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幼兒園師資隊伍狀況評價指標體系的建構與運用
本文選題:幼兒園教師 + 教師地位; 參考:《學前教育研究》2014年12期
【摘要】:依據(jù)我國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主要目標和督導要求,參照我國教育統(tǒng)計與評價指標體系,參考國內外已有相關研究成果,本研究構建了我國幼兒園師資隊伍狀況評價指標體系。根據(jù)該指標體系對我國和各地區(qū)幼兒園師資隊伍狀況進行統(tǒng)計計算,結果顯示我國幼兒園師資隊伍近年來呈現(xiàn)人數(shù)逐年遞增的趨勢;總體上東高中低,尤以配置和待遇最為明顯,同時省際差異明顯,滬京最高而桂渝最低;經濟的發(fā)展有利于幼兒園師資隊伍狀況的改善。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main objectives and supervision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in China, referring to the educational statistics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 China, and referring to the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study has constructe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status of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s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teachers in kindergartens in China 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In general, East high school is low, especially in configuration and treat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er provincial difference is obvious, Shanghai Beijing is the highest and Guangxi Chongqing is the lowes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benefic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team status.
【作者單位】: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基金】: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公益金集體課題“中國學前教育發(fā)展報告2013”(批準號:GY2013002)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學前教育體制與機制改革研究(批準號:10JZD003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G61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高丙成;;我國普通高校辦學條件的測評研究[J];大學(學術版);2014年02期
2 劉占蘭;高丙成;;中國學前教育綜合發(fā)展水平研究[J];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3 高丙成;陳如平;;我國普通高中教育綜合發(fā)展水平研究[J];教育研究;2013年09期
4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國教育發(fā)展報告課題組;方曉東;高丙成;;中國教育綜合發(fā)展水平研究[J];教育研究;2013年12期
5 楊曉琳;王文寶;燕學敏;單志艷;;各省份中小學教師發(fā)展水平比較研究[J];教育研究;2013年10期
6 李天順;;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培訓班上的講話[J];學前教育研究;2012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丙成;陳如平;;我國普通高中教育綜合發(fā)展水平研究[J];教育研究;2013年09期
2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國教育發(fā)展報告課題組;方曉東;高丙成;;中國教育綜合發(fā)展水平研究[J];教育研究;2013年12期
3 徐光木;;中國31個省份教育發(fā)展指數(shù)及其初步測定[J];教育與考試;2014年03期
4 唐吉洪;王雪標;張秀琦;鄭福;;學前教育發(fā)展,財政投入和城鎮(zhèn)化——基于遼寧省2000-2012年的動態(tài)面板數(shù)據(jù)分析[J];數(shù)學的實踐與認識;2014年16期
5 董劍暉;;《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貫徹落實情況調查與思考——以上海市SJ區(qū)為例[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3年08期
6 郭良菁;;以“系統(tǒng)”思路解決學前教育質量的保障與提升問題[J];學前教育研究;2013年09期
7 劉華;;從規(guī)劃和管理的角度談學前教育事業(yè)健康有序發(fā)展[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4年06期
8 孫一耕;張停;鞠楠楠;辛帥;;整合與設計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幼兒園活動設計”課程[J];文教資料;2014年13期
9 葉平枝;湯建靜;;經濟發(fā)展必然帶來學前教育的發(fā)展嗎——基于對廣州市學前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與問題的分析[J];學前教育研究;2014年08期
10 王迎蘭;;幼兒園教師培養(yǎng)與培訓的科學規(guī)劃——基于在實踐中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思考[J];學前教育研究;2014年10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倪少凱;7種確定評估指標權重方法的比較[J];華南預防醫(yī)學;2002年06期
2 王暉;陳麗;陳墾;薛漫清;梁慶;;多指標綜合評價方法及權重系數(shù)的選擇[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3 吳玉鳴,李建霞;中國區(qū)域教育競爭力與區(qū)域經濟競爭力的關聯(lián)分析——兼復胡詠梅教授等[J];教育與經濟;2004年01期
4 劉占蘭;高丙成;;中國學前教育綜合發(fā)展水平研究[J];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5 王善邁;袁連生;田志磊;張雪;;我國各省份教育發(fā)展水平比較分析[J];教育研究;2013年06期
6 袁振國;建立教育發(fā)展均衡系數(shù) 切實推進教育均衡發(fā)展[J];人民教育;2003年06期
7 范秀榮;何必;;重慶、四川、陜西教育發(fā)展指數(shù)分析[J];軟科學;2007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煥文;生活方式指標體系初探[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2 尹莉;;新的發(fā)展觀與綠色GDP指標體系[J];未來與發(fā)展;2004年05期
3 黃建;構建畢業(yè)生就業(yè)指標體系[J];中國統(tǒng)計;2005年01期
4 熊明;劉暉;;教育現(xiàn)代化指標體系理論研究綜述[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08期
