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學生管理論文 >

國家精品課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教學共享應用模式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4-05 17:38

  本文選題:精品課程 切入點:可持續(xù)發(fā)展 出處:《中國電化教育》2011年11期


【摘要】:我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至今已取得了一定成果,而這些課程存在未能真正實現(xiàn)開放及共享、缺乏維護及更新、較少投入實際教學應用等問題。為了促進我國精品課程的實際教學應用,提高基于精品課程的教學效果,本文以信息化環(huán)境下教學設計理論為指導,利用內(nèi)容分析法及案例研究法,提出從教學共享應用模式的視角實現(xiàn)國家精品課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論述了基于精品課程的自主學習模式,校際協(xié)作學習模式及教師"行動—反思—更新"模式。精品課程的自主學習模式強調(diào)將教學目標分解為若干個問題,引導學生開展基于問題的自主學習;精品課程的校際協(xié)作學習模式則鼓勵通過與優(yōu)勢學科建立協(xié)作關系的方式促進精品課程資源的共享與應用;教師"行動—反思—更新"模式是指同一課程的任課教師依托精品課程形成學習共同體,促進教師個人專業(yè)發(fā)展。
[Abstract]:Som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courses in our country, but these courses hav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lack of opening and sharing, the lack of maintenance and renewal, the less input into practical teaching applications, and so on.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pplication of the fine courses in our country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based on the excellent courses, this paper, guided by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y under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makes use of the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case study method.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ne cour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sharing application mode, and discusses the independent learning model based on high-quality courses, the inter-school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l and the teachers'"action, reflection and renewal" mode.The self-regulated learning model of high-quality courses emphasizes the decomposition of teaching objectives into several problems and guides students to carry out problem-based autonomous learning;The inter-school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 of high-quality courses encourages the sharing and application of high-quality curriculum resources by establishing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s with superior subjects.The mode of "action-reflection-renewal" of teachers means that teachers of the same course form learning community depending on fine courses and promote teachers' person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作者單位】: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吉林大學公共外語教育學院;
【分類號】:G43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華建新;網(wǎng)絡教育語境下自主學習模式設計[J];中國遠程教育;2002年02期

2 徐福蔭;;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與實踐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3 常詠梅;;教育信息化環(huán)境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支撐[J];電化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4 李君麗;祝智庭;;基于新課改的發(fā)展性教學評價設計探討[J];電化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5 張強;劉曉劍;;國家精品課程實施中的協(xié)同教學模式[J];高教探索;2008年05期

6 徐曉東;;基于網(wǎng)絡的校際協(xié)作學習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5年01期

7 顧小清;祝智庭;;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實現(xiàn)模式[J];中國電化教育;2005年03期

8 王珠珠;陳慶貴;;《基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學與教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報告(下)[J];中國電化教育;2006年12期

9 龔志武;;關于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現(xiàn)狀的若干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08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永花;;利用虛擬學習社區(qū)對遠程學習者進行情感支持[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2 唐萍;沈潔;張雷;;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高職植物生理學課程自主學習模式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33期

3 曹艷榮;;走出教師培訓中課堂教學的困境——課例研究在CEA混成學習教師培訓模式中的運用[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4 白曉晶;徐曉東;;影響校際協(xié)作學習的因素探究[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4期

5 劉宇航;劉俊強;;高校精品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0年01期

6 任遠;李爽;;運用馬克思主義關于“活動”的哲學思想探討大學英語教師專業(yè)化培養(yǎng)[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7 宋寶瑜;;農(nóng)村遠程職業(yè)技術教育新視角探究[J];成人教育;2008年01期

8 郭龍;;存在主義與大學英語發(fā)展性教學評價[J];長沙師范?茖W校學報;2010年02期

9 華建新;;遠程教育自主學習的質(zhì)量設定與控制[J];中國遠程教育;2005年12期

10 路秋麗;孫華;田雨;謝怡;魏順平;;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方群;邢程;;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融入情商元素的教學設計[A];教育技術:信息化階段新發(fā)展的研究[C];2007年

2 黃大方;;淺析課程自主學習設計的結構與層次策略[A];教育技術:信息化階段新發(fā)展的研究[C];2007年

3 華建新;裘偉廷;朱家華;;基于網(wǎng)絡的學習型社會運行模式研究[A];2005年成人教育協(xié)會年會暨和諧社會與成人教育論壇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于維濤;縣域教師發(fā)展支持體系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弋文武;農(nóng)村教師學習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8年

3 胡澤民;“學習用戶”理念下遠程高等教育教學運行模式研究[D];廈門大學;2005年

4 田愛奎;支持自主學習的數(shù)字化教學游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金建生;中小學教師領導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錢旭升;信息技術課程實施的文化取向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7 武荷嵐;信息技術支持下的物理學與教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名麗;基于信息技術的中小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個案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劉曉麗;知識管理視角下Web2.0技術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洋;信息化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應用研究[D];河南大學;2010年

4 李影;“好教師”:基于家長視角的調(diào)查與分析[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底亞楠;基于博客的教師教學反思研究[D];寧波大學;2011年

