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探究式教學在基因組學課程中的實例研究:基于比較基因組學鑒定大腸桿菌致病因子

發(fā)布時間:2018-05-25 00:27

  本文選題:探究式教學 + 基因組學; 參考:《遺傳》2015年02期


【摘要】:基因組學是現(xiàn)代生命科學中眾多"組學"研究方法的核心,越來越受到高校生物教學的重視,但目前關于其教學方法的研究報道較少。文章以大腸桿菌致病因子的比較基因組學教學作為一個專題教學實例,展示探究式教學法在基因組學課程中的應用。學生首先以Mauve軟件比較不同大腸桿菌的基因組,分析基因的保守性,并以BLAST檢索基因的功能注釋信息,從而鑒定其是否為致病因子基因。在該專題教學中,整個教學過程通過情境、資源、任務、過程、評價5個模塊來組織實施。教學效果表明,通過探究式教學的應用,學生在掌握基因組學課程知識與專業(yè)技能的基礎上,提高了科研興趣與自主學習能力。此外,該專題教學內(nèi)容還可應用于其他相關課程如微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分子生物學及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等。
[Abstract]:Genomics is the core of many "group" research methods in modern life science, and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in college biology teaching. However, there are few reports on its teaching methods at present. Taking the comparative genomics teaching of pathogenic factors of Escherichia coli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of genomics. First, the genomes of different Escherichia coli were compared with Mauve software, and the conserved genes were analyzed, and the functional annotation information of genes was retrieved by BLAST to identify whether they were pathogenic genes. In this project teaching,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is organized and implemented through five modules: situation, resource, task, process and evaluation. The teaching effect shows that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inquiry teaching,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interest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on the basis of mastering the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of genomics course. In addition, the course can also be applied to other related courses such as microbiology, bioinformatics, molecular biology and food safety detection techniques.
【作者單位】: 浙江育英職業(yè)技術學院生物技術系;浙江工商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
【基金】:浙江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研究課題(編號:SCG34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編號:31101339)資助
【分類號】:Q75-4;G7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譚幫換;;淺析施瓦布科學探究思想及科學教師培養(yǎng)方法[J];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01期

2 張勝利;李東方;張勝光;;基因組學教學實踐與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J];考試周刊;2010年20期

3 楊志偉;張瑋瑋;陳志玲;廖薊;劉曉晴;萬平;;生物化學探究式教學的設計和實施[J];生命的化學;2013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紹平;;民族地區(qū)初中物理教師開展科學探究教學情況的調(diào)查——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為例[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2 龍金晶;;科技館展教功能發(fā)展的社會背景及教育思想研究[J];科普研究;2013年04期

3 王世宏;;新時期化學探究教學活動設計的新思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年09期

4 朱彥卓;劉茂軍;;國外探究水平的研究及其對中國探究教學的啟示[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5期

5 謝榮華;;瑞氏染色探究式教學的設計和實施[J];科技信息;2014年12期

6 倪志勇;任燕萍;張樺;曲延英;;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提高生物化學教學質量[J];教育教學論壇;2014年39期

7 段莉敏;;《管理文秘》課程實踐與教學效果實效性分析[J];內(nèi)蒙古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年S2期

8 楊志偉;張瑋瑋;陳志玲;廖薊;劉曉晴;萬平;;生物化學探究式教學的設計和實施[J];生命的化學;2013年01期

9 陳谷;胡松青;游麗君;;《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基礎》全英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生命的化學;2014年06期

10 張秀紅;;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1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韋冬余;施瓦布科學探究教學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2 朱黎生;指向理解的小學“數(shù)與運算”內(nèi)容的教材編寫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梁紅波;鐘衛(wèi);熊磊;;高分子物理課程的教學體會[J];高教論壇;2009年01期

2 方展勇;淺論課堂教學模式[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3 譚幫換;;淺析施瓦布科學探究思想及科學教師培養(yǎng)方法[J];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01期

4 張琛;;酶工程課程的教學方法的探討與體會[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9年01期

5 刁維國;;當代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的新進展[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11期

6 楊志偉,劉曉晴,徐愛紅,趙琦,陳志玲,萬平,高音;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5年09期

7 徐學福,宋乃慶;20世紀探究教學理論的發(fā)展及啟示[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8 王丹;試論探究式教學的特點及教師的作用[J];學科教育;1998年10期

9 周忠信;陳慶;林藝雄;趙善超;周杰;;PBL教學模式的研究進展和現(xiàn)實意義[J];醫(y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yī)學版);2007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偉,印莉萍;基因組學相關概念及其研究進展[J];生物學通報;2000年11期

2 易家康;人類以外的基因組[J];世界科學;2000年10期

3 楊煥明;;基因組學 中國科學家談科學[J];科學觀察;2006年02期

4 楊立英;;基因組學領域演進的科學計量研究[J];科學觀察;2007年01期

5 張輝;孫坤;丁蘭;梁前進;;關于開設“基因組學”課程的探討[J];生物學通報;2008年08期

6 ;2009年國際基因組學大會將在北京召開[J];遺傳;2009年06期

7 ;生物樣品庫和個體基因組學前景與挑戰(zhàn)研討會在深圳舉行[J];醫(y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yī)學版);2009年05期

8 ;2009年第四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將在深圳召開[J];遺傳;2009年07期

9 ;國際基因組學大會在深圳召開[J];中國家禽;2009年21期

10 張雁明;邢國芳;劉美桃;劉曉東;韓淵懷;;全基因組關聯(lián)分析:基因組學研究的機遇與挑戰(zhàn)[J];生物技術通報;201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賀林;;基因組學對我們概念的沖擊和帶來的思考[A];中國遺傳學會功能基因組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刁現(xiàn)民;;后基因組時代的生命科學及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質疑[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2:生命科學的思考與暢想[C];2006年

3 趙國屏;;基因組學與社會經(jīng)濟的和諧發(fā)展[A];培育生物產(chǎn)業(yè),發(fā)展綠色經(jīng)濟——第五屆中國生物產(chǎn)業(yè)大會·2011基因科學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論壇會刊[C];2011年

4 徐峻;;從基因組學到化學基元組學[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14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5 田長富;周袁杰;張延明;李勤勤;張云增;劉立雪;趙然;栗東芳;王爽;王俊;Luz B.Gilbert;李英睿;陳文新;;根瘤菌適應共生互作的基因組進化機制[A];2012年第五屆全國微生物遺傳學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6 劉R,

本文編號:193126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93126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2e3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