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復率與學校德育實效性的社會心理分析
本文選題:重復率 切入點:德育 出處:《教育導刊》2011年01期
【摘要】:社會心理學研究證實,重復率在態(tài)度改變中呈倒U曲線特征,適度重復可產(chǎn)生"熟悉效應",增加喜愛程度;超過一定限度則會產(chǎn)生"過度曝光效應",引發(fā)態(tài)度逆反。我國學校德育存在過度重復的傾向,表現(xiàn)在內(nèi)容體系上既存在不同教育階段的縱向重復,又存在同一教育階段的橫向重復;教學方法上解讀方式過于單調(diào),弱化德育的功能。為提高學校德育實效性,基于社會心理學相關研究成果,本文認為,一要整體規(guī)劃德育內(nèi)容體系;二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三要及時更新教育內(nèi)容。
[Abstract]:Social psychology studies have proved that the repetition rat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verted U curve in attitude change, moderate repetition can produce "familiar effect" and increase the degree of love, and over a certain limit will produce "overexposure effect", which will lead to attitude reversal.There is a tendency of excessive repeti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which is manifested in the content system of different education stages, and the horizontal repetition of the same educational stage. The interpret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is too monotonous and weakens the function of moral education.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of social psychology, this paper holds that, first, the content system of moral education should be planned as a whole; second, the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be innovated; and the content of education should be updated in time.
【作者單位】: 徐州醫(yī)學院公共教育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公民道德教育實效性的社會心理學研究——以態(tài)度改變說服模型為分析工具”(編號:09YJC880086)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G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麗婷;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德育實效性[J];龍巖師專學報;2003年S1期
2 張紅宣;運用環(huán)境教育 增強德育實效性[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04年01期
3 鄭邦山;增強學校德育實效性的理論反思[J];許昌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4 胡世才;關于加強德育實效性的思考——談談科學教育學生[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2期
5 祁偉君,姜技;對提高中小學德育實效性的幾點認識[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1999年03期
6 孫朝暉;德育要力戒三種傾向[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S2期
7 張建;摭談增強德育實效性的基本理念[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1年06期
8 田海洋;突破三重困境 增強德育實效[J];教育科學研究;2004年08期
9 張國華;;當前德育實效性不高形成的原因及對策[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年22期
10 郭毅然;;重復率與學校德育實效性的社會心理分析[J];教育導刊;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俊波;吳飛健;張銘;陳其才;;GABA能抑制可調(diào)制下丘神經(jīng)元跟隨聲脈沖重復率的能力[A];中國生理學會第21屆全國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2 付子英;NG Bibikov;吳飛健;陳其才;;不同刺激重復率決定FM蝙蝠下丘神經(jīng)元的時程敏感性[A];國際比較生理生化及毒理學大會暨第六屆中國比較生理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郭慶龍;馮龍齡;;熱釋電探測器測量重復率脈沖能量的曲線分析[A];2004全國光學與光電子學學術研討會、2005全國光學與光電子學學術研討會、廣西光學學會成立20周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任志平;;科技期刊稿件質(zhì)量灰色評價[A];2008年第四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5 戴朝曦;;提高馬鈴薯原生質(zhì)體培養(yǎng)效率的研究[A];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五次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2年
6 陳力丹;;關于傳播學研究的一些想法[A];中國傳播學:反思與前瞻——首屆中國傳播學論壇文集[C];2002年
7 劉紅軍;王紅英;李小莉;趙衛(wèi);王屹山;陳國夫;;基于1053nm鎖模光纖激光器的小型化OPCPA系統(tǒng)[A];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8 朱融璞;;談談犬吠叫的含義及應用[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養(yǎng)犬學分會第十二次全國養(yǎng)犬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顧萬春;歸復;張繼華;穆呂欽;孫翠玲;田奇凡;于志民;;毛白楊多功能型新品種材質(zhì)測定與評價[A];面向21世紀的中國林木遺傳育種——中國林學會林木遺傳育種第四屆年會文集[C];1997年
10 于黎明;陳洪文;;短時程測試信號聽力零級標準[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大慶市第三十九中學 吳明偉;提高德育實效性研究[N];學知報;2010年
2 記者 竇新穎;世界500強企業(yè)中文品牌重復率偏高[N];中國知識產(chǎn)權報;2008年
3 張應章;增強德育實效性一著棋[N];中國教育報;2000年
4 李少忠 朱志宏;探索德育實效性針對性的新途徑已見成效[N];云南政協(xié)報;2003年
5 本報記者 李建平;追問:我們的德育實效性為何不高?[N];中國教育報;2004年
6 廣東省教育廳思想政治教育處副處長 劉秋明 江蘇省教育廳職業(yè)教育與社會教育處處長 馬斌 福建晉江職業(yè)中專學校校長 陳華冰 浙江衢州中等專業(yè)學校校長 翁孝川 湖南汨羅職業(yè)中專學校學生 彭宇 安徽寧國職業(yè)高中學生 周鑫、父親 周向陽;展示中職生風采 增強德育實效性吸引力[N];中國教育報;2009年
7 江南;沈陽工業(yè)用水重復率達79%[N];中國建設報;2006年
8 記者 劉振海;石鋼節(jié)水水平業(yè)內(nèi)領先[N];現(xiàn)代物流報;2007年
9 實習記者 李靖;我市節(jié)約用水成績突出[N];呼和浩特日報(漢);2008年
10 本報記者 戴彥;《公告》和3C認證檢測項目重復率高達90%[N];中國汽車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欒瑞紅;大棕蝠下丘對串聲重復率的編碼及聽覺掩蔽效應[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2 劉敏;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臨床應用價值與策略的探討[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8年
3 李桂秋;LD泵浦全固態(tài)調(diào)Q激光特性理論與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4 楊克建;全固化短脈沖調(diào)Q、鎖模激光特性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5 余艷瑋;基于特征點的抗幾何攻擊的圖像盲水印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6 蘇亞輝;飛秒激光微納加工中細觀力學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7 龍井宇;固體紅外激光器理論與實驗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8 徐玲;基于圖像輪廓的角點檢測方法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9 張新建;丙泊酚對耳聲發(fā)射及下丘神經(jīng)元放電的影響[D];南方醫(yī)科大學;2009年
10 郭駕宇;飛秒激光誘導無機—有機雜化光子學微結構與非線性光學材料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豐;德育實效性方法論及路徑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0年
2 武俊燕;新時期我國高校德育實效性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3 吉丹霞;教育傳播理論視閾下的高校德育實效性研究[D];河南大學;2010年
4 于洋;城郊地區(qū)學校德育有效性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孫青;提高農(nóng)村中學德育實效性的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魏芳;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增強民辦高校德育實效性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7 畢迪迪;提高德育實效性的中學英語教學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8 馬霖;當前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誤區(qū)及其應對[D];西南大學;2009年
9 劉瑋;基于素質(zhì)德育觀的輔導員職業(yè)化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08年
10 楊志龍;中學歷史教育與學校德育實效性初探[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71861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718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