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學生管理論文 >

“改造國民性”:梁啟超美育思想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展

發(fā)布時間:2017-07-14 08:04

  本文關鍵詞:“改造國民性”:梁啟超美育思想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展


  更多相關文章: 中國近代史 梁啟超 美育 改造國民性


【摘要】:在中國近代新文化初創(chuàng)時期,維新派代表人物梁啟超(1873—1929)傳承古今、融通中西,基于"改造國民性"萌生美育教育思想,于辛亥革命這一時間節(jié)點,在觀念上先后經(jīng)歷了從功利主義到超功利主義的轉(zhuǎn)變,在實踐中則歷經(jīng)"救國"向"救人"的轉(zhuǎn)變,顯示出梁啟超在中國藝術教育由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轉(zhuǎn)型的奠基與推進方面的重要地位,對今天而言還有著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
【作者單位】: 西安音樂學院音樂學系;
【關鍵詞】中國近代史 梁啟超 美育 改造國民性
【分類號】:K25
【正文快照】: 在中國美育思想史上,王國維(1877—1927),最早從西方引進了“美育”這一概念。1903年8月王國維發(fā)表《論教育之宗旨》一文。他在吸收西方近代心理學關于知、情、意三分的學術成果基礎上,為追求真、善、美的“完全之人物”的塑造,提出智育、德育、美育三個內(nèi)容是教育的一個重要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道先,侯曙芳;試論工科院校大學生的審美教育[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2 李永勝;戊戌后康梁謀刺慈禧太后新考——以梁鐵君案為中心[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3 彭鋒;從狹義美學到廣義美學——兼論蔡元培美學的現(xiàn)代意義[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4 顧建華;審美教育與藝術教育[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5 張占國;試論高校美育課程體系建設及教學問題[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6 劉雪燕;高校影視鑒賞課的重要性[J];濱州師專學報;2000年01期

7 黃麗珍;善變的矜奇之作——析黃遵憲的新派詩[J];濱州師專學報;2002年01期

8 許金;美育命題的現(xiàn)代性轉(zhuǎn)換[J];濱州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9 劉建軍;;基督教與中世紀文學觀念的內(nèi)在聯(lián)系[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10 馬凌燕;論藝術教育與人的發(fā)展[J];湖北社會科學;2003年10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工;演進與運動:中國美術的現(xiàn)代化[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0年

2 曾紅;傳統(tǒng)人格的結(jié)構(gòu)轉(zhuǎn)換和現(xiàn)代延伸[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3 鄧慶坦;中國近、現(xiàn)代建筑歷史整合的可行性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4 于平;中國現(xiàn)當代舞劇發(fā)展史綱要[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3年

5 鐘以俊;美學視野中的學校教育及其變革[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6 詹志和;佛陀與維納斯之約——近代佛學與近代美學關系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李如密;教學美的價值及其創(chuàng)造[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8 劉冰冰;在古典與現(xiàn)代性之間[D];山東大學;2003年

9 關紅實;在20世紀中國美術教育情境中的呂斯百[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10 吉春陽;秦宣夫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湯廣全;蔡元培“兼容并包”的辦學思想的哲學基礎[D];云南師范大學;2000年

2 郭永紅;論美與生命[D];鄭州大學;2000年

3 周麗;論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4 岳友熙;人類精神的諾亞方舟[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5 汪宏;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美育思想流派對學校課程設置的影響[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6 楊偉濤;論高職德育中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7 張穎;朱自清語文教育思想新探[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8 李健;蔡元培美育思想及其當代意義[D];安徽大學;2003年

9 李杰;朱光潛的生命美學觀[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10 李紅;中國傳統(tǒng)詩教批判[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思睿;;梁啟超時代:被遮蔽的新中國[J];中國改革;2010年07期

2 舒健;;晚清的尚武強軍思潮[J];黨政干部參考;2011年05期

3 唐克周;;略論李鴻章在中國近代史上的進步作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1年27期

4 敖福軍;;淺析梁啟超的國民性批判思想[J];宜春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5 楊濤;;精品課程建設與中國近代史課程體系改革[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6 郭剛;;角力與詰難:梁啟超對社會主義的傳播[J];長白學刊;2011年05期

