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成人依戀與感戴、親社會行為的關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30 09:31
本文關鍵詞:大學生成人依戀與感戴、親社會行為的關系研究
【摘要】:高度提倡感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個體的親社會行為在建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市場經濟觀念深入人心的今大,青少年的感恩意識和親社會行為的缺失已經引起廣大心理和教育研究者的積極關注。作為一種積極情緒的感戴能夠建構個體的心理和社會資源,對于提高個體的身心健康和維護社會和諧具有重要促進作用。而依戀作為一種聯(lián)系人際關系的情感紐帶影響著個體的認知、情感和行為,尤其是依戀安全對于提高個體的主觀幸福感、有效的情緒管理、高自尊、積極地自我概念、良好的社會適應和主動的探索行為有重要作用。 目的: 本研究借助于認知科學的方法,通過啟動技術激活被試的依戀表征,考察依戀與感戴、親社會行為的關系,對于增強個體的感恩意識和親社會行為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方法: 研究一,以126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依戀原型的三段話啟動被試的依戀表征,然后讓被試完成假設情境問卷以考察依戀表征對感戴的影響。 研究二,以223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反映依戀原型的故事為啟動材料激活被試的依戀表征,并操作關系的親密程度,然后讓被試完成親社會行為測量,以考察依戀表片對親社會行為的影響及關系親密程度對這一效應的調節(jié)作用。 研究三,分別通過圖片作為閾上依戀啟動和以文字材料作為閾下依戀啟動材料,以書寫方式和行為實驗誘發(fā)被試的感戴情緒,之后測量被試的親社會行為,以考察依戀在感戴與親社會行為間的作用。 最后,討論部分從理論上對本研究結果進行詮釋,并對本研究的實踐作用和未來展望進行探討。 結果: (1)不同依戀啟動組被試的感戴狀態(tài)差異顯著。 (2)不同依戀啟動組被試的個人憂傷、移情關注、助人意愿和助人行為差異顯著,具體表現(xiàn)為在個人憂傷上,依戀焦慮被試得分顯著高于依戀安全和依戀回避被試:在移情關注上依戀回避被試得分顯著低于依戀安全和依戀焦慮被試:在助人意愿上依戀安全被試得分顯著高于依戀焦慮和依戀回避被試;在助人行為上依戀安全得分最高,依戀回避得分最低,且三者間差異顯著。關系的親密程度調節(jié)依戀啟動對于移情和親社會行為的影響。 (3)感戴與意圖、成本和價值間存在顯著正相關,且意圖、成本和價值能有效預測個體的感戴狀態(tài)。閾下啟動的依戀安全表征在感戴與親社會行為關系間的調節(jié)作用顯著。
【關鍵詞】:大學生 依戀 成人依戀 感戴 親社會行為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B844.2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第1章 文獻綜述11-31
- 1.1 感戴研究概述11-18
- 1.1.1 感戴的概念11-12
- 1.1.2 關于感戴的心理學理論12-14
- 1.1.3 感戴的測量14-16
- 1.1.4 感戴的相關研究16-18
- 1.2 依戀研究概述18-26
- 1.2.1 依戀的概念18
- 1.2.2 依戀穩(wěn)定性與可變性18-19
- 1.2.3 依戀風格及相關研究19-26
- 1.3 依戀、感戴與親社會行為的相關研究26-31
- 1.3.1 依戀和親社會行為26-27
- 1.3.2 依戀與感戴27-28
- 1.3.3 依戀與感戴、親社會行為的關系28-31
- 第2章 問題提出31-33
- 2.1 已有研究存在的問題31
- 2.2 研究問題的提出31-32
- 2.3 研究意義32
- 2.4 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32-33
- 第3章 實驗研究33-55
- 3.1 研究一 依戀與感戴的關系33-37
- 3.1.1 研究目的33
- 3.1.2 實驗材料的準備33-34
- 3.1.3 研究方法34-35
- 3.1.4 研究結果35-37
- 3.1.5 實驗小結37
- 3.2 研究二 依戀與親社會行為的關系37-43
- 3.2.1 研究目的37
- 3.2.2 實驗材料的準備37-38
- 3.2.3 研究方法38-39
- 3.2.4 研究結果39-43
- 3.2.5 實驗小結43
- 3.3 研究三 依戀與感戴、親社會行為的關系43-55
- 3.3.1 實驗一 閾上依戀安全啟動對感戴與親社會行為的影響43-49
- 3.3.2 實驗二 閾下依戀安全啟動對感戴與親社會行為的影響49-55
- 第4章 總討論55-61
- 4.1 依戀與感戴的關系55-56
- 4.1.1 感戴與意圖、成本和價值的關系55
- 4.1.2 依戀與感戴的關系55-56
- 4.2 依戀與親社會行為的關系56-59
- 4.2.1 依戀與親社會行為56-58
- 4.2.2 關系親密程度的調節(jié)作用58-59
- 4.3 依戀、感戴與親社會行為的關系59
- 4.4 感戴與親社會行為的關系59-61
- 第5章 結論與展望61-63
- 5.1 研究結論61
- 5.2 研究結論在實踐中的作用61-62
- 5.3 本研究的不足與展望62-63
- 參考文獻63-69
- 附錄69-71
- 致謝71-73
-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73
【引證文獻】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萍;感恩情感的形成機制及其干預[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75850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75850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