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教師學習有效性機制的探索
本文選題:教師學習 + 學習機制; 參考:《教育發(fā)展研究》2011年22期
【摘要】:教師學習的有效性需要有合理的學習機制予以保障,該機制包括:營建共同愿景,建構教師學習的動力機制;倡導團隊學習,建構教師學習的合作機制;立足教學研究,建構教師學習的行動機制;鼓勵個體差異發(fā)展,建構教師學習的評價機制;注重方式適切,形成教師學習的效率機制。
[Abstract]: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 learning needs to be guaranteed by a reasonable learning mechanism, which includes: building a common vision, constructing a dynamic mechanism for teacher learning, advocating team learning, constructing a cooperative mechanism for teacher learning, and basing on teaching research.Construct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teacher learning, encourage individual difference development, construct teacher learning evaluation mechanism, pay attention to the appropriate way, form the efficiency mechanism of teacher learning.
【作者單位】: 杭州采實教育集團;
【基金】:杭州師范大學林正范教授主持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2009年度國家一般課題“基于生態(tài)取向教師發(fā)展觀的教師學習方式變革研究”(BHA090026)的部分成果
【分類號】:G451.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凱;;教師學習的生態(tài)轉向及其特征[J];教育研究;2010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迎杰;生成性藝術教育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2 嚴從根;在正當與有效之間—社會轉型期的道德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3 姚志敏;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課程執(zhí)行力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4 張寶貴;教育科學發(fā)展管理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5 翟小寧;中學教師能力評價理論與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6 李家黎;教師信念的文化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7 鄭秀英;職業(yè)教育教師專業(yè)化問題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8 雷冬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預期目標的偏離與調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9 方成智;艱難的規(guī)整[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10 鄭爽;我國教師教育者開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東亞;范梅南教育智慧思想研究[D];徐州師范大學;2008年
2 趙成蓉;后現代視域中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構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莊鳳;語文教師課堂教學智慧基本問題探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林健生;大學場域中師生話語權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5 馬芳;初中學生“局域網構建”實驗課程的行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胡健;X小學教師文化現象的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秦俊巧;中小學知識課堂向生命課堂的轉型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8 孫啟宏;山東省城市城區(qū)中學體育教師繼續(xù)教育的現狀調查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0年
9 金曉芳;基于學習共同體理論構建高中生物課堂的研究[D];溫州大學;2010年
10 董志偉;河北省中小學校長培訓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邢勇,馬麗紅,任素梅;生態(tài)過渡帶及其邊際效應[J];生物學教學;2003年1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燕萍;;開發(fā)有效資源 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10期
2 寇尚乾;;論學習權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J];攀枝花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3 張曉旭;教師學習:方式與反思[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4 劉云生;關注教師學習[J];遼寧教育;2003年Z1期
5 王文生;教師學習的途徑和方式[J];寧夏教育;2003年09期
6 周密;教師自主專業(yè)發(fā)展問題探究[J];青海社會科學;2004年05期
7 ;教師的學習要基于自身實際[J];湖北教育(教學版);2005年06期
8 黃偉;;形成專業(yè)發(fā)展的幫助模式[J];上海教育;2006年17期
9 ;徐州市中語會召開第八次年會[J];江蘇教育;1992年12期
10 高兆華;封相溪;;校長應學會“逼”教師[J];教書育人;2006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光強;;學校如何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一)[C];2009年
2 張世東;;國家教師基金“十一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 民辦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淺談民辦學校教師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劉光余;;論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中的“馬太效應”及其應對策略[A];和諧共生:2007年全國博士生(教育類)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4 ;構建和諧校園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研究(CTF050102——254調整后的實施方案)[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5 李光強;;學校如何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6 王東水;;網絡教研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有效途徑[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東卷)[C];2010年
7 胡鶴毅;;試論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外引內發(fā)”策略[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江蘇卷)[C];2010年
8 周萬海;;提高教師現代技術教育素質 適應現代教育發(fā)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9 連榕;王惠卿;陳晶晶;鄭婷芳;;教師職業(yè)高原的量表編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肖正德;張素琪;;農村教師學習機會的現狀分析及保障體系構建[A];“公平、質量、效率:農村教育政策的抉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凌龍華;讓我們走向專業(yè)發(fā)展[N];中國教師報;2004年
2 孟純初;抓好“新老”結對引領專業(yè)發(fā)展[N];中國教師報;2004年
3 華東師大教育信息技術系 胡小勇;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4 西北師范大學 李瑾瑜;校長:如何引領和促進教師學習[N];中國教育報;2008年
5 陳亦冰;向英雄教師學習是一種承諾[N];中國教育報;2008年
6 記者 計琳 沈祖蕓;教師行業(yè)亟待建立專業(yè)發(fā)展標準[N];中國教育報;2006年
7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qū)順河初級中學 張澤流 沈伯倫;淺談教師如何在反思專業(yè)發(fā)展中成長[N];今日信息報;2005年
8 蘇州市第十六中學校長 顧蘇云;最人本的關懷關懷教師專業(yè)發(fā)展[N];蘇州日報;2005年
9 特級教師、江蘇省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理事長、國家課程標準蘇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主審 袁浩;學習之道,成長之道,人生之道[N];中國教育報;2008年
10 丁偉;向先進模范教師學習 努力開創(chuàng)教育工作新局面[N];人民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傳遠;教師學習:期望與現實[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2 毛齊明;教師有效學習的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憲平;課程改革視野下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王美;面向知識社會的教師學習——發(fā)展適應性專長[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歐群慧;云南省黎明市孟波鎮(zhèn)中學多元文化教師民族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6 弋文武;農村教師學習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8年
7 趙健;網絡環(huán)境下城鄉(xiāng)互動教師學習共同體構建與運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經柏龍;教師專業(yè)素質的形成與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9 楊子秋;以校本課程領導促進學校改進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顧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園園;教師博客促進中小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2 徐尚朝;中小學教師在線專業(yè)發(fā)展平臺分析及框架設計[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胡煒;農村教師學習的現狀、問題與改進策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趙亮;基于專業(yè)發(fā)展的教師激勵機制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侯淑萍;基于專業(yè)發(fā)展的教師在職教育問題的歸因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6 李芳;班主任專業(yè)發(fā)展的區(qū)域支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王蕾;通過說課提高教師專業(yè)素質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阮陽;生態(tài)學視野下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9 孫惠利;我國教師自主專業(yè)發(fā)展問題探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10 王新穎;成功與掙扎[D];江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75468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754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