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拉斯韋爾“五W”模式的高職院校招生宣傳有效性探索
本文選題:高職院校 + 招生宣傳; 參考:《中國成人教育》2015年10期
【摘要】:有效的招生宣傳是高職院校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本保障,但是目前國內(nèi)大多高職院校的招生宣傳實踐具有盲目性,其根源在于缺乏理論指導。招生宣傳實踐的理論歸屬在何處,如何提高宣傳工作的有效性是高職院校值得探索的課題。如果把招生宣傳工作看作是有特定受眾對象的傳播活動,那么拉斯韋爾的"五W"模式所揭示的線性傳播的五大要素,就可以為招生宣傳過程要素的把握和構建提供理論參考。本文從傳播學與招生宣傳實踐的理論聯(lián)系為出發(fā)點,對招生宣傳的過程要素進行分析并構建,為高職院校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宣傳手段提供借鑒。
[Abstract]:Effective enrollment propaganda is the basic guarante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ut the practice of enrollment propaganda in mos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is blind at present, and its root is the lack of theoretical guidance. Where the theory belongs to the practice of enrollment propaganda and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paganda work are worthy of explo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f the recruitment publicity is regarded as a communication activity with a specific audience, then the five elements of linear communication revealed by Raswell's "five W" model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grasp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elements of the enrollment propaganda process. Starting from the theoretical connection between communication and enrollment propaganda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onstructs the process elements of enrollment propaganda,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actively explore effective propaganda means.
【作者單位】: 常州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金】:江蘇省常州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課題“公辦高職院校招生宣傳的理論歸屬與實踐策略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課題編號:2013SK09)
【分類號】:G717.3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李偉;;使用與滿足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9年07期
2 許穎;;從5W模式看媒介融合的“融合”與“細分”[J];國際新聞界;2008年06期
3 高海波;;拉斯韋爾5W模式探源[J];國際新聞界;2008年10期
4 郭延凱;;加強高校招生宣傳應遵循的原則與傳播技巧[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S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令峰;;高等學校招生宣傳工作探析[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2 李慶雷;婁思元;王葉;;旅游創(chuàng)意傳播初論——基于大堡礁全球推廣活動的個案研究[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3 黃永青;;近年來理論界關于高校招生宣傳研究的綜述[J];滁州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4 丁希如;;讀圖時代對電腦圖像處理的人文思考[J];出版科學;2013年02期
5 王謙;史青宣;趙曉鵬;;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宣傳研究[J];保定學院學報;2013年03期
6 王磊;;電視新聞的故事化——淺述電視新聞報道的敘述效能挖掘[J];東南傳播;2013年07期
7 彭靜;;小議政府網(wǎng)絡形象建立策略[J];傳播與版權;2014年02期
8 李木柳;;基于認知基模理論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受眾信息接受分析[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9 謝妮;;美國《蝙蝠俠》首映槍擊案傳播學解讀[J];今傳媒;2014年02期
10 張玲;;中國古代服飾的文化符號內(nèi)涵及制度規(guī)范[J];服飾導刊;201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潘啟龍;;基于拉斯韋爾5W模式的一個科學傳播評價框架[A];中國科普理論與實踐探索——公民科學素質(zhì)建設論壇暨第十八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李菲;韓偉;;關于提高沈陽商業(yè)老字號品牌價值的對策建議[A];第十一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中國汽車產(chǎn)業(yè)集聚區(qū)發(fā)展與合作論壇論文集(經(jīng)濟管理分冊)[C];2014年
3 李端生;;論民族地區(q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旅游化傳播[A];中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信息傳播與社會發(fā)展論叢(2013年刊)[C];2013年
4 皇甫錚;;擬態(tài)環(huán)境、媒介可信度、社會信任缺失與突發(fā)性事件中的媒介恐慌——以“馬航失聯(lián)”為例[A];全球本土化背景下的中國傳播能力建設——第五屆“華中地區(qū)研究生新聞傳播學術論壇”獲獎論文集[C];2014年
5 張志松;;紅色文化傳播的實證研究[A];“紅色文化論壇”論文集——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紀念館專業(yè)委員會2012年年會[C];2012年
6 夏臨;;手機媒介對人的異化現(xiàn)象淺探[A];媒介秩序與媒介文明研討會暨第二屆新聞傳播倫理與法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5年
7 彭霞;楊睿;;司法信息公開視域下法院微博的功能治理與運行矯正——基于全國31個高級人民法院新浪微博半年運行狀況的實證分析[A];全國法院第二十六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司法體制改革與民商事法律適用問題研究[C];2015年
8 李云翔;;“大眾”的回響:奧爾特加《大眾的反叛》再思考[A];首屆長三角影視傳媒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強;融合媒體的受眾采納行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2 李春會;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高海波;拉斯韋爾戰(zhàn)時傳播理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4 張志成;我國普通高校招考高水平運動員制度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5 王以芳;19世紀媒介形態(tài)下的美國來華傳教士群體建構的中國形象與美國形象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6 叢桂芹;價值建構與闡釋[D];清華大學;2013年
7 張志堅;臺灣地區(qū)兩岸大眾傳播交流法規(guī)研究[D];廈門大學;2014年
8 王云峰;企業(yè)SNS的采納與使用探討[D];南京大學;2013年
9 劉峰;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電視媒體營銷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年
10 全家悅;大眾文化影響下黨的意識形態(tài)傳播路徑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葉冰清;媒介融合背景下廣告受眾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2 羅鈺;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tǒng)報業(yè)面臨的困境及其應對[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3 趙國華;鳳凰衛(wèi)視《社會能見度》欄目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4 王楊;電視劇的網(wǎng)絡傳播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5 呂蠶;高校招生宣傳策略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6 馬軍輝;借助手機媒體平臺的報紙盈利模式探究[D];湘潭大學;2011年
7 許逸;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傳媒集團化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1年
8 宋靜靜;網(wǎng)絡新聞評論頻道的頭條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9 盛蘭;情感的生產(chǎn)與消費[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劉臻;傳播過度:我們所面臨的困境[D];河南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閻朝陽;高校生源競爭與招生宣傳的策略[J];理工高教研究;2002年01期
2 龍景奎;高校招生宣傳工作芻議[J];江蘇高教;2003年02期
,本文編號:184055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840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