5 李海燕;劉暉;;教育指標體系:國際比較與啟示[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8期
6 許建鉞;傅雄烈;;簡化高校評估指標體系的探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6年04期
7 劉維清;建立我國高等學校體育工作評價指標體系的初步設想[J];體育與科學;1987年01期
8 魏雙鳳;;論綜觀經濟效益及其指標體系[J];科學·經濟·社會;1987年04期
9 朱普章;;重點學科評估指標體系的研究與應用[J];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1987年02期
10 杜文藝;對完善石油工業(yè)統(tǒng)計指標體系的幾點看法[J];大慶社會科學;198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申偉;蘭亞鵬;;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建立綜合化的信息指標體系[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2 孫士超;;構建規(guī)劃環(huán)境影響評價的指標體系[A];2013年4月建筑科技與管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3 何愛國;;現(xiàn)代性與本土性交融:中國小康指標體系的演化、特點與反思[A];中國的立場 現(xiàn)代化與社會主義: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9年
4 邢彥;孫鈺;;高速公路社會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以津濱高速公路為例[A];科學發(fā)展·生態(tài)文明——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九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中)[C];2013年
5 朱慶芳;;從指標體系看構建和諧社會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A];中國經濟現(xiàn)代化戰(zhàn)略——第三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5年
6 陶平;;港口規(guī)劃環(huán)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的探討[A];2008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卷)[C];2008年
7 王德偉;;高新技術產品中科技含量的指標體系[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上冊)[C];2001年
8 張運平;;小康生活質量評估及評估指標體系構建[A];山西省科學技術情報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劉振華;岑晏青;王偉;;行業(yè)信息化指標體系研究[A];04'中國企業(yè)自動化和信息化建設論壇暨中南六省區(qū)自動化學會學術年會專輯[C];2004年
10 劉家彥;;實施生態(tài)立省戰(zhàn)略的思考[A];貴州省生態(tài)立省研究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深圳商報記者 李懷今;市民將從指標體系中受益[N];深圳商報;2007年
2 特派記者 方興業(yè);民生凈福利指標體系具推廣意義[N];深圳特區(qū)報;2007年
3 記者 葉曉濱 李舒瑜;深圳正式出臺民生凈福利指標體系[N];深圳特區(qū)報;2007年
4 薛曉毅;建立新農村指標體系的幾點思考[N];延安日報;2006年
5 省保險學會秘書長 李玲;建立實現(xiàn)小康社會保險保障指標體系[N];福建日報;2009年
6 記者 徐瑞哲;上海發(fā)布教育現(xiàn)代化指標體系[N];解放日報;2009年
7 記者吳婷 通訊員李亞楠;“中國老年人宜居(宜游)城市指標體系”發(fā)布[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8 胡愛民;湖北 反腐倡廉建設形勢評價有了指標體系[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1年
9 南方日報記者 吳哲;幸福廣東指標體系越辯越明[N];南方日報;2011年
10 廣東商學院教授 林洪;理解幸福指標體系應該明晰幾個問題[N];南方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德峰;邁向新型現(xiàn)代性的科學發(fā)展觀[D];蘇州大學;2008年
2 朱軍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指標體系及政策保障[D];復旦大學;2004年
3 姜濤;縣域科學發(fā)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4 李遠遠;基于粗糙集的指標體系構建及綜合評價方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年
5 邱白莉;教育現(xiàn)代化指標體系比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6 顧曉薇;國家環(huán)境壓力指標體系及減量化研究[D];東北大學;2005年
7 李海華;礦建剝離工程評標決策指標體系的研究與應用[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3年
8 安曉敏;教育公平指標體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9 吳雪明;經濟國力的國際比較[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9年
10 劉紅;中國保險公司經營狀況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與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鴻凌;我國民生指標體系構建初探[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年
2 張黎麗;西部地區(qū)生態(tài)文明建設指標體系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3 呂祥永;中國社會和諧水平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D];山東大學;2006年
4 路依婷;上海市居家養(yǎng)老服務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5 劉孝文;信息素養(yǎng)評估指標體系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6 岑曉倩;石油企業(yè)班組安全氛圍測量指標體系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2年
7 成程;國家主權信用評級指標體系的優(yōu)化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8 王磊;教育信息化評估指標體系及其基本要素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9 張玉霞;軍隊臨床醫(yī)學院重點學科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2年
10 楊菁;科技型城市及其評估指標體系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89650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yejy/1896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