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孤獨感縱向發(fā)展特征的追蹤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17 00:24
目的探討小學生孤獨感的縱向發(fā)展特征及其性別差異,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效開展提供實證參考。方法采用兒童孤獨感量表,對廣州中山和四川達州的771名小學三四年級學生進行為期2年的縱向追蹤(2014年6月—2016年6月),每半年施測一次,共收集到5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結果小學生5次追蹤孤獨感得分分別為(33.96±12.77)(31.13±12.82)(29.66±12.65)(28.67±11.97)(27.60±11.63)分。孤獨感在童年中期有著較快的下降速度(eta1=-2.61,P<0.01),但在童年晚期呈現(xiàn)出上升趨勢(eta2=0.27,P<0.01)。在童年期中晚期階段,男生不同時點的孤獨感水平高于女生,但孤獨感的發(fā)展速度性別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β1=0.06,β2=0.01,P值均>0.05)。結論小學生孤獨感的發(fā)展為非線性的曲線發(fā)展,整體呈現(xiàn)出先長時程下降后緩慢上升的發(fā)展趨勢。
【文章來源】: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20,41(10)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3 頁
【文章目錄】: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1.2 方法
1.3 統(tǒng)計方法
2 結果
2.1 小學生孤獨感5次施測的相關分析
2.2 小學生孤獨感的縱向發(fā)展軌跡
2.3 性別對小學生孤獨感發(fā)展軌跡的影響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初中生親子沖突、朋友沖突對孤獨感的影響及其性別差異:一項交叉滯后研究[J]. 胡思遠,梁麗嬋,袁柯曼,邊玉芳. 心理科學. 2019(03)
[2]童年中晚期孤獨感的發(fā)展軌跡:一項潛變量增長模型分析[J]. 劉俊升,周穎,李丹. 心理學報. 2013(02)
[3]兒童孤獨感與同伴關系、社會行為及社交自我知覺的研究[J]. 李幼穗,孫紅梅. 心理科學. 2007(01)
本文編號:3593689
【文章來源】: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20,41(10)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3 頁
【文章目錄】: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1.2 方法
1.3 統(tǒng)計方法
2 結果
2.1 小學生孤獨感5次施測的相關分析
2.2 小學生孤獨感的縱向發(fā)展軌跡
2.3 性別對小學生孤獨感發(fā)展軌跡的影響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初中生親子沖突、朋友沖突對孤獨感的影響及其性別差異:一項交叉滯后研究[J]. 胡思遠,梁麗嬋,袁柯曼,邊玉芳. 心理科學. 2019(03)
[2]童年中晚期孤獨感的發(fā)展軌跡:一項潛變量增長模型分析[J]. 劉俊升,周穎,李丹. 心理學報. 2013(02)
[3]兒童孤獨感與同伴關系、社會行為及社交自我知覺的研究[J]. 李幼穗,孫紅梅. 心理科學. 2007(01)
本文編號:359368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59368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