7 張文祿;;胡適與梁啟超精神交流的紐帶[J];文史博覽(理論);2011年07期

8 李甜田;;論20世紀初到歐游前梁啟超的中西文化調(diào)和觀[J];青年文學家;2011年10期

9 王樹增;;1911之革命尚未成功[J];當代;2011年05期

10 宋學勤;;視點創(chuàng)新與學術進路——梁啟超學術史研究的方法論意蘊[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蘇艾平;;論梁啟超文化人格的意義[A];戊戌維新運動與貴州——紀念戊戌維新運動100周年學術研討會文集[C];1999年

2 肖良武;;公德·開拓·進取——梁啟超“新民”觀的歷史啟示[A];戊戌維新運動與貴州——紀念戊戌維新運動100周年學術研討會文集[C];1999年

3 周俊利;;梁啟超在護國運動中[A];2005:歷史的輝煌——紀念昆明建城1240周年、鄭和下西洋600周年、護國運動90周年[C];2005年

4 吉揚;;“戊戌后康有為梁啟超與維新派”國際學術研討會簡介[A];近代中國(第四輯)[C];1994年

5 耿云志;;孫中山與梁啟超——中國現(xiàn)代化的選擇[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國——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0年

6 ;評《中國近代史新編》中冊[A];河北史學會通訊(1987)[C];1987年

7 ;后記[A];中國近代史上的自由主義——“自由主義與近代中國(1840~1949)”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陳絳;;蔡松坡將軍的精神遺產(chǎn)[A];近代中國(第十三輯)[C];2003年

9 馮祖貽;;論護國運動中梁啟超與陸榮廷的互動[A];陸榮廷與龍州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房德鄰;;中國近代史的含義究竟是什么?[A];過去的經(jīng)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中國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毅;“中國近代史上的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側(cè)記[N];光明日報;2009年

2 董方奎;梁啟超游臺抒哀憤[N];學習時報;2004年

3 周積明;一九二二年梁啟超的武漢之行及其關于湖北文化的演講[N];光明日報;2004年

4 陳偉功;梁啟超的新聞倫理思想[N];中華新聞報;2004年

5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常務副主任 沖及;六十年的回顧[N];光明日報;2009年

6 李天綱;徐中約與《中國近代史》[N];文匯報;2008年

7 白夜;梁啟超與武漢[N];中國檔案報;2003年

8 王凱;梁啟超死因之謎[N];中國檔案報;2004年

9 張耀杰;《中國近代史》的人和事[N];經(jīng)濟觀察報;2008年

10 王十月(書評人);中國近代史的另一種寫法[N];中國圖書商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流愛;“平生懷抱在新民”[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王明偉;近代日本國民主義與梁啟超國民國家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D];吉林大學;2009年

3 董小燕;嚴復政治思想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4 任曉蘭;張之洞與晚清文化保守主義思潮[D];南開大學;2009年

5 劉黎紅;“調(diào)和論”與文化改造的理論和實踐[D];南開大學;2003年

6 王淑琴;中國近代維新政治思潮的興起[D];吉林大學;2009年

7 劉麗娟;清末女性才德觀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8 楊智勇;《改造》雜志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9 柯繼銘;20世紀前十年思想史中的“民意識”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10 路鵬程;晚清言論自由思想的肇始與演變(1833-1911)[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偉;《大中華》雜志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2 夏柏秋;“越界”帶來的“想象”[D];清華大學;2005年

3 史莉琴;梁啟超女學思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4 王穎;梁啟超憲政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5 劉東;梁啟超之政黨觀淺析[D];河南大學;2010年

6 汪平秀;梁啟超民族思想研究[D];寧夏大學;2003年

7 張躍安;政治與文學的雙重無奈[D];湘潭大學;2005年

8 吳巖;《清代學術概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9 劉亮紅;梁啟超文化民族主義論[D];湘潭大學;2003年

10 李志松;梁啟超的孔子研究述略[D];西北大學;2005年

,

本文編號:54025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54025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3aed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