6 陳玖冰;虛擬現(xiàn)實技術在中學化學探究型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趙占名;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設計的實施[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世娟;基于教學博客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虛擬學習社區(qū)構建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劉海英;基于知識建構教學范式的網(wǎng)絡教學平臺研究與設計[D];山東科技大學;2009年

10 和學仁;基于概念圖原理的《電聲原理與技術》導學—自主學習教學設計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華建新;自主性學習的特征與學習方法[J];中國遠程教育;2001年04期

2 華建新;遠程開放教育研究型學習模式[J];中國遠程教育;2001年10期

3 徐曉東;淺析ThinkQuest的教育意義和價值[J];中國遠程教育;2002年12期

4 呂森林;混合式學習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啟示[J];中國遠程教育;2004年19期

5 何克抗;e-Learning的本質(zhì)——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J];電化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6 南國農(nóng);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幾個理論和實際問題(上)[J];電化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7 黃宇星;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策略[J];電化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8 張際平,高丹丹;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內(nèi)涵與層面實質(zhì)分析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9 黃宇星;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的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J];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10 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的理論與方法[J];電化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151門國家精品課程網(wǎng)上開放[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2 周志紅;精品課程網(wǎng)絡環(huán)境設計研究[J];孝感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3 王海春;精品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成都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4 ;信息[J];寧夏教育;2004年03期

5 鄭家茂,張胤;“課程”與“精品的課程”:“精品課程”解讀[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6 王彥文,牟志美,高繪菊,蘇寧,吳緒東;建設精品課程 提高教學質(zhì)量[J];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農(nóng)林教育版);2004年02期

7 朱云,郭淑仙;從MCAI課件設計看精品課程建設[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8 方海東 ,張萬祥;教育生命如何可持續(xù)發(fā)展?[J];教師之友;2004年04期

9 李泰峰,周通德,劉志軍;國家精品課程網(wǎng)絡教學資源管理系統(tǒng)的研發(fā)[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年01期

10 張艷萍,隋清江,張進寶;精品課程的網(wǎng)絡資源建構問題初探[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2004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梁好翠;;高校精品課程網(wǎng)站使用情況的調(diào)查與分析[A];廣西計算機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王民;;上海教育資源庫知識管理及運行機制研究(節(jié)選)[A];2009年中國成人教育協(xié)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譚秀華;;我國學校災害教育實施策略淺議[A];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專業(yè)區(qū)域中心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7年

4 徐福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四卷)[C];2005年

5 寧本濤;;民辦學?沙掷m(xù)發(fā)展的博弈分析[A];2005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6 張小玉;周麗;;精品課程建設中教學方式的改革與探索[A];第二屆湖北省力學學會青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李秋華;;民辦教育健康發(fā)展的動力在哪兒[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8 閻芬;;淺議科學教育中的人文教育[A];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專業(yè)區(qū)域中心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7年

9 潘勤華;高健;;論我國收入不平等與教育不平等的相關性[A];2005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10 譚連芳;唐妮萍;;國家教師基金“十一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 民辦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民辦教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內(nèi)外需求[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豐捷;151門國家精品課程網(wǎng)上開放[N];光明日報;2004年

2 張璇;房山區(qū)1368堂精品課程惠及居民20萬[N];北京社區(qū)報;2010年

3 張璇;房山區(qū)1368堂精品課程惠及居民20萬[N];北京社區(qū)報;2010年

4 張璇;房山區(qū)1368堂精品課程惠及居民20萬[N];北京社區(qū)報;2010年

5 張璇;房山區(qū)1368堂精品課程惠及居民20萬[N];北京社區(qū)報;2010年

6 張璇;房山區(qū)1368堂精品課程惠及居民20萬[N];北京社區(qū)報;2010年

7 張璇;房山區(qū)1368堂精品課程惠及居民20萬[N];北京社區(qū)報;2010年

8 張璇;房山區(qū)1368堂精品課程惠及居民20萬[N];北京社區(qū)報;2010年

9 張璇;房山區(qū)1368堂精品課程惠及居民20萬[N];北京社區(qū)報;2010年

10 張璇;房山區(qū)1368堂精品課程惠及居民20萬[N];北京社區(qū)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謝忠新;學校信息化應用評估模型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陳仕品;適應性學習支持系統(tǒng)的學生模型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宏;安陽市民辦教育的現(xiàn)狀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9年

2 曹雪嬌;增強精品課程示范性的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劉新月;混合式學習模式實施效果的實證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4 王新剛;高職國家精品課程資源建設狀況的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余波;學習社區(qū)規(guī)則構建案例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6 陳英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精品課程的建設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7 邱祖建;基于web頁《大學體育》精品課程網(wǎng)絡部分的設計與開發(fā)[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8 吳瑕;網(wǎng)絡教育精品課程中學習活動情況統(tǒng)計與分析[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9 郭華;生態(tài)視野下的區(qū)域教育管理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10 楊佳玲;綠色學校創(chuàng)建初探[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

本文編號:171582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71582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897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