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新加坡道德教育比較研究及啟示
發(fā)布時間:2017-08-30 07:31
本文關(guān)鍵詞:中國和新加坡道德教育比較研究及啟示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中國 新加坡 道德教育 比較 啟示
【摘要】: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道德存在于人類社會的任何時代,而且滲透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lǐng)域,有史以來就備受關(guān)注。本文運用比較研究方法,按照科學性原則、階級性原則、歷史性原則,運用通觀比較、專題比較方法在廣度和深度上對中國和新加坡道德教育的異同進行細致入微的比較研究,旨在借鑒新加坡道德教育的成功經(jīng)驗,提高我國道德教育水平。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研究的目的在于通過比較實現(xiàn)借鑒和提高,開放的中國需要借鑒國外道德教育的經(jīng)驗和教訓,審視自身道德教育的過去與現(xiàn)在,積極探尋適合自身國情和實踐需要的道德教育模式。 本文包括引言與正文兩大部分,其中正文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按照通觀比較的方法,以中國和新加坡道德教育的變革為線索,對兩個國家道德教育的傳統(tǒng)演進和歷史嬗變進行分析,為后文的個案分析提供背景,并為專題比較研究作一個基礎性的闡述;第二部分、第三部分,采用個案研究的方式,對中國和新加坡的道德教育路徑進行詳細分析,為專題比較分析提供準備;第四部分,在通觀比較和個案分析的基礎上,從深度上對中國和新加坡道德教育路徑進行專題比較;第五部分,在比較的基礎上,借鑒新加坡道德教育的成功經(jīng)驗,總結(jié)對我國道德教育的啟示。
【關(guān)鍵詞】:中國 新加坡 道德教育 比較 啟示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G41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7
- 引言7-11
- 一、選題緣由與研究現(xiàn)狀7-9
- 二、研究意義9
- 三、研究方法與思路9-10
- 四、難點和創(chuàng)新10-11
- 一、中國和新加坡道德教育的通觀比較11-22
- 1、中新道德教育的傳統(tǒng)探究與比較11-16
- 1.1 中國傳統(tǒng)道德教育特點11-12
- 1.2 新加坡道德教育的移民性傳統(tǒng)12-14
- 1.3 中新傳統(tǒng)道德教育的共相和異相14-16
- 2. 中新道德教育的歷史考察16-22
- 2.1 中國近代道德教育發(fā)展脈絡17-18
- 2.2 新加坡道德教育的歷史發(fā)展18-22
- 二 中國道德教育的實施路徑22-26
- 1. 中國家庭道德教育22-23
- 2. 中國學校道德教育23-24
- 3. 中國道德教育的社會途徑24-26
- 三、新加坡道德教育的實施路徑26-30
- 1. 新加坡家庭美德教育26
- 2. 新加坡學校道德教育特質(zhì)26-28
- 3. 融入社會生活的新加坡道德教育28-30
- 四、中國和新加坡道德教育路徑的專題比較30-37
- 1. 中新家庭道德教育的比較分析30-32
- 1.1 中新家庭道德教育的共性30
- 1.2 中新家庭道德教育的個性30-32
- 2. 中新學校道德教育的比較分析32-35
- 2.1 中新學校道德教育目標的異同32-33
- 2.2 中新學校道德教育內(nèi)容的異同33-34
- 2.3. 中新學校道德教育方法的異同34-35
- 3. 中新道德教育的社會途徑比較35-37
- 3.1 中新社區(qū)道德教育的異同35
- 3.2 宗教在中新道德教育中的功能異同35-36
- 3.3 社會輿論在中新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比較36-37
- 五、比較之后:啟示與借鑒37-43
- 1. 傳承與堅持——基于共性的啟示37-39
- 1.1 重視道德教育,將道德建設置于國家戰(zhàn)略目標的高度37
- 1.2 正視道德教育的階級性,堅持黨的領(lǐng)導與政府主導37-38
- 1.3 重視傳統(tǒng)儒家倫理,汲取傳統(tǒng)道德資源38-39
- 2. 借鑒與發(fā)展——基于差異的啟示39-43
- 2.1 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道德教育的引導39
- 2.2 倡導家庭美德教育,增強家庭凝聚力39-40
- 2.3 強化道德實踐,完善學校道德教育40-41
- 2.4 整合道德教育路徑,實現(xiàn)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有機統(tǒng)一41-43
- 六、結(jié)語43-44
- 注釋44-48
- 參考文獻48-52
- 致謝52-53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趙瑩瑩;中國與新加坡高校德育方法的比較及啟示[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75801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75801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