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鼓勵個性發(fā)展的時代,正在來臨——寫在2011年末
[Abstract]:In 2011,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Revolution of 1911. Since 1840, when the Western powers opened the country with strong ships and guns, the Chinese nation was forced to face the world under the crisis of being beaten behind and exterminating the nation. In the face of the great impact of western democracy,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ideology and culture, our ancient and great nation, at the cost of blood and life, constantly reflects on it and constantly seeks to save the nation. After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th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the Reform Movement of 1898, the Boxer Troupe, and the 1911 Revolution, they finally embarked on the road of overthrowing the imperial power and saving the nation and the people with the new social system of democracy and republic.
【分類號】:G52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楚娟;淺談素質教育與學生個性發(fā)展[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2 李繼宏,吳秀珍;試析自主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價值[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3 陳小言;;探索培養(yǎng)機制 倡導個性發(fā)展[J];教育與職業(yè);2005年06期
4 馮靜;;教育目的新論[J];世紀橋;2009年17期
5 肖丹;;我們需要怎樣的功利主義教育觀——J·S·密爾的應答[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6 徐建華;;淺論素質教育中學生的個性發(fā)展[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7 ;現(xiàn)今個性教育的要求[J];江西教育科研;1991年02期
8 管淮;素質教育與個性發(fā)展[J];吉林教育科學;2000年09期
9 劉友仁;試論個性發(fā)展與素質教育[J];北京人民警察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10 李秀梅;自我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及實現(xiàn)模式[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尉gq君;;淺談辛亥革命與澳門公民教育的發(fā)展路向[A];“辛亥革命與民族振興”論壇交流材料[C];2011年
2 劉淑芬;;基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學校文化重建[A];科學發(fā)展與社會責任(A卷)——第五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旭 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生、聊城大學副教授 李劍萍 天津城市建設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辛亥革命對于中國現(xiàn)代教育的意義[N];中國教育報;2011年
2 霍志強 張景正 李會芹;為個性發(fā)展鋪路架橋[N];中國教育報;2000年
3 文應發(fā);新課程改革更重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N];四川科技報;2003年
4 馮曉劍;淺談語文活動與學生的個性發(fā)展[N];江蘇經濟報;2001年
5 本報記者 閆秋馥;培養(yǎng)孩子的個性發(fā)展[N];雞西日報;2005年
6 萊城區(qū)教育局 朱從檀;求同存異助推教育個性發(fā)展[N];萊蕪日報;2010年
7 河南省許昌市郊俎莊小學 俎瑞軍;課堂教學與個性發(fā)展[N];今日信息報;2004年
8 田華;教育就是發(fā)現(xiàn)和喚醒[N];天津教育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初霞;緊貼時代生活 關注個性發(fā)展[N];哈爾濱日報;2011年
10 子長縣澗峪岔鎮(zhèn)高臺教育委員 付愛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N];陜西科技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劉文霞;個性教育論[D];南京師范大學;1997年
2 王勇鵬;應得與公平[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3 吳明海;繼承與創(chuàng)新[D];北京師范大學;199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羅愛國;互聯(lián)網與青少年個性發(fā)展[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2 楊琛;貴陽市小學生個性發(fā)展特點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3 于筍;大連市農村小學生個性發(fā)展特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4 田瑜輝;個性發(fā)展與教育體制內在沖突的哲學反思[D];黑龍江大學;2008年
5 萬榮根;學生個性發(fā)展與德育改革[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6 陳曉娟;個性的意義及其培養(yǎng)[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孫強;論人的全面發(fā)展思想對教育創(chuàng)新的啟示[D];揚州大學;2008年
8 王靜;個性化服務在遠程學習中的研究與應用[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9 代薇;現(xiàn)代家庭與學校的教育功能互補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07年
10 戴長征;清季的江蘇教育會(1905—1911)[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19691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196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