有益的理論基礎與實踐經驗。全文共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闡述中美兩國中高職銜接的研究意義、理論基礎和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第二部分主要是介紹中國中氋職銜接的實踐內容、存在的問題及產生問題的根源進行深入分析;第三部分是對美國中高職銜接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第四部分對中美中高職銜接的相同點、不同點和產生差異的原因進行分析;第五部分是就美國中高職銜接的優(yōu)勢,對我國的實踐狀況進行反思,并從中得到啟示,進而針對我國國情和借鑒美國中高銜接的實踐經驗,提出改善我國中高職銜接的建議。
【關鍵詞】:中國 美國 中高職 銜接 比較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719.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緒論10-23
- 第一節(jié) 問題提出10-12
- 第二節(jié) 文獻綜述12-20
- 一、國內研究綜述12-19
- 二、國外研究綜述19-20
- 第三節(jié) 研究思路與方法20-21
- 一、基本思路20
- 二、研究方法20-21
- 第四節(jié) 相關概念界定21-23
- 一、職業(yè)教育21
- 二、中等職業(yè)教育21-22
- 三、高等職業(yè)教育22
- 四、中高職銜接22-23
- 第二章 中國中高職銜接的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與原因23-33
- 第一節(jié) 中國中高職銜接的現(xiàn)狀23-28
- 一、中高職銜接的主要模式23-24
- 二、中高職銜接的培養(yǎng)目標24-26
- 三、中高職銜接的課程設置26-28
- 四、中高職銜接的學制結構28
- 第二節(jié) 中國中高職銜接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28-33
- 一、中高職銜接存在的問題28-30
- 二、原因分析30-33
- 第三章 美國中高職銜接的形式與特點33-40
- 第一節(jié) 美國中高職銜接的內涵與形式33-36
- 一、美國中高職銜接的內涵33-34
- 二、美國中高職銜接的主要形式34-36
- 第二節(jié) 美國中高職銜接的特點36-40
- 一、連貫的中高職培養(yǎng)目標37-38
- 二、合理的中高職課程設計38
- 三、多樣的中高職招考渠道38-39
- 四、規(guī)范的中高職政策法規(guī)39-40
- 第四章 中美中高職銜接的比較40-48
- 第一節(jié) 中美中高職銜接的相同之處40-42
- 一、銜接的理論依據相同40-41
- 二、銜接的手段相同41-42
- 第二節(jié) 中美中高職銜接的不同之處42-46
- 一、課程銜接不同42-43
- 二、目標銜接不同43-44
- 三、銜接模式不同44-45
- 四、保障中高職銜接的外部條件不同45-46
- 第三節(jié) 中美中高職銜接產生差異的原因46-48
- 一、不同的管理制度46-47
- 二、不同的辦學制度47
- 三、不同的經費來源渠道47-48
- 第五章 美國中高職銜接對我國的啟示48-57
- 第一節(jié) 對我國中高職銜接的反思48-50
- 一、“形式銜接”向“內涵銜接”的轉變48-49
- 二、中高職銜接課程分段的處理49-50
- 三、就業(yè)導向與中高職銜接矛盾的化解50
- 第二節(jié) 美國中高職銜接對我國的啟示50-57
- 一、設定連貫的中高職培養(yǎng)目標51
- 二、構建貫通的中高職銜接的課程體系51-53
- 三、拓寬中高職銜接的招生渠道53-54
- 四、健全和完善中高職銜接的法律保障體系54-55
- 五、建立完善學分轉換制度55-57
- 結語57-59
- 參考文獻59-64
- 致謝6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唐朝文;中國和美國到底誰霸道──駁《即將到來的美中沖突》[J];社科信息文薈;1997年05期
2 喬治·戈登·拜倫;;她在美中徜徉[J];青少年日記;2012年07期
3 包善碧;我愛上了這一行[J];中國學校體育;1997年01期
4 ;美中直接往來最務實[J];今日中國(中文版);1999年03期
5 ;美中應著眼發(fā)展“全球經濟策略”[J];今日中國(中文版);1999年03期
6 高芳英;美中兩國西部開發(fā)的差異及思考[J];蘇州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7 田戈 ,John C.Baker ,Kevin Pollpeter;未來美中會開展空間合作嗎?[J];社會觀察;2005年03期
8 諶樂然;;“0”的聯(lián)想[J];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2012年05期
9 弗雷德·伯格斯滕 ,吳言;世界不能承受美中沖突[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2005年10期
10 ;美中團組旅游諒解備忘錄[J];出國與就業(yè);2008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8條
1 ;丁美中[A];第三屆中國水禽發(fā)展大會會刊[C];2009年
2 ;美中鵝業(yè)公司簡介[A];首屆中國水禽發(fā)展大會會刊——中國水禽業(yè)進展[C];2005年
3 ;阜新市美中鵝業(yè)工貿有限責任公司[A];第三屆中國水禽發(fā)展大會會刊[C];2009年
4 丁美中;;發(fā)展自我 服務社會[A];首屆中國水禽發(fā)展大會會刊——中國水禽業(yè)進展[C];2005年
5 ;致富不忘他人脫貧——丁美中事跡介紹[A];中國禽業(yè)發(fā)展大會暨中國畜牧業(yè)協(xié)會禽業(yè)分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7年
6 ;阜新市美中鵝業(yè)工貿有限責任公司[A];第三屆中國水禽發(fā)展大會會刊[C];2009年
7 ;阜新市美中鵝業(yè)工貿有限責任公司[A];中國禽業(yè)發(fā)展大會暨中國畜牧業(yè)協(xié)會禽業(yè)分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7年
8 毛翠芹;;讓學生在美中感悟語文[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1卷)[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本報駐聯(lián)合國記者 何洪澤;促進美中相互理解[N];人民日報;2005年
2 黃繼;通過協(xié)商解決美中經貿分歧[N];中國證券報;2007年
3 駐美國使館經商處;美國提出解決美中貿易爭端新建議[N];國際商報;2006年
4 ;美中鵝業(yè) 力助彰武打造全國白鵝之都[N];中國畜牧獸醫(yī)報;2007年
5 希拉里·克林頓 蒂莫西·蓋特納 程真;美中應同舟共濟[N];中國能源報;2009年
6 記者 陳發(fā)勝;市政府與美中聯(lián)合商會簽訂合作框架協(xié)議[N];閩西日報;2010年
7 記者 胡芳;復星醫(yī)藥與美中互利結成戰(zhàn)略聯(lián)盟發(fā)展高端醫(yī)療服務[N];中國醫(yī)藥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黃淑慧;復星醫(yī)藥2986萬美元增持美中互利[N];中國證券報;2010年
9 記者 吳偉農;美中農業(yè)合作不僅僅是貿易[N];新華每日電訊;2000年
10 記者 蔣國鵬 林煜;美專家:美中共識該“付諸實施”了[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5條
1 張銳;淺析利益集團對美中經貿關系的影響[D];暨南大學;2006年
2 徐海娜;俄美中在中亞的競爭與合作[D];中共中央黨校;2006年
3 楊淑潔;論抗戰(zhàn)時期的美中經濟關系(1937.7-1945)[D];鄭州大學;2010年
4 張瀅;“占領華爾街運動”美中新聞報道的架構對比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14年
5 張鑫;中美中高職銜接比較研究與啟示[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65815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658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