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兒童的口語表達能力評估及促進策略研究
本文關鍵詞:4-6歲兒童的口語表達能力評估及促進策略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摘要:國內(nèi)外對兒童口語表達方面的評價研究已有不少,但這些研究更多的是心理學傳統(tǒng)的,基礎性的,是在實驗情景中進行的,而很少在豐富的社會情境中和從多個維度來考察口語表達能力,再加上教師和家長對兒童口語表達能力籠統(tǒng)和模糊的評價趨勢,以及當前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的開展不是基于對兒童口語表達的充分、深入評價的基礎上進行,因而這樣的評價方式和教學活動能否真正提高兒童的口語表達能力,這是值得思考的。 本研究正是從此角度出發(fā),以多彩光譜語言評估活動中故事板和周末新聞活動為工具,收集來自4—6歲三個年齡段30名兒童的口語樣本,同時對教師進行訪談,收集他們對30名兒童口語表達能力的評價結果。然后按照故事板和周末新聞的評價標準,對30名兒童的口語資料進行分析和評估兒童的口語表達能力,并將測試結果與教師的評價結果進行對比研究,之后,將對比結果和研究工具呈現(xiàn)給教師看,再對教師進行第二次訪談,并對前后兩次收集的訪談資料進行對比。 研究結果顯示:1、不同年齡段兒童在故事板活動中的虛擬性口語表達能力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而在周末新聞活動中,5歲和6歲兩個年齡段兒童的描述性口語表達能力發(fā)展相當,而4歲組兒童總體得分相對較低;2、不同年齡段兒童在同一語言活動中的語言特點發(fā)展各有側重;3、同一兒童在虛擬性敘述語言中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表達水平要略高于其在描述性敘述語言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表達水平;4、教師評估結果和測試結果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即被教師歸為不同層次口語表達水平的兒童,在測試中得分卻是相同的,但是他們在各語言要素上的發(fā)展卻各有特點。 本文最后在研究結論的基礎之上,提出了相應的、切實可行的教育建議及教學策略以幫助兒童口語表達能力的真正提高,并提出了一些對本研究的思考。
【關鍵詞】:口語表達能力 促進 評價 幼兒園語言教學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613.2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部分 緒論9-13
- 一、選題緣由9-11
- (一) 當前評價兒童口語表達能力存在的問題9-10
- (二) 開展語言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10-11
- 二、研究目的11-12
- 三、研究意義12-13
- 第二部分 文獻綜述13-27
-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及說明13-15
- (一) 口語13-14
- (二) 口語表達能力14
- (三) 多彩光譜項目14-15
- 二、相關研究綜述15-25
- (一) 評估兒童口語表達能力的要素16-20
- (二) 評估兒童口語表達能力的測量工具20-25
- (三) 當前提高兒童口語表達能力的主要策略25
- 三、對已有文獻資料的反思和評述25-27
- 第三部分 研究設計27-34
- 一、研究對象的選取27-28
- 二、研究方法28-29
- (一) 訪談法28
- (二) 觀察法28
- (三) 測試法28-29
- 三、研究工具29-31
- (一) 故事板活動器材29-30
- (二) 教師訪談提綱30-31
- (三) 研究記錄工具31
- 四、研究過程31-34
- (一) 測查前的準備工作31-32
- (二) 正式測查32-33
- (三) 資料的收集與整理33-34
- 第四部分 研究結論及分析34-68
- 一、4-6歲兒童的口語表達能力發(fā)展狀況分析34-55
- (一) 同一活動中口語表達能力發(fā)展狀況分析34-50
- (二) 同一活動中語言特點和語言風格發(fā)展狀況分析50-53
- (三) 不同活動中口語表達能力發(fā)展狀況分析53-55
- 二、基于評估結果的口語促進策略55-68
- (一) 教師評價結果與測試結果的對比分析情況55-64
- (二) 口語促進策略64-68
- 第五部分 結論與教育建議68-72
- 一、結論68
- 二、教育建議68-72
- (一) 改變對兒童口語表達能力進行籠統(tǒng)模糊評價習慣68-69
- (二) 善于開展不同的語言活動達到不同的語言教育目標69-70
- (三) 對兒童進行口語表達的指導要考慮其個體差異性70-72
- 第六部分 研究反思72-73
- 參考文獻73-76
- 附表76-83
- 附表176-77
- 附表277-78
- 附表378-79
- 附表479-81
- 附表581-83
- 致謝83-84
- 研究生期間的科研項目8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梁衛(wèi)蘭,郝波,王爽,楊艷玲,張致祥,左啟華,TardifT,FletcherP;中文早期語言與溝通發(fā)展量表——普通話版的再標準化[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1年05期
2 吳淑華;龍厚祿;;幼兒口頭言語發(fā)展的調查研究[J];南充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3 宋瑞祥;;職校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與職業(yè);2003年09期
4 張利;談大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J];遼寧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1999年01期
5 杜建穎;淺談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J];內(nèi)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6 王曉玉;;圖畫故事對幼兒創(chuàng)造性想象的影響實驗研究[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年04期
7 郭弘;談職高生口語能力培養(yǎng)問題[J];龍巖師專學報;1996年04期
8 陳鳳琴;略談口語交際的定位與訓練[J];教育探索;2001年09期
9 張仁俊,朱曼殊;嬰兒的語音發(fā)展——一例個案的分析[J];心理科學通訊;1987年05期
10 桑標,繆小春;皮博迪圖片詞匯測驗修訂版(PPVT—R)上海市區(qū)試用常模的修訂[J];心理科學通訊;1990年05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劉曉燕;幼兒口語的個體差異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2 余曉琦;3-6歲幼兒口語與早期閱讀發(fā)展水平的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楊薇;兒童表達性語言能力評定技術[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4 李金霞;促進3-6歲幼兒優(yōu)勢語言智能發(fā)展的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4-6歲兒童的口語表達能力評估及促進策略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2773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yejy/427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