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立場的道德教育 ——威爾遜《道德教育新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01 08:20
自人類文明出現(xiàn)以來,道德教育就是各民族秩序建構(gòu)和文化傳承的基本手段之一。在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社會中,道德教育自有其慣性和傳統(tǒng),也有其存在與延續(xù)的正當性。但是,在劇烈變動或轉(zhuǎn)型的社會中,道德自身的變化、新舊價值間的沖撞、道德與個體關(guān)系等的新理解,會使得道德教育問題化,道德教育會從不易的傳統(tǒng)變成為思想的對象。就西方社會而言,自由主義逐漸成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立足個體自由,使得一個社會中存在著超過一個以上的道德原則和信念系統(tǒng),同一社會中的群體或個人有著不同的倫理信念。維護傳統(tǒng)一元論道德的道德教育就會受到質(zhì)疑,人們會重新設(shè)計道德教育,以期形成新的傳統(tǒng)。我們也正處于這樣的時代之中。在這種情景中,是否還能夠進行一種普遍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內(nèi)容應(yīng)當是什么?如何進行道德教育?這些問題,同時具有理論和實踐雙重意義,需要人們認真的面對。約翰·威爾遜的《道德教育新論》就是對上述問題的一種思考和解決。本文主要以約翰·威爾遜《道德教育新論》一書為研究對象,約翰·威爾遜,作為現(xiàn)代西方分析哲學的代表人物,是一位至今仍活躍在西方哲學界和道德教育理論界的當代英國著名的教育哲學家和道德哲學家,也是從哲學入手探討道德教育理論問題...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言
第一章 威爾遜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論前提
1.1 自由主義的語境
1.2 普遍規(guī)定主義的倫理學設(shè)定
1.3 分析哲學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道德教育目的理論
2.1 道德教育的內(nèi)涵
2.1.1 “在道德上受過教育的人”
2.1.2 對于“道德上受過教育的人”現(xiàn)實分析
2.2 威爾遜關(guān)于幾種道德教育目的論的評價
2.2.1 威爾遜對道德教育的工具性與功利性觀點評價
2.2.2 道德教育的自成目的性
2.3 道德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
第三章 威爾遜道德教育實踐設(shè)計
3.1 道德教育與教師的“權(quán)威”
3.2 道德思維的直接教學
3.2.1 道德直接教學的優(yōu)點
3.2.2 道德思維直接教學的目的
3.2.3 道德教育的研究可以與其它學科相結(jié)合
3.3 道德教育交往背景的建構(gòu)
3.3.1 發(fā)展學生的道德語言
3.3.2 制定系列規(guī)章制度
3.3.3 “家庭模式”引入學校
第四章 威爾遜道德教育理論對我國道德教育的借鑒和啟示意義
4.1 理論意義
4.2 現(xiàn)實意義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威爾遜《道德教育新論》解讀[J]. 趙宏瑞. 黑河學刊. 2012(01)
[2]威爾遜的道德教育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改革[J]. 李新.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7)
[3]道德能否成為一門學科?——解讀約翰·威爾遜的《道德教育新論》[J]. 翟艷芳.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06(07)
[4]青少年道德能力培養(yǎng)的必要性與可能性分析[J]. 蔡志良. 理論月刊. 2005(06)
[5]威爾遜道德教育理論的啟示[J]. 李從浩.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05(03)
[6]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shè)的若干問題[J]. 張耀燦. 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1)
[7]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容與相互關(guān)系[J]. 周湘蓮. 社會主義研究. 2004(02)
[8]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論[J]. 孟志中.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2003(03)
[9]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初探[J]. 馮達成. 學術(shù)論壇. 2002(03)
[10]關(guān)系中的人:當代道德教育的一種人學探尋[J]. 魯潔. 教育研究. 2002(01)
碩士論文
[1]威爾遜道德教育理論對我國學校德育的啟示[D]. 李曉明.西南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258789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言
第一章 威爾遜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論前提
1.1 自由主義的語境
1.2 普遍規(guī)定主義的倫理學設(shè)定
1.3 分析哲學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道德教育目的理論
2.1 道德教育的內(nèi)涵
2.1.1 “在道德上受過教育的人”
2.1.2 對于“道德上受過教育的人”現(xiàn)實分析
2.2 威爾遜關(guān)于幾種道德教育目的論的評價
2.2.1 威爾遜對道德教育的工具性與功利性觀點評價
2.2.2 道德教育的自成目的性
2.3 道德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
第三章 威爾遜道德教育實踐設(shè)計
3.1 道德教育與教師的“權(quán)威”
3.2 道德思維的直接教學
3.2.1 道德直接教學的優(yōu)點
3.2.2 道德思維直接教學的目的
3.2.3 道德教育的研究可以與其它學科相結(jié)合
3.3 道德教育交往背景的建構(gòu)
3.3.1 發(fā)展學生的道德語言
3.3.2 制定系列規(guī)章制度
3.3.3 “家庭模式”引入學校
第四章 威爾遜道德教育理論對我國道德教育的借鑒和啟示意義
4.1 理論意義
4.2 現(xiàn)實意義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威爾遜《道德教育新論》解讀[J]. 趙宏瑞. 黑河學刊. 2012(01)
[2]威爾遜的道德教育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改革[J]. 李新.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7)
[3]道德能否成為一門學科?——解讀約翰·威爾遜的《道德教育新論》[J]. 翟艷芳.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06(07)
[4]青少年道德能力培養(yǎng)的必要性與可能性分析[J]. 蔡志良. 理論月刊. 2005(06)
[5]威爾遜道德教育理論的啟示[J]. 李從浩.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05(03)
[6]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shè)的若干問題[J]. 張耀燦. 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1)
[7]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容與相互關(guān)系[J]. 周湘蓮. 社會主義研究. 2004(02)
[8]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論[J]. 孟志中.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2003(03)
[9]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初探[J]. 馮達成. 學術(shù)論壇. 2002(03)
[10]關(guān)系中的人:當代道德教育的一種人學探尋[J]. 魯潔. 教育研究. 2002(01)
碩士論文
[1]威爾遜道德教育理論對我國學校德育的啟示[D]. 李曉明.西南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25878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325878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