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國內有效教學的含義及評價標準的反思
本文關鍵詞:對國內有效教學的含義及評價標準的反思
【摘要】:當前有效教學已成為教育領域關注的熱點問題。有效教學在表層上是一種教學形態(tài),在中層上是一種教學思維,在高層上是一種教學思想或境界。但目前國內對有效教學的評價標準在評價理念、指標、重點、方法等方面還存在認識上的差異,評價體系尚不成熟,因此,不斷完善其評價體系是今后的重要任務。
【作者單位】: 首都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
【關鍵詞】: 有效教學 含義 評價標準 反思
【分類號】:G420
【正文快照】: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特別是受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運動之后,這一概念便頻繁地出現(xiàn)在英語教育文獻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國同人的關注[1]。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初引進有效教學思想以來,國內學者和一線教師開始陸續(xù)關注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龍寶新,陳曉端;有效教學的概念重構和理論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年04期
2 宋秋前;教學有效性問題淺析[J];課程.教材.教法;2004年10期
3 張厚軍;朱宏軍;;教育公正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性作用[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4 王本法;論教育對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推動作用[J];中國教育學刊;2000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孫亞玲;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李玲;論教育與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2 石瑜;“文學概論”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當代教育論壇;2005年11期
3 李茂森;孫亞玲;;論有效教學中教學目標的性質及其價值——讀《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年01期
4 章寒萍;;試述英語課提問的設計及其效能[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年08期
5 吳永熙,張德啟;從《學記》及“誘思探究”教學理論談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1年09期
6 宋秋前;;有效教學的涵義和特征[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7年01期
7 熊芹;;關于數(shù)學課堂探究性學習有效性的探析[J];中學數(shù)學雜志;2006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孫立群;農村教育與經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關系的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3年
2 王憲平;課程改革視野下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何光輝;職業(yè)倫理教育有效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龐坤;GX實驗的再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5 劉國艷;制度分析視野中的學校變革[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雪梅;魏書生與寧鴻彬語文教學思想比較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2 趙彥美;化學課程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3 鄧凱;提高中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4 藺雪蓮;有效教學理論在高師體育專業(yè)排球技術課中的應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5 張斌;“二氧化碳性質”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6 楊虹;中學語文有效教學行為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楊辛;中小學教學專項督導運行體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呂延蘋;大學德育課教學的有效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9 藏鴻雁;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有效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孫麗芝;解讀困惑—高校課堂教學問題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華;從起點均等的角度試論教育公平問題[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S1期
2 王本陸;消除雙軌制:我國農村教育改革的倫理訴求[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3 趙伶俐,潘莉;高校學生對教學、任課教師和課程滿意度的調查[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4 楊宏麗;;課堂文化沖突的多視角審視[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5 鐘志賢;;傳統(tǒng)教學設計范型批判[J];電化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6 龍寶新,陳曉端;有效教學的概念重構和理論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年04期
7 李紅,郝春東,張旭;教師教學效能感與學生自我效能感研究[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8 陳彬;論中國高等教育公平的價值追求與政策抉擇[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9 沈小碚;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個基本條件[J];教學與管理;2000年10期
10 吳德芳;論教學之復雜性——后現(xiàn)代視野下的教學觀[J];教育導刊;2004年1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申英姬;;淺談有效教學的實施[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2 陽紅;;校長有效教學領導的策略[J];教學與管理;2008年12期
3 王文奎;;現(xiàn)代教育背景下開展有效教學的條件[J];教學與管理;2011年09期
4 陸蓓;有效教學:課堂教學評價語言的運用策略[J];教育導刊;2002年Z2期
5 趙若英 ,劉茂祥;試析有效教學的內涵與運行機制[J];教學與管理;2003年05期
6 沈舷;;有效學習與有效教學[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7 陸啟威;;教師實施有效教學的五個“轉變”[J];河北教育(教學版);2006年05期
8 陸啟威;;創(chuàng)新常規(guī)管理,提高有效教學——新課程背景下提高有效教學江蘇經驗管窺[J];河北教育(教學版);2009年04期
9 周新忠;;構建師生和諧是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年10期
10 梁蓉;;教學反思:有效教學的生長點[J];新課程(綜合版);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袁書鳳;孫河川;;2009年教育效能學術成果文獻綜述[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楊秀清;;淺談有效教學的心理能力[A];福建師大福清分校2003年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3 崔文頓;于東紅;;教育敘事研究綜述[A];電子高等教育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陳書;邱笑宸;;課程改革的課堂教學[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容禮;陳敏婷;;《推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網(wǎng)絡校本教研》研究報告[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東卷)[C];2010年
6 黃紅艷;;淺論教師的自主性專業(yè)化發(fā)展[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英語專輯)[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鐘啟泉;有效教學的理念[N];中國教師報;2003年
2 吳江市教育局 王劍榮;有效教學:關注師生發(fā)展[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6年
3 況晨光;教師苦學生累,,咋辦[N];中國教育報;2005年
4 西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 李森 趙鑫;校長如何進行有效教學領導[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年
5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鐘啟泉;有效教學的最終標準是學生成長[N];中國教育報;2007年
6 本報記者 蘇軍;專家會診“低效教學”[N];文匯報;2006年
7 顧蘇文;吳江教育:在追求“有效教學”中理性行走[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6年
8 吳江市教育局 沈正元;有效:教學改革永恒的訴求[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年
9 王家俊;數(shù)位美國教育著者來華演講[N];中國教育報;2007年
10 宿遷市教育局;關于推進有效教學的意見(摘編)[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姚利民;有效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何善亮;有效教學批判[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3 孟琦;課堂信息化教學有效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嚴玉萍;中美教師評價的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愛忠;新課程有效教學的理念與策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3年
2 任苒;有效教學研究——理念、實踐與展望[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王利;課堂教學質量的理論分析[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4 陳汝平;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D];重慶師范大學;2005年
5 李昭;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6 于素紅;小班化對有效教學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7 謝新峰;有效課堂教學評價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張帆;基于新課程背景的有效教學模式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年
9 劉茂祥;走班學習的理論與實踐初探——兼論促進學生富有個性學習的有效教學思想[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10 顏紅平;有效教學的正當性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13218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32189.html