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早期教育弱勢資助政策研究
本文選題:美國 + 早期教育; 參考:《比較教育研究》2012年11期
【摘要】:弱勢兒童接受高質量的早期教育具有較高的個人和社會收益。同時,對弱勢兒童早期教育進行補償性資助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起點。出于系統管理的考慮和為了避免資助政策在利益集團之爭中流產,美國對弱勢兒童早期教育的資助項目大都納入國家戰(zhàn)略規(guī)劃和社會保障體系并以法律的強制形式確保其得以實施。其實施途徑主要是資助家庭、幼托機構以及招募和培訓教師。資助對象主要針對低收入家庭兒童、特殊兒童和少數民族兒童。
[Abstract]:Vulnerable children receive high quality early education with high personal and social benefits. At the same time, compensatory funding for early education of vulnerable children is the starting point to realize social equity and justice. Out of systematic management considerations and in order to avoid funding policies in the interests of the abortive, In the United States, funding programs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for vulnerable children are mostly incorporated into national strategic planning a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and enforced by law. Its implementation is mainly through the funding of families, child care institutions and the recruitment and training of teachers. The object of aid is mainly for children from low-income families, special children and children from ethnic minorities.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
【分類號】:G619.7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魏振高;;美國早期教育見聞[J];父母必讀;1981年02期
2 ;幼教拾貝[J];幼兒教育;1982年02期
3 黃中貴;不可不教 不可多教——娗早期教育的適度[J];早期教育(教師版);1987年08期
4 任洪祥;要多讓嬰兒自由活動和獨立動動[J];幼兒教育;1988年03期
5 ;《早期教育》2000年要目[J];早期教育;2000年23期
6 楊寧;為什么劣幣會驅逐良幣[J];學前教育研究;2003年Z1期
7 秦俐;早熟的果實不甜美——從格塞爾的發(fā)展理論看當前早期教育問題[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8 郭力平;武瑋;孫慧妍;;早期學習標準在美國的發(fā)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9 王彩萍;早期教育與學習成績關系初探[J];學前教育;1994年04期
10 ;鈴木鎮(zhèn)一早期教育法[J];現代特殊教育;199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林景輝;;試論早期教育與成人教育[A];科學發(fā)展觀與成人教育創(chuàng)新——2004年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年會論文集(Ⅰ)[C];2004年
2 黃玲玲;;抓好早期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質的關鍵一環(huán)[A];’96全國優(yōu)生科學大會大會學術講演與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1996年
3 劉穎;;NAEYC早期教育專業(yè)人員培養(yǎng)標準及啟示[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金曉霜;曾文然;;淺談嬰幼兒早期教育與人口素質的關系[A];’96全國優(yōu)生科學大會大會學術講演與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1996年
5 李守民;;學習行知思想 培養(yǎng)早慧兒童[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87年
6 王好平;;嬰幼兒的早期教育——素質教育的基礎[A];中國優(yōu)生優(yōu)育協會第四屆全國學術論文報告會暨基因科學高峰論壇論文專輯[C];2008年
7 劉榮才;;用科學發(fā)展觀指導兒童早期教育——反思我國的兒童早期教育[A];湖北省兒童全面發(fā)展研究會第三屆第二次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8 杜玉開;張靜;張建端;樊利春;;社區(qū)0~3歲兒童教育現狀[A];湖北省兒童全面發(fā)展研究會第三屆第二次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9 張建平;;興趣-開展托班音樂活動的前提[A];中國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2006年
10 蔡華;;識字機理初探[A];首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省會“天價早期教育”惹眾議[N];河北日報;2003年
2 桂 娟;早期教育應以感知為主[N];河北日報;2004年
3 惠永 記者 趙廷榮;盤縣人口早期教育基地成立[N];六盤水日報;2009年
4 記者 李彥伶;早教市場亟待規(guī)范[N];各界導報;2009年
5 周念麗 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學院;早期教育是雙刃劍[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6 金勇;質疑早期教育的內容[N];中國婦女報;2003年
7 章迪思 徐敏;莫讓早期教育“傷”孩子[N];解放日報;2005年
8 本報記者 丁雷;破解公益性早教“供不應求”難題[N];大連日報;2010年
9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教育部原副部長 韋鈺;制定早期教育政策必須依靠科學研究[N];人民政協報;2009年
10 陳衍民 胡霞 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qū)人口計生委;推進早期教育的實踐與探索[N];中國人口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王曉芬;農村混讀班早期教育現狀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嚴仲連;在現代與傳統之間[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柳倩;農村學前兒童入學認知準備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裴小倩;全球化背景下有關中國學前教育的地域文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徐雨虹;新制度經濟學視角下的我國學前教育投資制度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巍;論早期素質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曉燕;加拿大原住民早期教育和保育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3 傘碩;早期教育從商業(yè)服務到社區(qū)服務的過渡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2年
4 王瑩;早期教育機構教師的兒童學習觀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5 杜涓;早教市場分析及其營銷策略探究[D];內蒙古大學;2012年
6 李曉紅;美國“先行計劃”初探[D];西南大學;2006年
7 魏欣;美國蒙臺梭利學校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王成剛;腦科學視野中的兒童早期教育[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9 彭梅芳;我國幼兒早期教育市場特許經營模式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7年
10 王楠;央視《寶貝一家親》的早教理念傳播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90252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yejy/1902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