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調想象”:兒童形象的想象性建構及其反思
本文關鍵詞:“復調想象”:兒童形象的想象性建構及其反思
【摘要】:"兒童"這一主題并非自古有之,"兒童"是被發(fā)現(xiàn)的存在。隨著兒童的發(fā)現(xiàn)、兒童的誕生,"兒童是什么樣的人"成為人們探討的核心主題。兒童形象通過學術—思想性文本、兒童文學—影視作品、網(wǎng)絡傳媒等媒介得以生產(chǎn)、消費與再生產(chǎn)。然而,這些媒介所描述、規(guī)定、呈現(xiàn)的熱鬧紛繁的兒童形象實非對兒童本體的認知,而是一種"復調式"的想象性建構。這種建構背后或是因為時代的需要,或是出自人們深層的審美寄托,或是為了滿足普通大眾的消費、娛樂等需要而使兒童成為名副其實的"他者"。
【作者單位】: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關鍵詞】: 復調想象 兒童形象 想象性建構
【基金】: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兒童形象‘復調想象’的修辭研究”(項目編號2016SJB880028)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博士專項“兒童形象的話語修辭研究”(項目編號JSNU2015BZ14) “江蘇高校品牌專業(yè)建設工程資助項目”(項目編號PPZY2015A005)
【分類號】:G610
【正文快照】: 一、問題的提出隨著我國對兒童教育的重視和研究的深入,有關兒童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棟。這些研究呈現(xiàn)出研究者對兒童形象復雜多樣、紛繁多元的想象。傳媒時代,人們借助多種媒介對兒童形象的想象更是熱鬧紛繁。然而,有些兒童形象并非出于人們對兒童本體的理解,相反是人們對兒童形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段永明;;古詩中的兒童形象[J];新語文學習(小學高年級版);2012年11期
2 姚海英;;宋元社會生活的形象透視——以宋元小說中的兒童形象為視角[J];江西社會科學;2008年04期
3 王艷文;;中國當代文學中的兒童形象淺析[J];咸寧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4 李召存;;兒童形象的政策建構——基于學前課程指南的國際比較[J];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06期
5 舒韶雄;;古詩中的兒童形象[J];黃石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6 梅仲孫;;要重視兒童形象思維的培養(yǎng)[J];人民教育;1980年12期
7 李寶珠;;俊美與冷酷的對抗——魯迅作品兒童形象探微[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8 姚海英;;論宋元小說中的兒童形象類型及藝術特征[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9 史曉婧;;論魯迅筆下的兒童形象敘事[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10 韋良秀;;古詩里的童年[J];老同志之友;2014年1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陳莉;報紙圖片中兒童形象運用的幾點思考[N];中華新聞報;2005年
2 張淑燕邋王波偉;給兒童廣告一方凈土[N];吉林日報;2007年
3 曉夫;走馬觀花看日本廣告[N];中國工商報;2000年
4 本報見習記者 楊樺;兒童廣告 盼望一陣綠色的風[N];人民政協(xié)報;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新梅;新中國繪畫中兒童形象的典型樣態(tài)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5年
2 李玉晗;陸游詩中的兒童形象研究[D];云南大學;2016年
3 姜揚;符號學視角下的兒童形象[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4 涂春梅;“十七年”兒童文學中的“新中國兒童形象”[D];杭州師范大學;2011年
5 楊宇;中外文學中兩類兒童形象比較[D];遼寧大學;2011年
6 李雅玲;論當代油畫中的兒童形象[D];上海大學;2014年
7 張藝典;電視廣告中的兒童形象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4年
8 徐平;論蔣韻長篇小說的兒童敘述與兒童形象[D];山西師范大學;2014年
9 史凝芳;新中國年畫中的兒童形象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
10 姚瑤;打造接班人:新中國少年兒童形象的建構及傳播[D];復旦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11420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yejy/1114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